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复习提纲答案(终极版 - 仅供参考)(1) 下载本文

①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发展要求同现行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弊端之间的矛盾、经济体制表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政治体制表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通过改革,使基本矛盾不断解决又不断产生而实现的。

②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我国现阶段的表现形式,是发展生产力与落后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及科技、教育等体制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最根本、最突出、最集中的表现,矛盾的特殊性质和具体表现,决定了解决的方法和途径。只有对经济体制和其他各种体制进行全面改革,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一切障碍,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再不改革,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所以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③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不讲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都讲全了。邓小平在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和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新的科学论断。

2、试述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必要性。

答:(1)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成果。从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全球化趋势更为明显。各国政府为在国际分工和竞争中获得最大利益,纷纷实行开放政策,广泛地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积极利用外国市场、技术、资金、资源、信息。在开发的世界中不实行开放政策,只能限制自己的发展,甚至给国家民族带来灾难。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近代以来落后于世界,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闭关自守。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如资金不足,科学技术落后,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缺乏组织现代化大生产的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这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与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3)实行对外开放也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需要。因为社会主义制度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只有在继承和利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创造出的全部社会生产力和全部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并结合新的实际进行新的创造,才能顺利建设成功。

综上所述,对外开放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期坚持这一基本国策是必要的。

3、说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意义。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社会不但要有高度发达的民主政治

11

和物质文明,而且必须要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高度的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同其他社会的区别,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精神文明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有机统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而不能偏离这个方向,这就需要建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以保证。

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智力支持。首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必须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最重要的是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有了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才能使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和智力支持,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保证。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现代化建设就无法进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抓好法制教育,普及科学知识,为巩固和发展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5、试述西方的人权外交实质与我国人权外交的主张。

西方发达国家长期以来利用人权外交大搞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鼓吹“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人道主义干涉”实质上是借口人权干涉是别国内政。以人权和人道主义为幌子,向别国施加影响,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输出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一种新方式。 另一方面,我国政府在人权外交上有如下主张:

① 生存权、发展权,反对西方片面强调所谓自由、民主等政治权利;

② 主张权服从于国际主权,并且在国家主权范围内解决个人人权问题,反对发达国家借口人权干涉别国内政; ③ 反对西方在人权问题上搞双重标准;④主张人权对话,在相互尊重国家主权的基础上,通过平等的人权对话,解决共同关注的人权问题。

4、试述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传播者应承担的责任。

答: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都搞好,使它们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中国特色

12

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推进。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室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增强国际竞争力、提高民族凝聚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科学支撑和智力支持,使人们形成共同的理想和道德准则,为改革和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思想保证

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传播者,大学生应先努力学好自己所学的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知识,切实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为成为先进文化的弘扬者积累厚实的资本。同时,大学生也要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积极参与校园管理和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

8、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依存关系。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

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表现为生产领域国际分工和协作的不断深化和加强,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等。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如果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积极进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外市场、资源、信息、资金和技术,就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对中国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的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要发达起来,必须对外开放。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经济建设中的矛盾和困难,而且也是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客观要求

当然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占据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其在消费、投资等各个领域所占据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中国的发展必定也能促进世界的发展。

如今,世界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背景是经济全球化。实际经济活动日益国际化,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对于我国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9、我国个人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协调个人收入分配问题主要应采取哪些措施?

我国在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公和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 要协调个人收入分配问题主要采取以下两点措施:

13

一.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

(1)正确认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共富是一个过程,要先富起来的带动后富的一起走向共同富裕。

(2)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允许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时承认收入在一定程度内的扩大。但不意味着差距越大越好。两极分化可能会导致各种的社会矛盾突显。 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建立于经济发展水平线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张耀保证。是改善民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缓解社会矛盾,使得居民个人财富的增加,让城乡居民分享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10、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是什么?

(1)目标: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2)任务: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建立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和经济法律制度;健全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11.试述对邓小平提出的由“部分先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战略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1)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包含三层含义:

1.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 2.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能用非法手段谋取暴利。

3.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先富的要带动后富,不搞两极分化。

(2)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为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它有示范作用、帮助作用、带动作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但又不能使全体人民同时同步实现同等到程度的富裕,只能通过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先富和后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出来。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

12、试述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和认识。

一,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什么)

14

以人为本,就是依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各项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是什么)

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发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这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

三,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什么)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四,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怎么做)

坚持统筹兼顾,就是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胀、经济社会发展、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树立世界眼光,加强战略思维,善于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

7、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什么?提出这一标准有什么意义?

(1)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不仅包括了生产力标准,而且把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发展,“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力标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3)“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它对于我们排除姓“资”姓“社”的抽象争论的干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3.如何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走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