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译文与题解31-38单元 下载本文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

新市上有个从齐国来的盲人,在大街上乞讨,如果有人不给他让路,他就气愤地骂人家:“你眼瞎呀!”集市上的人因为他是盲人,大多都不跟他计较。恰好有个大梁的瞎子,性格很暴躁,也在大街上乞讨。两人相遇了,碰在一起都跌倒了。梁国的瞎子不知道对方也是瞎子,于是爬起来气愤地骂:“你也眼瞎啊!”两个瞎子大声互相责骂。集市上的人都嘲笑他们。唉!自己糊涂,对方也糊涂,而那些不停责问他人的人,和这两个瞎子有什么不同?

中心句

噫!以迷导迷,诘难无已者,何以异于是?

31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

7 第37单元

7.1 莽汉断棘

版本(1)

终南之上有棘满径,枝柔而刺密,触之者恒胶结不可解,不受伤不已。人畏其刺,咸迂其途避之。一壮汉义形于色,曰:“汝辈怯,是有何惧!”,遂持刀而入,欲节节而断之。孰知左断于手,而右曳于其臂,下钩其裾,而上牵其袖,未至片刻已惫甚。众晒之曰:“莽汉,莽汉,断棘好汉,棘未斩断,人已不堪。”

版本(2)

终南之山有棘满径,骨柔而刺密。触之者恒胶结不可解,不受伤不已。人畏其刺,咸迂其途避之。一人义形于色,撩起裳而入,欲节节而断之。熟知左断于指,而右曳于臂,下钩其裙,上牵其袖,惫已甚。君子曰:“斯人之疾恶是矣,疾之而不以其道,苟持斧,求其本而艾之,何棘不去?”

翻译

翻译1

终南山上有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它的)主干柔软刺很密,碰上它的人总是被缠上无法解脱。人们害怕它的刺,都绕开那路躲避它。一个壮汉露出义愤的样子,说:\你们真胆小,这个有什么好害怕的?\于是拿着刀进去,想一节节地折断它们。哪知左边手指掐断了它,右边的手臂被拉住了,下边衣裳被钩住了,上面的袖子也被勾住,没到片刻时间就已经疲惫不堪。许多人嘲笑他说:“莽汉,莽汉,砍断荆棘的好汉,荆棘还没有砍断,人己经不能忍受了。

翻译2

终南山有一条小路布满荆棘,它的主干柔软而且刺很密集,碰到它的人总是被粘住无法解脱,没受伤就不会停止。人们害怕它的刺,都绕开那条路躲避它。一个人露出义愤的神色,想一段路一段路地砍断它们。谁知道左边用手掐断了它,右边的手臂就被钩住了,下边的衣裳被钩住了,上面的袖子也被钩住了,已经十分疲惫了。君子说:“这个人痛恨荆棘是对的,痛恨荆棘不用正确的方法。如果拿一把斧子找到它的根割断它,什么荆棘不能去除?”

文言知识

说“辈”。文言中的“辈”,大多作人称多数用。上文“汝辈”,即你们。如说“吾辈”、“若辈”,即我们、你们。如“吾辈乃非常人也”,意为我们是不平常的人。成语“人才辈出”指人才一批一批地涌现出来。文言中表示人称多数的词还有“属”,如“汝属”,即你们;“吾属”即我们。“径”与“道”。“道”一般指较宽的路;“径”指小路。上文“有棘满径”意为小路上长满了荆棘。成语“曲径通幽”意为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雅的境地。又,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山上的石路称“径”,十分确当。又:“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加点字和句子翻译

终南:指终南山,在今陕西境内。 迂:绕开

哂(shěn):嘲笑。 恒:持久,此指“总是”

胶结:粘住。 径:小路 已:停止

曳(yì):拉住。 不堪:不能忍受。 骨:主干 孰:谁

32 艾(yì):砍,割。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

苟:如果 径:路

本:根 咸:都

节节:一段一段。 遂:于是,就

堪:能忍受 惫:疲惫,精疲力竭

咸迂其途避之:都绕道避开它(那条布满荆棘的路) 一人义形于色:有个人脸上露出正义的表情

斯人之疾恶是矣,疾之而不以其道,苟持斧,求其本而艾之,何棘不去:这个人痛恨荆棘是对的,痛恨荆棘不用正确的方法。如果拿一把斧子找到它的根割断它,什么荆棘不能去除

启发与借鉴

一时的冲动加盲目的蛮干,最终只会自讨苦吃!

