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论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作者:孙辉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17期
摘 要:交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没有交往也就没有人类社会发展的今天。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存在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交往不仅体现出人类活动的一种状态,更重要的是它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根本性目标。因此,将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引入到思想政治领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补充和思考。
关键词:交往实践;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孙辉(1989-),男,江苏南京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17--01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说到底就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人培养成一个对他人和对社会都有益的个体。但是,人的发展离不开交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就是在于通过教导人如何与他人交往,如何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也指出,实践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这个方面来说,两者是殊途同归的。 一、马克思主义的交往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
交往,即我们通常所指的,是由于共同活动的需要而在人们之间所产生的那种建立和发展相互接触的复杂和多方面的过程。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提出了社会一般交往理论。他认为,人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共同活动和互相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1]马克思交往实践观是人类其他一切关系的一个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社会生活不仅和交往完全相同,而且一切交往(因而也就是一切真正的社会生活)都具有教育性。”[3]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在这一条件下,通过自身的理论和观点去影响人,使人的内心能够得到反省与提高。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思想政治教育是交往的一个领域,可以说,教育是交往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 “交往”与“教育”是一种“一般”和“特殊”的关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法,但归根到底都其实都是在用一种方法,那就是“交往”的方法,是通过交往这种形式来直接或者间接的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的。 二、交往实践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得到重视
马克思通过对交往实践的科学考察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交往实践观强调的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平等关系,认为两者之间不是简单的“主体—客体”的关系,而应该是一种“主体—客体—主体”的关系,教师不再是单一的主体,而是存在了两个主体,通过这两个主体的活动达到一种理想状态。一方面,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受教育者,同时,他也从受教育者那里得到反馈,从而掌握受教育者的接受力以及在教授过程中的一些不得当之处,从而可以加以改造,使得下一次的教育活动能够更加完美。 (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作用得到加强
我们在上面谈到,这里的客体在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看来不是指受教育者了,而是指的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中间环节了。在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过程中,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两个主体都发挥积极的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理解透彻,做到知、情、信、义、行的统一。为此,一方面,我们应该努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实际性,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得更加的具体和实际。要紧紧抓住时代的脉搏,联系改革开放这个大背景,紧紧抓住十八大这一个热点,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的一些不客观,不与时俱进的内容加以改造和剔除,对一些新的思想和方法要进行补充。同时,我们应该积极利用一些学生组织,创造一些实践机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三)交往实践论重视师生间的交流
交往实践观强调的是交往双方都是一定的主体承担者,而不是一方是主导另一方是被动,所以,师生这两个主体的交往首先表现为两者地位的平等。以往的教育观念都是人为师生是一个不平等的地位,教师的地位要比学生要高,这在马克思的交往实践观看来是不正确的。师生两个都应该是主体,只不过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这一主体掌握的知识较多,是一个比较成熟的主体,而学生相对于老师是一个不断学习、充实自己的发展中的主体。但是不论怎么样,师生这两个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完美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是需要他们两个都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其次,这两个主体之间要能相互理解,理解才能万岁。 (四)交往实践观强调更新教育观念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交往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如果我们仅仅把教育局限在课堂,局限在师生的一种教学过程中,那不仅是对教育的误解,而且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特别是在今天,人们之间的交往是如此的平凡,我们更要改变我们的观念,将教育放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从生活中去学东西。我们一定要在交往中海纳百川,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效方法加以学习利用,同时也把自己的优秀方法介绍给别人。在教育方法上,我们也不能简单的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一味的将理论灌输给学生,对于一些不好的东西,也不要盲目的堵塞,而是要将这些东西呈现出来,通过比较,让学生们自己去分辨,这样的效果才会长久。
交往实践观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在于能够让思想政治教育焕发出一种新的力量,改变传统的教育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能够产生一些新的理论和方法,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发展,真正的让思想政治教育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张耀灿,郑永廷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任平.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与主体性问题——兼评“主体—客体”两极哲学模式的缺陷[J].哲学研究,1991
[4]闫艳.论交往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出及意义[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
[5]王威孚,卢岚.马克思交往实践视域中的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