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3单元 9 劝 学 - 下载本文

论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一中心论点,从不同方面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勉励人们要不停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品德。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学不可以已 ②注重积累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课文第1、2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1.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君子曰”引出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使观点更具权威性。这个观点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因为学习意义很大,所以学习不能停止;二是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就是不能停止学习。

B.作者运用“青胜于蓝”和“冰寒于水”这两个示例,说明学生可以超过老师。

C.“直木为轮”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这一比喻意在论证学习可以改变人的习性,使之向好的方面发展变化。

D.作者用“故”归纳上文,又用了“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个比喻作为事例,进而推论出人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地。

【解析】 B项,“青胜于蓝”,不能认为它的意思是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是它作为成语后产生的意思。在《劝学》中荀子所要说明的是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可以有所提高。

【答案】 B

6

二、阅读课文第3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2.本段的结论句是( )

A.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解析】 A、B、C三项是善于借助外物的比喻句,由这三个比喻才得出了“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的结论。

【答案】 D

3.对本部分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作者用“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来阐说,接着就用“跂而望”“不如登高之博见”这个比喻。形象说明不要去思考,只要善于学习。

B.登高而招手和顺风而呼这两例从见、闻两方面证明了借助自然条件的重要作用。

C.“假舆马”“假舟楫”这两个比喻,从陆、水方面阐明了在实际生活中利用工具的重要作用。

D.这一段运用比喻,从三个侧面证明只有善于学习,善于假物,才能使人成为有才德的君子。

【解析】 A项,“形象说明不要去思考,只要善于学习”错,文章是强调只有摆正“思”和“学”的关系才能使学习产生显著效果,只“空想”是不行的。

【答案】 A

三、阅读课文第4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4.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绳墨”指木工打直线的工具,将沾了墨水的细绳的两头固定并拉直,再用手轻轻一弹就有一条很直的墨迹了。后比喻规矩或法度。

B.“跬步”本指一步,跨一脚,引申为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程叫“一驾”。

D.“靛青”即靛蓝。蓝草浸沤而成的液体,也指深蓝色,用来染布颜色经

7

久不退。通称蓝靛,有的地区叫靛青。

【解析】 “跬步”本指半步。 【答案】 B

5.对本部分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第一个层次作者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接着又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两个比喻从反面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B.本段第二个层次作者用四个比喻正反对照:先用“骐骥”“驽马”对比,说明主观条件的好坏,不是学习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又用“锲而不舍”“锲而舍之”对照,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C.作者用蚯蚓和蟹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论述学习要专一,是先反面后正面设喻论述的。

D.全段由强调“积”,到论证“不舍”,最后归结到“用心一”。层层递进,表明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进一步证明“学不可以已”,不可松散,不可半途而废。

【解析】 C项,“先反面后正面设喻论述的”错,应是“先正面后反面设喻论述的”。

【答案】 C

[话题·互动]

话题: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荀子却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二人的说法是否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

学生甲:两位儒家大师的观点看似矛盾,其实并不相悖。“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的是学习需要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学思结合。

我的观点: 【参考答案】 不矛盾。荀子并没有否定思考,他反对的是单靠坐在房子里苦思冥想的方法。他强调利用外界事物,向实际学习。他通过“终日思”与“须

8

臾学”的对比,雄辩地证明了空想不如“善假于物”的学习。

君子曰:学不可以 已。?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

??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的人。已:动词,停止。?青,取 之 于蓝, 而 青 于 蓝; 冰,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蓼蓝颜色更深;冰,是水n)青,一种染料。 为 之,而 寒于 水。?青:靛(dià

?

所凝冻成的,但比水更寒冷。?于:介词,从。蓝:草名,

也叫蓼(liǎo)蓝,叶子可制染料。? 木 直 中 绳,

?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于:介词,比。为:冻结成。?

以 为 轮, 其 曲 中 规。

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它的弯度(就能)符合圆规(画出的圆圈)。nɡ):合乎。(róu):通“煣”,使弯曲。??中(zhò

?? ?以:把。为:做成。其:它的。规:圆规。?

虽有 槁暴,不 复挺 者, 使 之 然 也。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火烤使它变成这样的。

故 木 受绳 则 直,?虽:即使。有:通“又”。

?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就直了,?槁(ɡǎo):枯。暴(pù):晒。

复:再。挺:直。然:这样。故:? 金 就 砺 则

?

所以。受绳:经墨线比量过。?金属刀具拿到磨刀上磨

利, 君 子 博 学 而 日 参省 乎己,则

过就锋利了,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知 明 而 行 无 过矣。?金:指金属制的刀剑

?

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等。就:动词,接近、靠

近。砺(lì):磨刀石。博:广博地。参:验、检?

?

查。省:省察。乎:于。行:行为。过:过错。?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 须 臾 之 所学

我曾经整天地思索,却不如在极短的时间内所学到的

也;吾尝 跂 而 望 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东西多;我曾经提起脚后跟向远处看,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

9

登 高而招, 臂 非加长也,而 见 者 远;顺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在远处也能看得见;顺 风而 呼,声 非 加疾也, 而 闻 者 彰。

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更宏大,但听的人却听得清清楚楚。):片刻。跂(qǐ):提起脚?尝:曾经。终日:整天。须臾(yú

? 后跟。博见:见得 广。见者远:意思是人在远处也能看?

见。疾:强,这里指声? 假舆马者, 非 利 足也,而

?

音宏大。彰: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

致千里;假 舟 楫者, 非 能水 也,而 绝江河。

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擅长游水,却能够横渡江河。 君 子 生 非 异 也,善 假 于 物 也。

君子的资质禀性并没有特异之处,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车。利足:善于行走。利,使……快,?假:借助,利用。舆(yú

?

):船只。楫,浆。能:善,会。?走得快。致:到达。舟楫(jí

水:游水,名词作动词。绝:横渡。生(xìnɡ):通“性”,资质、

禀赋。物:外物,?

?

指各种客观条件。?

积土成山, 风 雨 兴 焉; 积水成 渊 ,蛟龙

堆土成为高山,风雨从这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渊,蛟龙在生 焉;积 善 成 德,而 神 明自得,圣

这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智慧得到提升,圣人的 心 备 焉。故不积 跬 步,无 以 至 千里;不

心境由此具备。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积 小流,无以成 江海。?焉:介词兼指示代词,相当于

?

汇聚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于此”。渊:深水。蛟(jiāo):

一种龙。得:获得。备:具备。

??

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焉:语气词。跬(kuǐ)步:古代称

骐 骥 一 跃,不 能十步; 驽马 十 驾,功 在

骏马跳跃一次,不能达到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 不 舍。 锲 而 舍 之,朽 木 不 折;

在于不停地走。雕刻一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锲 而 不 舍, 金 石 可 镂。 蚓 无 爪

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金石也能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