(做事之前要考虑后果,不能莽撞,否则会自食其果!)

解决问题,应该用正确的方法,找到它的根源,而不是鲁莽行事,这样只会上当受骗。

7.2 宾卑聚自杀

齐庄公之时,有士曰宾卑聚。梦有壮士,新素履,墨剑囊。从而斥之,唾其面。宾卑聚寤(寤wù,睡醒),徒梦也,终夜坐自不快。明白,召其友而告之曰:“吾少好勇,年六十而无所挫辱,今夜辱,吾将索其形。期得之,则可;不得,将死之。”每朝与其友俱立于衢。三日不得,却而自殁。

注释

宾卑聚:人名。 却:退。 斥:骂 快:舒服 且:将近 却:只

壮士:本作“壮子”,今从《太平御览》引文改。 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 从:跟随 惕然:惶恐 徒:只是 少:小时候 索:搜寻 殁(mò):死

素履:白色生绢做的鞋。

白冠:白绢做的帽子。

寤(wù?):醒

却(que四声)即“却”,一作“退”。 剑室:指剑囊。

译文

齐庄公在位的时候,有一位武士名叫宾卑聚,梦见一个强壮的男子,穿着白色的鞋子,黑色的剑鞘,跟着自己叱责,往自己脸上吐唾沫,惊慌地醒来,只不过一个梦啊。(他却)整夜坐着很不开心。第二天叫来他的朋友对他说:“我从小好胜,(到如今)六十岁了还没有过挫败受辱的。昨夜受辱,我要找到个样子的人,希望找到了就好,找不到就只有死了。”每天清早和他的朋友站在四通八达的道路上,三天没找到,回去自杀了。

出处

《吕氏春秋·察今》简称《吕览》,在公元前239年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夕。 吕不韦是一代

33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

名相,任职于战国末年秦国。吕不韦因散尽家财帮助在赵国为人质的秦昭王孙异人立嫡有大功劳,在异人 后来继位为秦庄襄王后,被任用为丞相。 在那时,魏国有信陵君,楚国有春申君,赵国有平原君,齐国有孟尝君,他们都礼贤下士,结交宾客。并在这方面要争个高低上下。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把不如他们当成一件令人羞愧的事,所以他也招来了文人学士,给他们优厚的待遇,门下食客多达三千人。与四公子不同的是,吕不韦招揽门客,并不甚看重勇夫猛士,却十分注重文才。原来,吕不韦有他自己的见解。他素来善于谋略,瞧不起那些头脑简单的勇夫。再说秦国猛将如云,军力强大,没有必要再蓄养征杀之士。还有一个原因,其时许多善辩之士纷纷著书立说,广为流传,不但天下闻名,还可传之后世,永垂青史,这一点尤其令吕不韦眼热。吕不韦本是商人出身,没有条件去著书立说,但他可以借助这些擅长舞文弄墨的门人,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愿望。那时各诸侯国有许多才辩之士,像荀卿那班人,著书立说,流行天下。 待到一切准备就绪,吕不韦就令门下凡能撰文者,每人把自己所闻所见和感想都写出来。等到文章交上来后,五花八门,写什么的都有,古往今来、上下四方、天地万物、兴废治乱、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论及,许多文章还有重复。吕不韦又挑选几位文章高手对这些文章进行筛选、归类、删定,综合在一起成书,取名叫《吕氏春秋》。为了慎重起见,成书后,吕不韦又让门人修改了几遍,直到确实感到满意为止。吕不韦对此书十分看重,他自己认为这部号称《吕氏春秋》的书是杰作,夸口说该书是包揽了“天地、万物、古今”的奇书。例如在相当全书总序的《序意篇》中,对十二世纪的论述也可见一斑:“凡十二世纪者,所以纪治乱存亡也,所以知寿夭吉凶也,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若此,则是非可不可无所遁矣。” 为了精益求精,也是为扩大影响,吕不韦还想出一个绝妙的宣传该书的办法,他请人把全书誊抄整齐,悬挂在咸阳的城门,声称如果有谁能改动一字,即赏给千金。消息传开后,人们蜂拥前去,包括诸侯各国的游士宾客在内,却没有一个人能对书上文字加以改动。当然,这不一定就证明《吕氏春秋》字字珠玑,达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而很可能是因为人们都敬畏吕不韦的威势,没有人愿意出头罢了。不过,这样一搞,其轰动效应却是巨大的,《吕氏春秋》和吕不韦的大名远播东方诸国。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书作于战国时期的大作,其中保存了不少古代的遗文佚事和思想观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吕氏春秋》汇合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称“杂家”。吕不韦借门客之手撰写《吕氏春秋》,虽主要靠借他人之光提高其形象,但在文化事业上确实是作了件大好事,功不可没。 7.3 齐之好勇者

