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中和细胞生物学选择题 下载本文

疏水健 E. 非共价键

28. 细胞膜上的三类主要脂质是 A. 脂肪、磷脂和胆固醇 B. 脂肪、磷脂和糖脂 C. 脂肪、胆固醇和糖脂 D. 磷脂、胆固醇和糖脂 E. 以上都不是

29. 关于磷脂,不正确的描述是 A. 膜脂以磷脂为主 B. 膜上的磷脂主要是磷酸甘油脂 C. 不同类的磷脂性质不同 D. 磷脂为两性分子, 每一个分子都由疏水的极性头和亲水的脂肪酸链所组成 E. 磷脂分子的不同结构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30. 关于细胞膜上糖类的不正确的叙述是 A. 质膜中糖类的含量约占质膜重量的 2%~10% B. 主要以糖蛋白和糖脂的形式存在 C. 糖蛋白和糖脂上的低聚糖侧链从生物膜的胞质面伸出 D. 糖蛋白中的糖类部分对蛋白质及膜的性质影响很大 E. 与细胞免疫、细胞识别及细胞癌变有密切关系

31. 单位膜模型的基本要点不包括 A. 连续的脂质双分子层组成生物膜的主体 B. 磷脂的非极性端向膜内侧, 极性端向膜外侧 C. 蛋白质以单层肽链的厚度覆盖在脂双层的两侧 D. 膜两侧的蛋白质不对称 E. 外周蛋白质以 β 折叠的形式通过静电作用与磷脂极性端结合

32. 生物膜的液态镶嵌模型的要点是 A. 双层类脂中夹着一层蛋白质 B. 两层蛋白质中夹着一层类脂 C. 双层脂质中镶嵌着蛋白质 D. 蛋白质双分子层中镶嵌着类脂 E. 流动的球形蛋白质和双层脂质交替排列的液态结构

33. 关于膜蛋白不正确的描述是 A. 膜蛋白可分为周围蛋白和镶嵌蛋白 B. 周围蛋白与膜脂的极性头结合而不伸入脂双层 C. 镶嵌蛋白有的插入脂双层,有的贯穿整个脂双层 D. 膜蛋白都是水溶性的 E. 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是绝对的 34. 一般来说,生物膜两层脂质分子的流动性是基本一致的。因为 A. 脂质分子结构相近 B. 脂质分子几种运动方式相同 C. 脂质双层组分的不对称是相对的

D. 两层脂质分子相互交错 E. 脂质双层处于同一环境中

35. 在生理情况下,胆固醇对膜脂流动性的影响在于 A. 增加膜脂有序性,降低膜脂流动性 B. 扰乱膜脂有序性的出现 C. 阻止晶态的形成 D. 降低脂双层的力学稳定性 E. 以上都不是

36. 膜脂的运动方式中少见的类型是 A. 旋转异构运动 B. 旋转运动 C. 侧向运动 D. 振荡伸缩运动 E. 翻转运动

37. 红细胞上葡萄糖载体运输葡萄糖是通过 A. 载体蛋白在脂双层中扩散 B. 载体蛋白在脂双层中翻转 C. 载体蛋白发生可逆的构象改变 D. 载体蛋白形成通道 E. 载体蛋白与磷脂分子的相互作用

38. 主动运输与入胞作用的共同点是 A. 转运大分子物质 B. 逆浓度梯度运送 C. 需载体帮助 D. 有细胞膜形态和结构的改变 E. 消耗代谢能

39. 细胞外的液态异物进入细胞后形成的结构称 A. 吞噬体 B. 吞饮体 C. 多囊体 D. 小囊泡 E.大囊泡

40. 动物细胞的细胞被是 A. 覆盖在细胞膜表面的多糖 B. 细胞壁 C.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D. 细胞膜上的糖脂 E. 细胞膜上糖蛋白和糖脂外伸的糖链 41. 正常细胞与癌细胞最显著的差异在于 A. 细胞的通透性 B. 细胞的凝集性 C. 接触抑制的有无 D. 细胞物质转运的特性 E. 质膜出现微绒毛和皱缩等 42. 关于钙泵,下列哪些叙述有误 A. 钙泵可维持细胞内外的钙离子梯度 B. 钙泵的本质是 ATP 酶 C. 钙泵可将肌浆网中的 Ca 2+ 离子泵入胞质中 D. 钙泵能主动的将 Ca 2+ 转运到细胞外 E. 钙泵的化学本质是膜蛋白

43. 构成细胞膜的甘油磷脂不包括 A. 卵磷脂 B. 磷脂酰肌醇 C. 磷脂酰乙醇胺 D. 鞘磷脂 E. 磷脂酰丝氨酸

44. 膜脂的运动不包括 A. 侧向扩散 B. 旋转运动 C. 翻转运动 D. 弯曲和旋转异构运动 E. 变性运动

45. 膜蛋白在膜上的存在方式不包括 A. 单次穿膜跨膜蛋白 B. 多次穿膜跨膜蛋白 C. 膜蛋白共价结合在膜的胞质单层内的烃链上 D. 膜蛋白通过一寡糖链与之共价结合 E. 膜蛋白共价结合在其它膜蛋白上

46. 关于人红细胞膜上葡萄糖的转运,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 通过由四个亚基所组成的载体蛋白来进行 B. 通过通道蛋白来完成 C. 与 Cl - 和HCO 3 - 块进行对向共运输 D. 与钠离子一块进行协同运输 E. 是一种主动运输过程 47. 易化扩散的共同特点不包括 A. 载体蛋白有较高的结构特异性 B.不消耗代谢能 C.饱和现象 D. 消耗代谢能 E.竞争性抑制

