大众化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质量定位 下载本文

大众化背景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质量定位

近五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本科教育已开始逐步向地市城市延伸。具体表现为把原来专科层次上的师范专科学校、教育学院等集中优化在一起办学,多数经过国家教育部的评审而升格为本科院校。于是,一个新兴的办学群体——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应运而生。从1998年开始到今年初,这样的本科院校已经超过100所。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以德州学院为例,在短短四年的办学历程中,本科专业数量已达到31个,今年本科招生数量已达到2700人。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进一步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欲望方面,在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由此而导致这种继续合并升格的势头有增无减,可以预料,三、五年之后,这类院校的数量还将会成倍增长。更应该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招生数量的扩大,我国本科教育的重心必将大幅度地下移,也就是说,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将逐渐成为实施本科教育的主体。但由于这类院校办学历史较短,又加之刚刚跨上本科层次,所以,本科教育的办学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本科教育的教学与管理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在这种情况下,质量问题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高等教育的质量是指高等教育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程度,是受教育者的满足程度。而作为一所具体的高等院校,又往往把质量与其所占有的资源和所处的办学层次相联系。因此,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根据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自身所占有的教育资源及其所处的办学层次,在国家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找准自己的质量定位至关重要。

笔者借鉴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发展的阶段理论,用哲学的观点简述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基础上,对中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质量定位谈谈看法。

一、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高等教育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要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作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它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和互相影响着。由前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精英高等教育和大众化高等教育分别属于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不同阶段,虽然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但它们之间必定有着一些必然的联系,也正是通过这些必然联系,使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了精英高等教育与大众化高等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

1.精英是大众的先导和基础

首先,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论的时序来看,大众化高等教育是在精英高等教育之后,由于量的扩大而出现的,所以在这一过程中,精英高等教育是处于基础的地位。其次,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内涵来说,精英高等教育使高等教育从无到有,在长期的探索之中,创立了包括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结构和教育组织形式在内的一整套高等教育的管理体系和制度,而大众化高等教育则是在这个框架中的量的扩张和诸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另外,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尽管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数量大幅度的增加,但真正体现一个国家大学精神,统领整个国家高等教育前进方向的,仍是那些精英阶段形成的名牌学校。

2.“大众”是“精英”发展的必然结果

这一必然性可以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分析中得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由于高等教育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所以它的发展状况体现了国家的经济基础,它的发展速度也必将受制于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按照这一观点,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就必然会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正是由于这种必然的、连续的推动作用,使得大众化高等教育成为精英高等教育的必然结果。

3.“精英”和“大众”教育互相包含,二者没有绝对的分界线

研究表明,“精英”和“大众”教育互相包含,二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因为,马丁·特罗所提出的数量标准也不是经过逻辑推导得出来的,而是一个基本估计或判断,他说,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时开始转变为大众化阶段。但由于世界各国在统计高等教育适龄入学率的口径也不一样,所以,事实上是在入学率达到15%之前,即在精英高等教育阶段已有了大众高等教育的萌芽,如二战之后美国的赠地大学和日本的私立大学,就是在精英阶段以大众高等教育为目标的。

任何一个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不但仍然存在着精英高等教育,而且使其更加“精英”化。因为,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高等教育发展的空间更大,从而使得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资源成为可能,使实施精英高等教育的机构占有更为优质的资源。亦是说,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精英高等教育不但没有消失,反而使之更加发展壮大。

二、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质量定位

就上面的论述和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而言,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处于大众化教育阶段的非精英教育的层次,其主要任务就是立足于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根据当地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又必须正视这样一个事实: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本科层次的普通高校,它必须具备一般本科院校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应该达到一般本科院校应达到的基本的质量标准。综合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质量定位应该把握好以下两个方面:

1.具有一般本科院校统一性的质量标准

高等教育的统一性的质量要求是国家与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共同要求。笔者认为,作为一般本科院校的统一性质量标准应该涵盖如下五个方面:一是政治标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大学,培养的学生首先应该是具有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立志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业务标准。作为本科大学生应该具备本专业较为系统而扎实的理论基础,具有从事本专业及其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和外语水平,富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终身学习的意志和方法。三是职业道德标准。它包括高尚的思想品德和爱岗敬业的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以及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等。四是科研标准。要具有较强的科研水平和能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树立科研意识,立足于当地经济发展与建设的需要,积极承担地方经济开发的科研项目)。五是人才培养标准。加强应用型研究人才的培养,立志于服务社会和经济建设。新建本科院校作为二批本科录取的院校,也担负着“精英”层次的学生培养,为他们考研和输送到更高水平的学校深造创造条件;对于一些业务强,学习主动、独立研究型的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要实施多元化的培养模式。

2.特有的质量标准

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现实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区域化,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正是适应高等教育区域化的发展而建立的,它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基础。从世界范围来看,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率先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如日本、美国的社区学院、短期大学和多科性技术学院,法国的技术学院,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和职业学院等,它们在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这些学校大部分是区域性的高等院校。

高等教育区域化是高等教育与经济互动的要求。区域经济在发展和形成特色的进程中,需要高等教育与之结合,即需要建成一个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等教育系统;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为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持,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