齐之好勇者,一人居东郭,其一人居西郭,卒然相遇于途,曰:“盍相饮乎?”饮数行,曰:“姑求肉乎?”一人曰:“子,肉也;我,肉也。尚胡求肉为?”于是具染已,因抽刀割己肉而啖,至死而止。勇若此,不若无勇。

解释:

齐国有两个好勇的人,一个住在城东,一个住在城西,有一天两人在路上不期而遇。一人说:“难得见面,我们去喝酒吧?”酒喝了几杯后,住在城东的说:“姑且弄一点肉来吃吃怎么样?”住在城西的说:“你身上有肉,我身上有肉,为什么还要找肉呢?”于是准备了酱料之后,两人便拔出刀来,割自己身上的肉吃,到死才停止。要是像这样也算勇敢的话,还不如没有勇敢来的好。

字词解释:

卒:同“猝”。

卒然:突然。

数行:指倒了好几次酒。

34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

革:更,再。 啖:吃 姑:姑且 染:豉酱之类。 盍:何不 具:准备 子:你 郭:外城墙 居:住;外城,此指城 已:……之后 出处: 《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编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作者: 吕不韦(?-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卫国濮阳(今河南濮阳滑县)人。吕不韦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故里在城南大吕街,他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所以积累起千金的家产。他以“奇货可居”闻名于世,曾辅佐秦庄襄王登上王位,任秦国相邦,并组织门客编写了著名的《吕氏春秋》,其门客有三千人。即《吕览》。也是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关成语:一字千金. 道理: 我们做人要做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人,不要盲目追求勇敢或做没有意义的盲目崇拜,否则会闹出笑话,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受到伤害,后果将不堪设想。 或者: 二个莽夫为了争夺“勇敢”的名声,竟然相互割对方身上的肉吃,直到最后,由于流血太多,两个人都死了。他们两个人相互自残,实际上是误解了勇敢的内涵。什么叫做“勇敢”?勇敢不是表面的鲁莽,而是一种理智的信念。人的勇敢有大小之分,不顾结果冲动行事,是毫无用处的。而真正的勇敢的人为求得有道又的结果去做常人不敢做的事。如果将勇敢的真正的含义误解,而以一种冒失的方式进行的时候,就会造成许多无意义的行为,包括浪费生命。 7.4 引婴儿投江

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译文:

有个路过江上的人,看见一人正拉着小孩想将那小孩丢进江中。小孩在啼哭。过江人问那人为什么(要把婴儿丢进江中),回答说:“这是因为他的父亲善于游泳。”他的父亲虽然善于游泳,他的儿子难道就善于游泳(了)吗?这样处理事情,也必然是荒谬的!

哲理: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

一是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决不能强迫他人去做他做不了的事。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