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情况及十三五规划 下载本文

2018年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十二五发展情况及十

三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省市业务主管部门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实施“文明育县”战略为己任,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除18年成功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之外,先后荣获 “全省文化系统先进集体”、“ 全省文物保护工作先进集体”、 “全省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全省文化执法十佳案卷”办案单位、“六安市第六届文明单位” 、“六安市第七届文明单位”、“六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上土市镇被命名为(2011-18年度)安徽民间(民俗活动)文化艺术之乡。XX县汉风徽韵演艺传播有限公司、佛子岭民俗艺术团先后荣获全省民营艺术“百佳院团”称号。单龙寺、太阳、磨子潭等6乡镇综合文化站相继被评为全省一级站。四顾冲村农家书屋被评为“2012全省百家书屋”。 XX玉石公司被评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安徽柯林印铁被评为“安徽省民营文化企业100强”。XX玉石文化产业园、安徽柯林印铁有限公司、XX县雁江印务有限公司分别被评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全县文化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在城区,除先后建成了以文峰公园(文峰书院)、文庙东西广场、红源广场、淠阳湖公园等为代表的标志性文化设施外,对县“三馆”进行了维修改造,不断完善其功能。XX文庙成功争创国家AAAA旅游景区,县文化馆和县图书馆顺利通过国家三级馆评估验收。在乡村,狠抓了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6个,农家书屋159家,广电“村村通” 10654户,公共电子阅览室(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17个,农民文化乐园省级1个、市级2个、县级3个,美好乡村省级重点示范村农民文化广场2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覆盖面达100%。

18年3月26日我县博物馆作为全国首批免费开放博物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18年6月28日县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统一免费对外开放,标志着全

1 / 4

县的公共文化服务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目前,县“三馆一站”严格按照省文化厅、省财政厅《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实施办法》要求,进一步明确服务内容、健全服务项目、完善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和功能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县文化馆免费开放项目在国家要求3项的基础上已拓展为7项;县博物馆在免费开放中严格做到“免费不免责任,免费不减服务,免费不降质量”;县图书馆围绕“读者至上,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宗旨,坚持每周对外开放不少于56小时;1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对外开放工作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每年完成送戏下乡任务134 场,每年开展农村数字电影放映1608 场以上。 二、群众文艺活动丰富多彩

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群众文化活动开展作为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将“群众自娱自乐、政府引导服务、打造特色文化、弘扬健康向上”作为主题,坚持“政府买单、群众看戏”。“送戏进万村”、“美好乡村欢乐行”、“春节文化周”、“广场舞展演”、“元宵灯会”、“黄芽茶文化节”等已成为我县群众性文体活动品牌,工作开展也保持连续性,逐步形成主流文化、高雅文化、民俗文化、商业文化、娱乐文化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

民间文艺社团发展迅速。全县已发展各类民间文艺社团22家,拥有个人会员15000人,通过民政部门注册并领取《营业性演出经营许可证》的民营文艺表演院团6家。各类民间文化团体先后开展巡演展演活动500多场(次)。积极参加了2014XX县文化惠民暨迎新年文艺晚会、“盛世中国梦?舞动新XX”城乡群众广场舞展演、“美好乡村欢乐行”、每年的春节文化周和“送戏进万村”等各类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为群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大餐,受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文艺创作成果令人瞩目。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培养文艺人才,繁荣文艺创作为已任,精心创作了一批弘扬主旋律,品位较高的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等艺术作品。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荣获国家、省、市级比赛等级奖240多件,出版各类艺术专著100余本(篇),30余人获国家、省、市级表彰,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安徽卫视、安徽日报等国家、省主流媒体报道20余次。为积极引导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实行订单采购和评比表彰,县委政府建立了文艺创作精品奖励制度,已连续表彰三届“XX文艺创作十佳”。

2 / 4

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加强

我县文物古迹众多,现有省保单位6个(宋代下符桥窑址、明代XX文庙、清代四望堡寨址、佛子岭水库连拱坝、文峰塔和狮山中学玉玺楼),市保单位4个(决兴庵、西镇暴动旧址、青枫岭磨子潭战役纪念碑和赵士湾南遗址),县保单位39个。县博物馆文物藏品1090件,其中一级品3件、二级品10件、三级品423件。我县“红色文化”特色鲜明,XX作为红33师的发源地,在红军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都留下了大量文物珍迹,著名的诸佛庵兵变纪念馆、漫水河西镇暴动纪念亭、鹿吐石铺大捷旧址、野猪岭会议旧址、舒传贤故居、列宁小学、烈士陵园等多达30余处。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累计登记文物普查点183处,其中,新发现135处、复查48处;古遗址22处、古墓葬16处、古建筑106处、石窑寺及石刻5处、近现代文物34处。

在文物安全方面,我们坚持把“三防”工作放在首位,实行人防和技防相结合,配备了专职安保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从未发生过珍贵文物、重要文物藏品被盗案件,连续18年安全无事故。在各级重点“文保”单位保护方面,我们不断加大了对文物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快文保工作法制化进程。进一步完善了“四有”工作机制,更好实现了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档案、有保护范围、有控制地带保护标志、有专人看管”。建立健全了群众性文保自治组织,形成了专业性与群众性并存的文保工作网络,不断加强了对全县文物保护工作的巡查和检查力度。此外,我们在做好XX文庙内部维修保护、南岳庙维修保护、博物馆陈列布展升级改造等工作的同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开展了一系列重点文保单位修缮工作。投资3000多万元,全面修复了省保单位XX文庙古建筑群,新建了文庙东西广场,使之成为全省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开发利用最好的文庙之一;投资2000多万元,及时整修了省保单位文峰塔,并建成具有汉代风格的文峰广场,随后拓展为文峰公园,目前文峰书院布展工作正在积极开展;投资300多万元,实施了省保单位狮山中学玉玺楼维修复建工程;新建了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纪念园,修复了市保单位西镇暴动旧址等一系列重点文物保护工程,使之成为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我县已成功列入省级“非遗”名录4个(XX黄芽茶传统手工制作技艺、XX石斛泡制技艺、四弦书、迎驾酒传统酿造工艺),“市级“非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