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钾患者补钾原则 下载本文

低钾患者补钾原则

1、 尽量口服补钾,对不能口服者可经静脉滴注;

2、 禁止静脉推注钾,常用针剂为10%氯化钾溶液,应稀释后经静脉滴注,严禁直接经静脉推注,以免血钾突然升高,导致心脏骤停;

3、 见尿补钾:一般以尿量超过40ml/h或500ml/h方可补钾;

4、 限制补钾总量,依血清钾水平,补钾量为60-80mmol/d(以每克氯化钾等于13.4mmol/L计算,约需补钾3-6g/d);

5、 控制补液中钾浓度不宜超过40mmol/L(氯化钾3g/L); 6、 滴速勿快:补钾速度不宜超过20-40mmol/h。

低钾血症症状

人体血钾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3.5~5.5mmol/L,低于3.5mmol/L时为低钾血症,一旦血钾低于2.5mmol/L以下时会出现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软瘫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危及患者生命。

1、 肌无力:为最早的临床表现,一般先出现四肢肌软弱无力,后可出现吞咽困难、呛咳、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2、 消化道功能障碍:胃肠道蠕动缓慢,有恶心、呕吐、腹胀、肠麻痹等; 3、 心脏功能异常:传导阻滞和节律异常;

4、 代谢性碱中毒:表现为头晕、躁动、昏迷、面部及四肢肌抽动、手足搐溺、口周及手足麻木。

高浓度补钾的护理

1、心电监护

采用高浓度静脉补钾有一定的危险性。当血钾过低时,患者临床表现四肢肌无力、软瘫、呼吸困难、窒息、腹泻及恶心呕吐等,心电图提示U波改变、Q-T 间期延长和室性心律失常等。当患者的血钾一旦降至2.0mmol/L,心电图上会出现T波,ST段下降,多源性室早或室性心动过速,严重者出现心室扑动或颤动而致心搏骤停。而当血钾过高时,可出现QRS波群时限延长、P-R间期延长、ST段下移,严重时会出现越来越缓慢、越来越宽的QRS波群。患者表现为肌肉无力,甚至瘫痪形成。通常以下肢出现较多,后沿躯干向上肢延伸,呼吸肌在极个别情况下才可累及。因此,对低钾的患者进行高浓度补钾治疗时,护理人员应在补钾期间进行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呼吸、心电图、血压等改变,并准备各种抢救用物。 2、尿量的动态监测

尿量偏多,钾的丢失也多,早期易发生低钾血症。为预 防血钾过低,应根据尿量的情况适当补钾,尿量>30ml/h后可开始大量快速静脉补钾。此外,尿量监测不仅有助于监测肾功能的状态,而且可以用来指导补钾。尿少或肾功能不全者不宜采用高浓度补钾,以防导致高钾血症。尿量过多排出的钾多,单位时间内经尿排出的钾大于经静脉补充的钾,因此,对补钾不利。补钾期间尿量>40ml/h属安全范围,尿量<1ml/kg时,要遵医嘱给予利尿剂。 3、血气分析

因酸碱平衡失调对血钾浓度有一定的影响,pH值每上升0.1就有0.1~1.1mmol的钾离子转移至细胞内。因此,在深静脉补钾期间也应动态监测血清钾、电解质和血

气分析,患者一旦发生碱中毒应先纠正碱中毒后再复查血钾,不要急于补钾。对于存在酸中毒的患者则应在纠酸前补足血钾,防止pH 值升高后血钾水平进一步降低。血钾接近3.5mmol/L,应改用0.3%氯化钾静脉输注,血钾接近5.0mmol/L,停止静脉补钾。对于难以纠正的低钾,补钾的同时应补镁;低钾未纠正时避免推注钙剂。 4、补钾后继续监测血清钾浓度

由于低钾血症纠正后,还需继续静脉补钾4~6d才能判断血钾是否恢复正常。这是因为人体98%的钾离子存在于细胞内,静脉补钾后15h血钾才能与

细胞内钾达到平衡,有时需更长时间。钾离子在体内分布均匀的时间是1h左右,所以深静脉泵钾后2h内应复查监测血清钾浓度。采集血标本时应注意避开输液侧,时间不宜过长,不宜拍打血管,采集的标本避免震荡,以避免血细胞破坏,确保血钾检测的准确性。高渗葡萄糖在体内转变成糖原时需要钾的参与,而胰岛素可使糖原合成增加,钾消耗增多,致血钾下降,因此也可使血钾进一步下降,故应慎用。 5、补充其他电解质

对低血钾并伴有低血钠症的患者,在低血钾纠正的同时应当及时补充钠离子。此外,低钾血症常合并低镁血症,而镁与钾在生理功能上有协同作用,通过

补镁有助于血清钾水平提升。对于伴有室性心律失常,单纯补钾效果不佳者,可尝试使用两种途径结合的方法迅速提高血钾浓度,又可避免高钾血症引起的危险。故主张补钾治疗中、后期补充碱性物质和镁剂或通过加用硫酸镁静脉点滴来提高疗效。另外,在补钾的时候可多食含钾丰富的食物,如香蕉、草莓、鸡肉、牛奶等,能提高血钾水平。

6、静脉补钾液体的配制宜用生理盐水,葡萄糖在体内胰岛素的作用下,使钾随糖原向细胞内转移,降低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加重低钾血症。同样在用碱性药物纠正酸中毒时,可使血pH 上升,H+浓度降低,促使钾离子细胞内移而加重病情。因此推荐使用生理盐水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