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题-儿科护理学 下载本文

儿科护理学

一、名词解释

1.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kg)至出生后7足天,又称围产期。

2.追赶生长:2岁以内的小儿,疾病痊愈后,如营养充足,会出现“追赶生长”现象,即小儿身高、体重等短期内加快增长,以弥补患病期间造成的损失。 3.骨龄:X线检查长骨骨骺端骨化中心数目,并将其标准化。

4.分离性焦虑:即婴儿与其父母或最亲密的人分开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

5.口服补液盐溶液(ORS溶液):给急性腹泻患儿进行口服补液疗法。配方为:氯化钠3.5g,枸橼酸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温开水1000ml。

6.新生儿:从脐带结扎至出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期间的小儿称为新生儿。

7.正常足月儿:是指胎龄满37~42周出生,体重在2500g~4000g,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8.适中温度:系指能量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消耗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

9.呼吸暂停:呼吸停止时间达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分)并出现紫绀及四肢肌张力的下降。

10.新生儿窒息:出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11.新生儿溶血病: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应导致胎儿新生儿红细胞破坏而引起的溶血。

12.小儿单纯性肥胖症:是由于长期能量的摄入超过人体的消耗,导致体内脂肪过度积聚,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营养障碍性疾病。

13.肥胖—换气不良综合征:严重肥胖者可因脂肪过度堆积而限制胸廓扩展及膈肌运动,导致肺通气不良,引起低血氧症,红细胞增多,发绀,严重时心脏扩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1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磷代谢失常,从而使正在生长的骨骺、软骨版不能正常钙化,造成以骨骺病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 15.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及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消化道综合征。

16.生理性腹泻:多见于出生6个月以内的婴儿,出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生长发育正常,可能与婴儿食奶较多,小肠乳糖酶相对不足有关,或由于母体中前列腺素E2含量较高所致,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17.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的。 18.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至2个月。 19.慢性腹泻:病程超过2个月。

20.艾森曼格综合征:当肺动脉高压显著,产生自右向左分流时,临床出现持久青紫。

1

21.差异性紫绀: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时,产生右向左分流,患儿呈现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

22.髓外造血:在正常情况下,骨髓外造血极少,当严重感染或溶血性贫血等需要量增加造血时,肝、脾、淋巴结恢复到胎儿时期造血状态,而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围血中可见幼红细胞或(和)幼稚粒细胞。

23.生理性贫血: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增加等因素,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0×1012/L,血红蛋白量降至110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24.贫血:是指单位容积末梢血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25.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贫血。

26.惊厥: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从婴幼儿多见,反复发作可引起脑组织缺氧性损害,6个月到5岁。

27.惊厥持续状态:是指惊厥持续30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 二、填空题

1.小儿四病:肺炎、腹泻、贫血、佝偻病。

2.出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月2.5岁出齐,2岁以内乳牙数目约为月龄减4~6。 3. 家庭访视:(1)初访重点(2)周访重点(3)半月访重点(4)满月访重点。

4.免疫程序规定小儿在1岁内必须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疫苗和乙肝疫苗。

5.一般健康母亲的乳汁分泌量可满足4~6个月内婴儿营养的需要。一般于出生后10~12个月完全断奶,最迟不宜超过1岁半。

6.辅食的质和量的改变均应循序渐进,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细到粗,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

7.Apgar评分:内容包括:心率、呼吸、对刺激的反应、肌张力和皮肤颜色等5项。总共10分,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

8.ABCDE复苏方案:A:清理呼吸道;B建立呼吸,增加通气;C:维持正常循环,保证足够心搏出量;D:药物治疗;E:评价和环境。

9.新生儿溶血的病因有两种:ABO血型不合和Rh血型不合。

10.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表现:黄疸、贫血、肝脾肿大及胆红素脑病(核黄疸)。胆红素脑病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警告期、痉挛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11.佝偻病临床表现的分期:初期、激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12.手足搐搦症典型发作的临床表现:惊厥、手足抽搐、喉痉挛。

13.先心病可分为:(1)左向右分流型。常见的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2)右向左分流型(3)无分流型。

14.法洛四联症有四种畸形:(1)肺动脉狭窄(2)室间隔缺损(3)主动脉骑跨(4)右心室肥厚。其中以肺动脉狭窄最主要。

2

15.法洛四联症的临床表现:(1)青紫(2)缺氧发作(3)蹲踞症状(4)杵状指。

16.急性肾小球肾炎四大临床表现:血尿、水肿(最常见最早出现的症状)、蛋白尿和高血压。多有前驱感染。

17.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期严重并发症:(1)严重循环充血(2)高血压脑病(3)急性肾衰竭 18.肾病综合症的四大特点: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不同程度的水肿。 19.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感染、电解质紊乱、低血容量休克、高凝状态和血栓形成、急性肾功能衰竭、生长延迟。

20. 出生时红细胞数红细胞数约为5.0×1012~7.0×1012/L,血红蛋白量约为150~220g/L。 21.化脓性脑膜炎并发症:硬脑膜下积液、脑室管膜炎、脑积水、其他,如炎症可导致各种神经功能障碍。

22.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IgG,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免疫球蛋白IgM,黏膜局部抗感染的重要因素IgA。

23.风湿热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在增生期会出现风湿小体,心脏炎是风湿热最严重的表现。关节炎以游走性和多发性为特点。

24.惊厥首选药物:地西泮。新生儿惊厥首选药物:苯巴比妥钠。 25.小儿时期最常用的洋地黄制剂:地高辛。 三、简答题 1.小儿年龄分期。

(1)胎儿期:从精子和卵子结合到小儿出生。(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止。(3)婴儿期:出生后满一周岁前。(4)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5)学龄前期:3周岁到6~7岁入小学前。(6)学龄期:从入小学起到进入青春期前。(7)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2.小儿生长发育规律。

(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生长发育的两个高峰:婴儿期和青春期。 (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3)生长发育的顺序行:生长发育通常遵循由上到下、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或规律。 (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3.体重、身高、头围的增长。

(1)我国平均出生体重约为3Kg,出生3个月时体重约为6Kg,1岁时小儿体重约为9Kg,2岁时体重约为12Kg。体重计算公式:1~6个月:体重(Kg)=出生时体重(Kg)+ 月龄×0.7 7~12个月:体重(Kg)=6 + 月龄×0.25

2岁至青春期前:体重(Kg)=年龄×2 + 7(或8) (2)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1岁时身长约75cm。2岁时身长约为85cm。 2~12岁身长(高)估算公式为:身高(cm)= 年龄(岁)×7 + 70 (3)新生儿头围平均32~34cm,1岁时约为46cm,2岁时约为48cm。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