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委党校2014年在职研究生考试近代经济学说史复习重点 下载本文

近代经济学说史复习重点

一、辨析题

1、重商主义强调政府对经济的控制与管理,自由放任并非重商主义的主要观点。 2、自由放任、自由流通是重农学派的特征 3、经济自由主义是古典经济学的实质。

4、斯密认为:税收的来源不外是工资、利润、地租等三种收入。他认为,最适合课税的是地租,同时斯密也不反对向工资和利润课税,只要遵循合理的税收原则。 5、李嘉图劳动价值论中存在的两大矛盾:一是价值规律与资本和劳动相交换的矛盾,即价值规律和利润存在的矛盾。二是价值规律与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即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规律的矛盾。 6、西尼尔提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成本决定的,生产成本则由劳动和“节欲”两部分所组成。劳动是工人为生产商品放弃自己的安乐和休息所作出的“牺牲”,工资是劳动的报酬;资本是资本家不将资本用于非生产性的消费和目前消费,放弃个人享乐和满足作出的“牺牲”,利润是资本家“节欲”的报酬。“节欲论”的荒谬性在于他用价格偷换价值,否定了资本对劳动的剥削。

7、西尼尔认为,劳动都应是生产性的。包括律师、医生和教师等服务提供者的劳动也是生产性的。这与斯密认为服务的提供者都是非生产性的观点正好相反。正确的划分不应当是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劳动,而是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消费,后者是减少商品的数量而不会增加工人的生产能力。 8、西斯蒙第创立了科学的经济危机理论。

答:错。因为: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过剩的危机的必然性,是西斯

蒙弟的巨大功绩。但他用消费不足来解释危机,而不是从生产关系中寻找危机的根源,不可能揭示危机的真正原因,从而不可能创立科学的经济危机理论。 9、提出劳动二重性理论是马克思在劳动价值论上最重大的贡献。(对) 10、马克思首创了科学的价值理论形式。(对)

11、只有马克思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科学阐明了价值规律及其

作用形式问题。(对)

12、边际效用价值论是庞巴维克经济学说的理论核心。时差利息论是庞

巴维克分配论的中心。(对)

13、庞巴维克认为,人们对现在物品和同类同量未来物品主观评价的差

额就是利息,即人们一切收入的来源。(对) 14、瓦尔拉是法国经济学家,数理学派中洛桑学派的创建者,也是边际效用论的创始人之一。(对)

15、新古典学派又被称为英国剑桥学派。(对)

因为该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及其主要代表人庇古、罗伯特都先后在剑桥大学任教。

16、马歇尔认为,价格升降所引进的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就叫需求弹性大;反之,就叫需求弹性小。 (对)

17、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就价格形成而论是正确的,在研究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上也有其合理性。但就价值决定而言,却是错误的。(对)

18、需求弹性 (Ed )=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当Ed=1,为单位弹性;当0<Ed<1,为缺乏弹性,例如香烟、日常生

活用品等;当Ed>1,为富有弹性,如汽车、手机等。

19、制度学派所说的制度与我们所说的社会经济制度毫无共同之处(对)

他们不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把私有财产、国家法律、继承权、家庭

等统统称为制度,并将其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另外,他们还以加强结构分析或制度分析而闻名。

20、生产要素均等化是俄林单独提出来的。(对)

俄林提出和论证了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原理,认为随着国际分工和国际

贸易的发展,各国生产要素的价格将趋于均等化。

21、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是资产阶级国际分工、国际贸易方面最有影

响的学说之一。(对)

它是在20世纪30年代逐渐形成的,当时国际贸易的格局是帝国主义宗

主国的工业品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初级产品之间的贸易,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就是当时这种贸易格局的反映。

22、有效需求原理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础。(对) 23、凯恩斯认为失业产生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对)

24、随着收入的增加,用于消费的部分会趋于减少,储蓄部分会趋于增大。(对) 25、随着社会投资的增加,资本边际效率会递减。(对) 26、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引起消费不足、投资不足,从而造成资本主义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最终导致失业和经济危机。(对)

27、投资增加会引进国民收入和就业量数倍于投资的增加。(对) 28、乘数原理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29、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对)

经济增长是指随着时间的变化一个国家的实际产出(GDP)的增长,它

是由以下三个原因导致的:其一,更大数量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本;其二,资源质量的改进;其三,提高生产力的技术进步。经济发展是指随着时间的变化一个国家提高其居民生活水平的过程。 30、“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资本主义的前景由创新决定。

答:对。因为:创新是指经济上引入某种“新”东西,与技术上的新发

明不是一回事。

二、简答题

1、简述重商主义学说的理论贡献和缺陷?