48. 关于膜受体,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 能选择性地识别外来信号 B.能与外来信号结合并产生相应的细胞效应 C. 所有的膜受体都是跨膜糖蛋白 D.一种细胞膜上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受体 E. 同一受体在不同细胞膜上的数目不同 49.关于膜受体的分子结构,下述哪项不正确 A. 一个完整的膜受体由分辨部、转换部和效应部三部分组成 B. 膜受体的上述三个部分皆由不同的蛋白质分子执行其功能 C. 效应部是受体向着细胞质的部分 D.分辨部是受体伸向胞外的糖链部分 E. 效应部常与质膜上的酶系统、离子通道等成分偶联

50.关于离子通道受体,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是由单条肽链一次膜糖蛋白构成,其胞质区含有酪氨酸 B.受体的亚基具有装配成筒状寡聚体结构,形成跨膜通道 C.本身是一种离子通道或与离子通道相偶联 D.离子通道的”开”或”关”受细胞外配体的调节 E.常见的离子通道受体有 N-乙酰胆碱受体和 γ-氨基丁酸受体等

51.关于催化受体(酶蛋白受体),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本质是单条肽链一次跨膜糖蛋白 B. N 端在细胞外区 C.C 端细胞质区含酪氨酸,具特异性酪氨酸蛋白质激(TPK)活性 D.细胞质区有与 G 蛋白结合的部位 E.通过自身 TPK 的活性来完成信号转换,使靶蛋白磷酸化,触发细胞分裂增殖

52.关于偶联 G 蛋白受体,下列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 由一条反复跨膜 7 次的跨膜蛋白构成 B.其细胞外区有二个糖基化点 C. 细胞质区有与 G 蛋白结合的部位 D. 受体蛋白的大部分在细胞外区, 构成与配体的结合区 E. 此类受体在细胞膜中与效应器是分开的

53. cAMP 信使体系刺激性信号传递途径不包括 A.刺激性信号与细胞表面的刺激性受体(Rs)结合 B.配体-受体复合物与刺激性 G 蛋白(Gs)结合 C.Gs 的 α-亚基(Gsα)构象变化与 GTP 结合形成 Gsα- GTP 复合物并与 AC 结合 D.AC 活化,分解 ATP 产生 cAMP,cAMP 磷酸化依赖 cAMP 的蛋白激酶 A(PKA) E.PKC 依次磷酸化无活性的靶蛋白,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

54. 磷脂酰肌醇信使体系不包括 A.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后活化与磷脂肌醇酯酶 C 偶联的 G 蛋白(Gp) B. Gp 蛋白与膜胞质面磷脂酰肌醇特异的磷脂酶 C 结合并将其活化 C.活化的磷脂酶 C 分解 PIP 2 生成 IP 3 和 DG D.IP 3 使 Ca 2+ 释放到细质,Ca 2+ 充当第三信使,使 cAMP 水平下降,致细胞分裂增殖 E.DG 活化与质膜结合的蛋白激酶 A(PKA),促使细胞分裂增殖

55.下列疾病的发生机制中,哪一种是由于 cAMP 信使体系障碍所致 A. 霍乱 B.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C.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D. 睾丸女性化综合征 E.粘多糖累积病

56.下列哪些疾病是由于细胞表面受体异常所引起 A.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B.

天疱疮 C.胱氨酸尿症 D.睾丸女性化综合征 E. 霍乱

57. 关于桥粒连接,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 是细胞间一种紧密连接结构,有强的抗张和抗压作用 B. 在上皮细胞位于粘着带下方,相邻细胞间有 30nm 的间隙 C. 桥粒区胞质面有盘状致密的粘着斑(adhesion plaque) D. 跨膜连接糖蛋白附于胞质斑(cytoplasmic plaque)上 E. 角蛋白纤维从细胞骨架伸向粘着斑,然后又回折形成袢状结构

58. 关于紧密连接(封闭连接)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 广泛分布于各种上皮细胞管腔面细胞间隙的顶端 B. 相邻细胞膜点状融合,形成一条封闭带,连接处无细胞间隙 C. 通过一种依赖 Ca 2+ 的粘着机制使相邻细胞的跨膜蛋白互相粘着 D. 将膜两端不同的功能蛋白隔开,保证物质转运的方向性 E. 封闭上皮细胞的间隙形成一道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保证组织内环境的稳定性 59. 关于肿瘤细胞表面的异常变化,下列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 细胞外被糖基化作用加快,细胞失去接触抑制 B. 细胞表面出现异常的抗原和受体 C. 细胞连接异常 D. 对外源凝集素凝集力增强 E. 受体介导胞吞作用加快

60.膜蛋白不具有的功能是 A.转运分子进出细胞 B.接受环境信号并传递到胞内 C.支持细胞骨架及细胞间质成分 D.膜酶可催化细胞的某些化学反应 E.使膜发生相变和相分离

61.能防止细胞膜流动性突然降低的脂类是 A.磷脂肌醇 B.磷脂酰胆碱 C.胆固醇 D.磷脂酰丝氢酸 E.鞘磷脂

62.以简单扩散形式通过细胞膜的物质是 A.尿素 B.葡萄糖 C.氨基酸 D.核苷酸 E.甘露糖

63. O 2 与 CO 2 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为 A.协同运输 B.易化扩散 C.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