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召开的东盟地区论坛(ARF上,美国正式加入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也就是在此次论坛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公然宣称“南海问题关系美国国家利益”。面对2011年5月底以来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在南海地区提出主权要求时,美国更是以派出航空母舰赴西太平洋警戒以及和菲律宾、越南等国举行联合军演的方式来表明其偏袒东南亚国家的态度。此外,作为美国在东亚地区重要盟友的日本以及南亚大国印度也在想方设法介入南海问题,于是南海问题成为了中国与区域外大国的斗争焦点。区域外大国的积极介入,特别是美国的干预使得南海问题日趋域外化。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中美在这一地区的矛盾甚至有可能因南海问题而激化,这也是南海局势危机化发展的外部原因。
二.中国应对南海问题危机化趋势所面临的挑战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但南海地区的形势发展还是不容乐观,有关国家仅仅将这份文件视为简单的政治声明,并不能限制它们进行相关的领土宣示行为。[1]
1.国际体系的变迁重塑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面临的国际战略环境
从国际体系变迁的角度来看,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解体重塑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所面临的国际战略环境。美苏争霸的冷战体系为中国通过武力方式解决南海地区的岛屿争端提供了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大环境:一方面,美国需要拉拢中国来抗衡苏联,这就使得美国不会过多卷入到中国与南海周边有关国家的冲突当中;另一方面,苏联将美国视为头号的竞争对手也使它难以分散力量干预南海问题。正如有学者在回顾1974年1月和1988年3月中国与越南在南海的两次军事冲突时所指出的:当时的地区安全主题分别被美国从越南撤军、越南入侵柬埔寨以及苏联海军在东南亚的积极扩张所占据,这就为中国使用武力收复部分岛礁提供了机遇——
—有关大国并不会做出强烈的反应。[2]然而伴随冷战体系的结束,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中国事实上已成为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特别是随着近年来中国的迅猛发展,美国进一步强化了对于南海问题的介入,南海问题俨然已经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一项重要议题。国际体系的这种变迁意
味着南海问题由过去相对简单的中国与南海周边国家的领土主权争端逐渐演化成一个关乎中国和平发展大环境的全局性命题,这也增大了中国在处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
2.地区体系的变化改变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面临的区域环境
从地区体系变化的角度来看,东盟的存在和相关机制的设立改变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面临的区域环境。首先,东盟的存在为与中国在南海地区存在主权争端的东南亚国家采取协调一致的立场提供了合作平台,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处于一种“一国对多国”的局面,增强了东盟有关国家的话语权而削弱了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影响力。其次,以东盟为基础而拓展产生的东盟“10+1”、“10+3”以及东盟地区论坛等区域对话合作机制又成了东盟有关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进行“软制衡”的一种手段,通过这几种多边对话机制,东盟有关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采取更加强势的行为。地区体系的这种变化导致在南海地区出现了“一个极化或者分化的遏制结构”。[3]一方面,为了“对冲”中国日益增强的地区影响力,东盟在强化自身力量建设的同时,还积极与美国等区域外大国建立联系,对中国形成牵制;另一方面,面对中国崛起这一不可回避的事实,东盟及其各成员国又试图通过“接触”战略将中国纳入东盟所创立和倡导的多边对话与合作机制当中,以避免中国掌握对于东南亚地区事务的主导权。
在这样的区域环境下,南海问题就成了东盟国家检验中国崛起走向的一块“试金石”,一旦“中国
[1]Ralf Emmers,“The Changing Power Distribu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Implication for Conflict Management and Avoidance”, Work Paper of S.Rajaratnam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Singapore, No.183,Sep.30,2009,p.12.
[2]Ang,Cheng Guang,“The South China Sea Dispute Re-visited”, Work Paper of Institute of Defense and Strategic Studies,Singapore, No.8,August,1999,p.2.
[3]Liselotte Odgaard,Maritime Security between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in the making of regional order[M]. Burlington:Ashgate Publishing Co.,2002,p.153.
57 ——
显示出任何攻击性和军国主义的迹象都可能迅速改变地区内国家目前谨慎接受中国崛起的政策方向”。[1]东盟的存在和与其相关的地区对话合作机制的设立改变了东南亚地区传统的权力结构,这种权力结构的变化不仅使得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处于“一国对多国”的不利地位,还造成了中国为避免地区内国家政策的迅速转向而难以采取强有力的手段维护其在南海地区海洋权益的局面。
国际体系的变迁和地区体系的变化构成了中国在应对日趋危机化的南海问题上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方面,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解体使得原本一些被掩盖的地区性问题逐渐突出,南海问题就是一例,当这一问题被置于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之下时,它就成为美国等大国势力遏制中国发展的一项重要议题;另一方面,由东盟推动建立的各种地区合作对话机制又对于中国在南海问题形成了诸多束缚。来自国际和地区内的双重压力使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置身于“局部争端牵涉全局,中国单方对东盟多方”的局面。
三.中国应对南海问题的危机化趋势的策略
为了更好地谋求和维护国家利益,同时适应国际体系和区域环境的改变,中国处理南海问题的有关策略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1.着眼战略大局,维护南海局势稳定
南海问题具有“局部争端牵涉全局”的特点,它不仅关系到中国的主权与领土完整,更有维系中国与地区国家关系以及考验中国与美国如何共处的体系性意义。[2]从这点来看,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首要战略利益是维护南海地区局势的稳定,避免由
此引发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紧张甚至军事冲突,为自身的和平发展营造一个有利的外部大环境。然而,近年来美国对于南海问题的积极介入却对中国的这一战略利益形成了巨大挑战。
2010年5月,由美国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SBA撰写的一份报告,针对整个亚太地区的军事态势提出了“空海一体战”的概念,并直白地指出该概念的目的之一就是:“增强地区内国家的信心,让它们确信如果中国选择战争,那么中方通过军事进攻或者胁迫行为来实现既定目标的行为必将失败”。[3]显然这些“地区内国家”包括与中国在南海存在主权争端的部分东南亚国家。美国以南海问题来遏制中国发展的战略意图满足了部分东南亚国家希望借助其力量来牵制中国,以保持甚至扩大它们在南海问题上既得利益的需求。例如,面对2011年5月底以来发生的新一轮南海主权纠纷时,越南、菲律宾等国都纷纷表示欢迎美国介入帮助解决相关问题。这样一来,南海问题的最终解决乃至于中国与东盟安全关系的发展走向都将受到中美之间竞争态势的影响。[4]
因此,中国需要将应对南海问题的相关政策纳入到中美关系的战略大背景下进行谋划。一方面,通过业已形成的战略与经济对话以及新开通的亚太事务磋商等机制来促进中美关系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中美之间的良性互动将降低美国对于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掣肘。另一方面,中国需要增强在南海地区的海空军远程战略投送与部署能力。只有当中国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反对美国介入南海问题的军事能力时,美国才会在减少对于这一问题的干预,周边有关国家才不会自恃有美国的撑腰而继续扩大对中国在南海地区权益的侵犯。这也是避免南海问题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和维护这一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最为有力的手段。
2.立足“主权在我”,提倡合作治理
出于为国内发展创造一个稳定与有利的外部环境的目的,面对与部分东南亚国家在南海地区存在的主权争端,中国长期以来都强调“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方针,并试图通过官方和非官方的沟通交流机制以及积极参与和推进地区化进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