答:重商主义经济学说处于中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自给自足经济与现代货

币信用经济之间的过渡时期,对商品经济条件下财富性质、源泉及获取财富的途径、条件、手段,作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其对后世经济学研究的长期贡献包括:其一,强调了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其二,突出了中央政府在管理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其三,论证了现代公司的前身,即拥有特权的贸易公司,对经济生活的积极作用及其影响渠道。其四,重商主义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准备了前提。

其主要缺陷在于:其一,只把研究对象局限于流通领域;其二,不理解

货币的起源和本质;其三,不了解财富的本质;其四,把作为交换价值的财富和作为使用价值的财富相对立,把流通领域当做财富的源泉。 2、简述重农学派的主要观点?

答:第一,自然秩序;第二,自由放任、自由流通;

第三,重视农业;第四,对土地所有者征税;第五,经济内部的相关性。 3、古典经济学的主要观点?

答:其一,最低限度的政府干预。 其二,自利的经济行为。

其三,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和谐。

其四,包括土地、劳动力、资本及企业家才能在内的经济资源及其交换

活动,对国家财富的增长十分重要

其五,社会经济运行存在着普遍、不可改变的规律。 4、简述斯密提出的赋税四大原则?

答:斯密提出了四项赋税原则:

第一,公平。一国国民都须按各自收入的一定比例或各自能力纳税,做

到负担公平;

第二,确定。纳税日期、数额、方法都应明确,并且避免随意变更; 第三,便利。纳税方法、日期都要顾及纳税人是否方便或容易; 第四,经济。赋税征收尽量减少税收费用。 5、简述李嘉图对劳动价值论的贡献? 答:(1)区分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认为二者“会在市场上得到十分准确的调整”;

(2)认为商品价值中不仅包括生产中直接耗费掉的劳动(活劳动),还

包括生产生产资料所耗费的劳动(物化劳动);

(3)看到了决定商品价值的不是个别劳动,而是社会必要劳动(但不

知道如何确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4)在事实上对价值和交换价值作了区分。 6、简述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内容?

答: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可以用两个公理、两个级数、一个规律来概括。 (1)两个公理: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第二,两性间的情欲

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2)两个级数(核心):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

长。人类社会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人口过剩、失业和贫困。

(3)一个规律:支配人类命运的人口自然规律会采取各种措施限制人

口增长。 7、《资本论》各卷的研究中心是什么?

答:《资本论》共四卷,构成了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一卷《资本的生产过程》,研究对象是产业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中

心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二卷《资本的流通过程》,研究对象是产业资本在生产和流通统一中

的流通过程,中心是研究剩余价值的实现;

第三卷《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研究对象是“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

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中心是研究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四卷是研究政治经济学这门科学产生和发展的历程,中心是剩余价值

学说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8、简述瓦尔拉的“一般均衡论”?

答:(1)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是从市场上所有各种商品的供给、需求

和价格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出发,来考察各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条件下的价格决定问题。一种商品不可能只同另一种商品交换而不再同其它商品相交换,因而一种商品的价格也不可能孤立地只同一种商品价格有关而不涉及到其它一切商品的价格。

(2)他认为,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必须同时和其他各种商品的价格联

系着来决定。当市场上一切商品的价格,恰好使它们的供给和需求相等时,市场的一般均衡才算形成,竞争的市场才达到均衡状态,这时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亦即商品的价值,这种均衡就是一般均衡。

(3)一般均衡理论完全撇开了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分析,以庸俗的

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从一些抽象的假定出发进行纯粹形式主义的数学推导,由此而得出的结论不可能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只能起到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作用。但是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体系中也有一些积极的成分。

9、什么是制度学派?

答:制度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一个经济学派,是德国历史

学派在美国的变种。其代表人物都用制度分析或结构分析方法来说明社会经济的现实及其发展趋势,因而被统称为制度学派。 10、制度学派有哪同个分支?

答:制度学派有三大分支:

(1)以凡勃伦为代表的社会心理派。主张制度分析的文化心理分析,

其理论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的庸俗进化论基础上。

(2)以康蒙斯为代表的社会法律派。认为法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

力量,主张依靠法律来管理经济。

(3)以密契尔为代表的经验统计派。认为制度因素的作用对任何一个

经济现象中经济过程的重要性,都是以经验统计的分析为依据,因此,理论的研究是次要的,应当先对事实进行经济统计的分析,然后才能得出理论。 11、从“充分就业”理论出发,来探讨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答:凯恩斯的“充分就业”概念是和“非自愿失业”相联系的。他指出,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除了“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还一种“非自愿失业”。即劳动者虽然愿意接受现行工资率,但由于“有效需求”不足,从而产品销售困难,厂商不愿再增雇工人而造成的失业。他认为,只要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12、为什么说凯恩斯用“有效需求”不足解释失业是不科学的?

