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工(高级工)测试题 下载本文

44.二乙氨基二硫代甲酸银分光光度法测砷时,所用锌粒的规格不需严格控制。(×)

45.配制氯化亚锡溶液时,必须加入盐酸和锡粒。(√) 46.测砷水样采集后,用硫酸将样品酸化至pH小于2。(√)

47.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六价铬,二苯碳酰二阱与铬的络合物在470nm处有最大吸收。(×)

48.六价铬与二苯碳酰二阱生成的有色络合物的稳定时间,与六价铬的浓度无关。(×)

49.光度法测定水中铬,水样有颜色且颜色不太深时,可进行色度校正。(√) 50.噪声的来源主有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社会噪声。人耳开始感到疼痛的声音叫做痛阈,其声级为120分贝(dB)左右。(√ )

三、选择题

1.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中的二类功能区是指 。(B ) A.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

B.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C.特定工业区 D.一般地区

2.环境空气采样中,自然沉降法主要用于采集颗粒物粒径 μm的尘粒。( D )

A.大于10 B.小于10 C.大于20 D.大于30 E.大于100 3.除分析有机物的滤膜外,一般情况下,滤膜采集样品后,如不能立即称重,应在 保存。( D )

A.常温条件下 B.冷冻条件下 C.20℃ D.4℃条件下冷藏 4.分析有机成分的滤膜采集后应立即放入 保存至样品处理前。( C ) A.干燥器内 B.采样盒 C.一20℃冷冻箱内 D.冷藏室中 5.在环境空气污染物无动力采样中,要获得月平均浓度值,样品的采样时间应不少于 d。( C )

A.5 B.10 C.15 D.30

6.应使用经计量检定单位检定合格的大气采样器,使用前必须经过流量校准,

流量误差应 。( B )

A.大于5% B.不大于5% C.10% D.小于10%

7.环境空气连续采样时,采样流量应设定在 L/min之间,流量计临界限

流孔的精度应不低于2.5级。( B )

A.0.2 B.0.20+0.02 C.0.15 D.0.15±0.02

8.用采气管以置换法采集环境空气样品,如果使用二联球打气,应使通过采气管的被测气体量至少为管体积的 倍。( D ) A.1~4 B.2~6 C.4~8 D.6~10

9.当选用气泡吸收管或冲击式吸收管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应选择吸收效率为

%以上的吸收管。( B )

A.85 B.90 C.95 D.99 E.100

10.当选用填充柱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若在柱后流出气中发现被测组分浓度等于进气浓度的 %时,通过采样管的总体积称为填充柱的最大采样体积。( A )

A.5 B.15 C.35 D.50 E.75

11.用皂膜流量计进行流量计校准时,皂膜上升的速度不宜超过 cm/s,而

且气流必须稳定。( B )

A.2 B.4 C.6 D.8 E.10

12.用内装50 ml吸收液的多孔玻板吸收瓶采集氮氧化物,以0.2 L/min流量采

样时,玻板阻力为 kPa,通过玻板后的气泡应分散均匀。( C ) A.1~2 B.3~4 C.5~6 D.7~8 E.8~9

13.采用重量法测定TSP时,若TSP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 kPa,本方法不适用。( A ) A.10 B.30 C.50 D.70 E.100

14.大流量采样器采集环境空气样品时,采样口的抽气速度为 m/s。( B )

A.0.1 B.0.3 C.0.5 D.0.7 E.1.0

15.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聚氯乙烯等有机滤膜在气流速度为0.45 mg/s时,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 h,每平方厘米滤膜失重不应大于 μg( B )

A.10 B.12 C.14 D.16 E.20

16.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要求每日至少有 h的采样时间。( E )

A.8 B.9 C.10 D.11 E.12

17.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中要求,一、二类功能区面积不得小于 km2。

( D )

A.1 B.2 C.3 D.4 E.5

18.环境空气24h连续采样器的计时器在24h内的时间误差应小于 min。

( B )

A.0 B.5 C.6 D.7 E.10

19.用经过检定合格的流量计校验环境空气24h连续采样系统的采样流量,每月至少1次,每月流量误差应小于 %。( A ) A.5 B.10 C.15 D.20 E.25

20.用于环境空气中气态污染物采样的吸收瓶,其阻力应每月测定一次,当测定

值与上次测定结果之差大于 kPa时,应做吸收效率测试,吸收效率应大于95%,否则不能继续使用。( C )

