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下载本文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江苏省邗江中学

【摘要】《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结合本校“道德课堂”课题研究,基于信息技术环境,进行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探索出符合我校实际的具有一定创新性的“读、思、议、论”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同时,我们在研究中也发现一些问题,拟在今后的研究实践中改进。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创新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作为“十一五”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2009年5月通过中期评估。本课题组立足于信息技术环境与创新,结合我校“道德课堂”的深入研究,从现实存在问题入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立足改变填鸭式、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建立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的课堂模型,应用信息技术创造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基本形成了符合我校实际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江苏省邗江中学“读、思、议、论”的“道德课堂”的教学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推动作用正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必须创新思维,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从本质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才能适应网络时代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青少年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目前尽管也有学校积极投入这种探索,但有创新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尚未出现。

近几年来,我校在宽带网、校园网、多媒体机房、校园闭路电视系统的基础上,积极建设数字化信息平台。同时,积极建设学生资源室,以网络为依托,拓展学生学习资源,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攘。

(一)深化课程改革,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为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明确了向课堂要效益的思路。九五、

1

十五期间,我校承担了《整体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主体性教学模式与研究性学习方式的研究》、《过有道德的课堂生活——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经过连续十年的研究,形成了符合我校实际的“读、思、议、论”教学模式。

本次课改的核心目标即为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要实现这一转变,教师教的方式与学生学的方式势必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学生去挖掘探寻新知,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为教育的变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已经成为重要的媒体。正是在这种大的发展背景下,结合我校“道德课堂”的深入研究,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课题研究,对于推进新课程的实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需要 任何一种教学形式或教学手段,衡量其优劣的关键是:看它能否提升教学效率,能否提高教学效果。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搭建学生课堂学习的信息技术平台,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使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题研究的界定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侧重于信息技术环境这一前提条件,因此,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研究,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与传统的教学环境相比,改变的不仅是设备设施条件,更是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影响到师生爱好、习惯和情感价值观,我们在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时,既要考虑到师生对信息技术环境的技能掌握,也要考虑到教师教的理念和学生学的理念的转变。因而

2

我们在着手对该课题进行研究之前,首先要对传统教学环境与现有的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特点进行分析、比较:

(一)信息技术环境:

指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教学环境。这里教学环境并不单纯地指硬件环境或硬件基础设施,它还包括软件工具、平台和内容资源,隐含着与这些软硬件基础设施相依存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

(二)教学模式:

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一种教学模式,总有一定的理论主张、理论倾向和理论依据。同时,课堂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教学过程的诸要素在时空上的组合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教学效率和质量,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构成教学系统的组成要素的合理组合。这种组合方式是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因此一种教学模式,必有一套成型的教学操作程序、规则和方法,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运用。因此可以认为教学模式是指依据一定的教学思想,对影响特定教学目标达成的若干变量(要素)的组合方式。

(三)教学方法:

一般认为,教学方法是指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师生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手段。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

(四)创新: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起源于拉丁语,它原意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对于本课题的研究来说,它是基于信息技术环境基础、基于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基础,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生成新的教学模式和新的教学方法。

(1)传统的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其严重弊病则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具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