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广州一模语文试题+答案(word版) 下载本文

秘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18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语 文

2018.3

本试卷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大体而言,阅读模式有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种。研究型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疑问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对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应该持有的态度。疑问式的阅读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学术研究不外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可以说提出疑问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提出的疑问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将它存起来,等遇到坚实的证据

语文试题A 第1页(共10页)

时再解决。脑子中有一批问题储存着,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

二是对比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但是这种阅读习惯也容易形成盲从的缺陷。其实我们认识事物,经常都是在对比中进行的,研究型阅读也是如此。例如对比东晋的郭象、支遁和宋代的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支遁的解释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而郭象与林希逸的解释则深受魏晋玄学与宋代理学的影响。一般说来,在阅读这类经典性古籍时,研究者很少只读一种本子,而是选择几种重要的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以便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三是联想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记忆知识的需要,读者常常将知识归纳成要点,然后努力将其纳入自己的头脑中。至于它们之间究竟有何联系与同异,一般是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的,研究型阅读则不然。一个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读书时不仅会常常想到自己的专业,更重要的是还会常常想到自己目前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经常进行这种联想式的阅读,就会有效地训练自己眼光的敏锐性与思维的鲜活性,从而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尽管联想式的阅读不太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先天因素,但人们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的先天能力。

在人的一生中,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相互结合,互为补充,人们需要弄清哪些领域需要研究型阅读,哪些领域又需要知识型阅读,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摘编自左东岭《从知识型阅读到研究型阅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研究型阅读中,发现问题的前提是对阅读对象持怀疑的态度,并具备质疑的眼光。 B. 研究者阅读经典性古籍时,选择几种权威注本细读,就可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语文试题A 第2页(共10页)

C. 研究型阅读不用归纳知识点,它关注的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异同,目的性较强。 D. 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之间是互补的关系,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二者缺一不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以引导人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作为出发点,论述了不同阅读阶段的特点。 B. 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突出了研究型阅读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C. 文章以郭象等人对“逍遥”的解释为例,旨在证明学术观点易受时代思潮影响。 D. 文章在论述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差别的基础上,强调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提出问题对学术研究非常重要,一个人质疑能力越强,越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B. 如果不精选阅读对象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就无法获得准确、可靠的知识。 C. 一个人如果经常性地进行联想式阅读训练,就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D. 融合了疑问、对比和联想的阅读方式之后,知识型阅读才能发展为研究型阅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水在滴 苏沧桑

①中午十一点半,徐师傅等人都吃饭去了。捞纸房像被突然摁进了寂静的井底。 ②有两种水声,在空旷的寂静里,缠绕回响。

③第一种,滴答,滴答,滴答……不急不慢,不变的节奏和密度,这是榨纸声——徐师傅上午做的几百张湿纸抄在杉木仝板上,摞成一尺多高的湿纸垛,用千斤顶压上去,把水榨出来,

在晒纸房里经过晒纸的工序,就成为一张真正的元书纸。

④水顺着纸垛边缘滴下来,滴在铺在底下的竹帘上,迅速汇集在竹帘的四角,滴落在青石板上,滴答,滴答,滴答……让人想起赤脚踏在青石板上的脚步,想起南方屋檐下慵懒的雨滴,想起小满时节前三天的山林,嫩竹拔节,万物萌动。雨滴在每一棵竹子的头上,被它们吮吸进身体,满山的嫩竹——元书纸的前世——的身体里,便流动着雾岚的气息、草木的幽香、覆盆子的酸甜、笋的青涩,流动着砍竹的当当声、竹子顺着坡道滑到山脚的哗哗声、杀青的唰唰声、砍竹人的咳嗽声,以及路过的山民呼出的烟草味、他或她的汗味、饭菜的味道、家的味道,年

语文试题A 第3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