答:第一,他的“有效需求”是建立在庸俗的供求均衡论基础上的;第

- 1 -

二,对商品的有效需求不足,只是一种现象,不是失业和危机的根本原因。 13、从“有效需求原理”谈凯恩斯的经济政策?

答:“有效需求原理”是凯恩斯就业理论的基础。所谓“有效需求”,就

是有支付能力的购买欲望;凯恩斯认为,总就业量决定于总需求价格和总供给价格相均衡时的总需求,即决定于“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是产业失业的原因。

凯恩斯认为,总需求是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共同构成的,如果消费需

求或投资需求不足,就会造成总需求不足,从而引起“非自愿失业”,所以,他认为,“有效需求”不足,原因在于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

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实行宏观需求管理,刺激“有效需

求”,刺激消费需求特别是刺激投资需求,提出了“提高私人消费、刺激私人投资、公共投资与财政赤字、对外经济扩张”等四项经济政策,以消灭失业和经济危机。

三、论述题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实现了经济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

答: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基础上

建立起来的,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所完成的革命变革的基础,其内容有五大理论构成 :

(1)商品二因素和劳动二重性理论。马克思第一次科学地分析了商品

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上所完成的变革革命,突出地表现在他第一次提出了劳动二重性理论,劳动二重性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马克思还科学地解决了价值量的规定性问题——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就质和量两个方面对商品价值作了科学的说明,从而为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2)价值形式与货币理论。马克思首创了科学的价值形式理论,他科

学地说明了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在本质、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深刻地说明了价值形式是怎样表现价值的,价值是怎样通过交换价值被表现出来的;货币的起源和本质——货币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必然产物,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反映商品经济关系的范畴。马克思还提示了货币产生以后,商品的内在矛盾如何转化为商品与货币的外在对立。

(3)价值规律理论。马克思在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科学地阐

明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形式问题,决定商品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在简单商品生产条件下,由于供求关系的作用,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正好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必然形式。

(4)商品拜物教理论。马克思揭示了商品拜物教的秘密,进一步说明

了价值的本质,只要存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人与人之间商品交换的关系就必然表现为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商品拜物教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5)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理论。马克思的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理论,

解决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所未能解决的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矛盾的难题,完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2、试论庞巴维克的时差利息论。

答:(1)庞巴维克在边际效用价值的基础上,建立了他的分配论,分配

论的中心是“时差利息论”。

(2)庞巴维克将物品分为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由于所处时间不同,

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的价值便有差别,“现在物品通常比同一种和同一数量的未来物品更有价值”。

(3)庞巴维克认为,现在物品的价值大于未来物品,原因有三:一是

人们对现在物品的评价必然高于未来物品;二是人们在习惯上会低估未来物品;三是现在物品比未来物品具有更高的边际效用。人们对现在物品和同类同量未来物品主观评价的差额就是利息,即人们一切收入的来源。

(4)时差利息分为三种主要形态,第一种形态是利息,第二种形态是

企业利润,第三种形态是租金。

(5)庞巴维克把时差利息论看作是自己在科学上完全独立的发现,是

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但是时差利息论否定了劳动价值论,无疑是荒谬的。 3、试论马歇尔的经济思想。

答:马歇尔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著名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是“边

际革命”时期西方经济学的集大成者,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它的代表著作《经济学原理》对西方经济学界影响很大,是近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马歇尔的经济思想包括均衡价格论、需求弹性和消费者剩余三大理论。

(1)均衡价格论。均衡价格论是马歇尔经济学说的基础和核心。 所谓

均衡价格,就是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也即商品的供给与需求相均衡时的价格。需求价格是购买者对一定量的商品所愿意支付的价格,这个价格由该商品对购买者的边际效用决定。他认为,生产价格就是生产者为提供一定量商品愿意接受的价格,供给与需求相反,供给价格高则供给多,供给价格低则供给少。当供求变动使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时,就会形成均衡价格。

(2)需求弹性。需求弹性包括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一般所

讲的需求弹性是指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弹性就是用以衡量价格下降或上升一定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比率的,也就是衡量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的。如果价格升降所引进的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就叫需求弹性大;反之,就叫需求弹性小。

(3)消费者剩余。所谓消费者剩余,就是消费者对某一商品,个人愿

意支付的价格和该商品的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4、论比较成本学说。

答:(1)李嘉图发展了斯密的国际地域分工理论,提出了比较成本理论。

他认为,最有效、最合理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是各个国家生产自己在生产上处于相对优势、成本比较低的商品,并用这种商品同其他国家交换,这样各国都可以得到好处。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为加速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但其合理性显而易见,它说明一个国家无论生产力水平高低,只要按照自己的相

对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比不参加总能获得更多的财富。

(2)赫克歇尔和俄林的对外贸易理论都是以现代比较优势原理为基础,

观点十分一致,被合称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它是资产阶级国际分工、国际贸易方面最有影响的学说之一。

该理论从生产要素的角度出发,把生产要素比例和生产要素密度原理作

为出发点,认为每一个国家都应当谋求生产要素比例和生产要素密度的一致性,即应发展自己生产要素相对充裕的商品的生产,这样比较成本就低,就可以在国际贸易中拥有对该种商品的优势。

(3)可见,赫克歇尔——俄林的国际贸易理论和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学

说具有相通的地方,两者都有比较成本思想、相对优势原理。 5、从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分析总需求不足?