A.0.1 B.0.2 C.0.3 D.0.4 E.0.5

21.测定烟气流量和采集烟尘样品时,若测试现场空间位置有限、很难满足测试要求,应选择比较适宜的管段采样,但采样断面与弯头等的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 倍,并应适当增加测点的数量。( A ) A.1.5 B.3 C.6

22.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空气中铁时,若镍的浓度超过 mg/L,其对测定值有干扰。(C )

A.10 B.50 C.100 D.200

23.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一氧化碳时,非分散红外吸收分析器取样系统的有效性对仪器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仪器的取样流量一般为 L/min。(C ) A.0.1 B.0.3 C.0.5

24.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中金属和非金

属成分时,测试结果应保留 位有效数字。(C ) A.1 B.2 C.3

25.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挥发性卤代烃中,每次采样时,每10个样品应做一个平行样,平行样的偏差应 %。( C ) A.<15 B.<20 C.<25 D.≤l0

26.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挥发性卤代烃时,每使用一批新的活性炭时,都要进行卤代烃在活性炭的解析效率,每个化合物的最后浓度应接近曲线的中间浓度,每个化合物的解吸效率应 %。( B ) A.>75 B.>80 C.>85 D.>90

27.《环境空气 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GB/T 15263—1994)测定总烃时,除烃空气的检验方法是:取除烃净化空气至 柱色谱测定无峰,即认为除烃完全。( A )

A.GDX-502 B.钯-6201 C.TDX-01 D.TDX-102

28.《环境空气 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GB/T 15263—1994)测定总烃时,测定结果以 位有效数字表示。( C ) A.1 B.2 C.3 D.4

29.按照《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气相色谱法测定非甲烷烃”

的方法,吸附采样管与空气采样器连接后,以 L/min的流量采集气样。( A )

A.0.1~0.5 B.0.2~1.0 C.0.5~1.0 D.1.0~1.5

30.气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排气或环境空气中甲醇时,若用单点比较法进行定量分析,一个样品连续迸样两次,其测定值相对偏差要小于 。( A ) A.5 B.10 C.12 D.20

31.下列水质监测项目应现场测定的是( )。( B ) A. COD B.挥发酚 C.六价铬 D. pH

32.测定某化工厂的汞含量,其取样点应是( )。( B )

A.工厂总排污口 B.车间排污口 C.简易汞回收装置排污口 D.取样方便的地方

33.水样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物测定时常用的预处理方法分别是( )。( C ) A.消解、蒸馏、萃取 B.消解、萃取、蒸馏 C.消解、蒸馏、挥发 D.蒸馏、

消解、萃取

35.铬的毒性与其存在的状态有极大的关系,( )铬具有强烈的毒性。( C ) A.二价 B.三价 C.六价 D.零价 36. 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元素为( A )。

A、N和P B、C和S C、C和P D、N和S 37. 填充色谱柱的制备中,载体的涂渍正确的是( C )。 A、把固定液和载体一起溶解在有机溶剂中

B、先将载体全部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再加入一定量的固定液 C、先将固定液全部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再加入一定量的载体 D、把有机溶剂和载体一起溶解在固定液中

38. 河流采样削减断面宜设在城市或工业区最后一个排污口下游( C )米以外河段上。

A、500米 B、1000米 C、1500米 D、5000米

39.对测定酚的水样用H3PO4调至pH=4,加入( ),即可抑制苯酚菌的分解活动。( D )

A.NaSO4 B.NaNO3 C.HgCL2 D.CuSO4

40.在下列情况中属于样品流转中常遇到的问题是( )。( C )

A.没有检测方法 B.由于共存物的干扰无法用现有检测方法 C.由于对检验目的和来源不清,不知选用什么检测方法好 D.检测结果无法判定 41.采用蒸馏法和离子交换法制备得到的分析用水,适用于一般化学分析工作,属于( )。( A )

A.三级水 B.二级水 C.一级水 D.等外水

42.仪器分析中所使用的浓度低于0.1mg/mL的标准滴定溶液,应( )。( C ) A.纯度在化学纯以上的试剂配制 B.纯度在化学纯以下的试剂配制 C.使用基准物或纯度在分析纯以上的高纯试剂配制 D.纯度在分析纯以下的试剂配制

43. EDTA的各种浓度的标准滴定溶液的有效期为( )。( C ) A.1个月 B.6个月 C.3个月 D.2个月

44.用草酸钠基准物标定高锰酸钾时,指示剂是( )。( C ) A.甲基橙 B.酚酞 C.高锰酸钾 D.试亚铁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