答:三个“基本心理规律”是凯恩斯对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不足即有效需求不足

原因的解释。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人们消费的多少取决于收入的大小,当

收入增加时,人们的消费也会随之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如收入的增加那么快。因为人们具有谨慎、远虑、贪婪、改善、独立、企业、自豪等八种心理特征,会把增加的收入越来越多地储蓄起来。这意味着随着收入的增加,用于消费的部分会趋于减少,储蓄部分会趋于增大。该规律作用的结果,会引起消费需求不足。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个人投资首先取决于他对投资预期利润

的估计,所谓资本边际效率,即新增加一个单位资本所预期的利润率,即随着社会投资的增加,资本边际效率会递减。因为一是投资增加必然导致利率上升,从而使未来的利润率下降;二是投资增加必定导致未来的产出增加,产出增加后同类新产品必因竞争而降价,进而减少投资回报——利润。该规律作用的结果,会引起投资不足。

(3)流动偏好规律。个人投资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外,还取决于市场

利息率的高低。如果资本边际效率既定,投资量与利息率高低呈反方向变化。利息率愈高,投资量愈少;利息率愈低,投资量愈多。因此,若能降低利息率水平,也能扩大投资需求。流动偏好规律的作用使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从而阻碍投资扩大。

三大“基本心理规律”引起消费不足、投资不足,从而造成资本主义社

会有效需求不足,最终导致失业和经济危机。

凯恩斯用三个“基本心理规律“来说明”有效需求“不足,是不科学的。

第一,三个“基本心理规律“贯串着心理因素,进一步说明了他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是建立在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第二,凯恩斯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消费的阶级性;第三,凯恩斯所说的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造成“投资需求”不足,造成危机,是一种颠倒因果关系的观点;第四,凯恩斯所说的流动偏好规律歪曲了利息的本质和来源。 6、从创新理论来谈资本主义的特征与周期。

答:熊彼特是20世纪上半期最重要的经济学家之一,其理论自成体系,

其学说被称为“创新主义”或“创新主义经济学”。

(1)“创新”与资本主义的特征

熊彼特认为,在静态均衡状态下,企业总收入等于总支出,不存在资本

和利息,不产生利润;然而,经济本身存在着某种破坏均衡而又恢复均衡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创新”活动,“创新”引起了经济发展;“创新”包括五种情况:一是引入一种新的产品或提供一种产品的新质量,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三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四是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五是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在实现“创新”和“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才存在企业家,才产生利润,存在资本和利息;所以,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创新”、“新组合”、“经济发展”。

(2)“创新”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

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是以他的“创新”理论为基础,在“创新”出现

之前,经济处于静态均衡中,生产者既无利润,也无损失;由于“创新”能给企业家带来盈利机会,于是企业家进行“创新”活动,“创新”使企业家获得了利润,其他企业就会纷纷效仿,形成“创新”浪潮;“创新”浪潮的出现造成对银行信贷和生产资料的需求扩大,引起经济高涨;当“创新”扩展到较多企业,盈利机会趋于消失之后,对银行信贷和生产资料的需求便减少,于是经济收缩;这样,资本主义经济活动中便出现“繁荣”和“衰退”的交替,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这就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在资本主义历史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长、中、短三种周期理论。

熊彼特单纯从生产技术上的创新来说明经济周期的原因,认为由于“创

新”时高时低,时密时疏,从而造成资本主义经济“繁荣”和“衰退”的交替,这是完全错误的。显然他是把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混为一谈了。危机产生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而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熊彼特抹杀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而他就不能科学地阐明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

(3)“创新”与资本主义前景

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的前景由创新决定。通过不断创新,资本主义经

济给自己创造了两个局限性:一是经济活动领域越来越广,生产越来越复杂,私人企业无法应付新形势下的要求;二是生产现代化造就了一个与之相适应的技术和管理人员队伍。他认为,生产和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资本主义的历史使命即告结束,中央计划机构将取代私人组织,技术和管理人员将取代企业家,于是资本主义便会自动过渡到“社会主义”。在熊彼特的理论体系中,“社会主义”代表着一种集中经济管理形式,即一种与分散的私人资本主义相对立的经济管理形式,这也就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