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届高考语文散文阅读复习 作用类题型教案 下载本文

《散文阅读复习——作用类题型》

【复习目标】:通过重温做过试卷中经典题目,巩固作用类题目答题思路。 【复习重点】:通过经典重温,课堂训练,巩固作用类题目答题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堂

由分析二模试卷、模拟试卷(七)中作用类题型得分情况导入。

二、课前预习,经典重温

(学生活动设计:课前学生复习并完成题目,课堂由学生讲解、总结) (一)开头段

1、文章见2013届高三调研测试试卷(三)《风雨中忆萧红》

“ 一块肮脏的云成天盖在头上,微微地下着一点看不见的细雨,打湿了地面,那轻柔的柳絮和蒲公英都飘舞不起而沾在泥土上了。本来就没有什么地方可去,一下雨便更觉得闷在窑洞里的日子太长。”

问:文章第一段中有关“风雨”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 【参考答案】:内容上点题,营造寂寞苦闷的氛围,奠定伤感的感情基调;结构上引起下文,与下文中的“风雨”相呼应。(内容、结构各2分)

2、文章见2013届高三调研测试试卷(五)《在树的年轮中生长的乐器》

“在许多乐器的身体中,找得到一棵树的魂魄。只是不同的乐器,往往渗透着树在不同生命时段或不同部位的某种特质,彰显出各异面目。” 问:文章第①节在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 【参考答案】:内容上,概括说明众多乐器与树的关系;结构上,总领全文,照应文章题目。 ★学生小结:①点明标题,开门见山②引起下文③奠定基调④正反铺垫等

(二)中间段

1、文章见《黄土招魂》

文章第⑦段写到了“老旧的木雕窗格,青苔覆瓦的水井,流蚀的梯田以及已无青烟升起的高耸的烟囱”,这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用简笔勾勒出失去了灵与肉的黄土领域的凋敝景象;与上文内容形成鲜明对照;为下文写自己的复杂情感和沉重思考作了有力的铺垫。

2、文章见2013苏锡常镇二模卷《壁画》 ③我爱唐美人。

⑤“美人千年已经老了!”同我去看壁画的友人说。 问:分析第③节和第⑤节在行文中分别有什么作用。(6分)

【参考答案】:第③节由描绘唐壁画过渡到描绘唐美人,(1分)直抒胸臆,为下文对你唐美人的描绘奠定了基调。(2分)第⑤节友人对千年美人的惋惜,引起了下文对美人老的悲喜两种情怀的议论,(2分),使文章由抒情转入沉思。(1分)

3、文章见《麦天》

“男人虽然不再耍镰费胳膊,毕竟还是五黄六月,头顶一团火球,身上汗不断。早晨起

大早,白天累一天,晚上一碰枕头跌进梦乡,摇不醒叫不应。麦天的日子,累人的日子。”这些叙写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6 分) 【参考答案】:强调麦天男人的劳累,为写女人心疼男人作铺垫;与上文男人“吃苦的日子到了”相照应;与下文“忙了一季的男人,长剌剌躺在炕上……”一节的描写相呼应。

★学生小结:①过渡(承上启下)②照应(与标题,与上文……照应,与下文……照应)③转折(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

(三) 结尾段

1、文章见四星高中联考《井》

井是白银的水罐,井水变成人的血。井无水,村庄就无炊烟、无喧哗、无小孩与鸣犬乱串。庄稼也要仰仗井,井水让庄稼变成粮食。人不离乡。是舍不得这口井。家能搬,井搬不了。井太沉,十架马车拉不走一口井,井是乡土沉静的风景。 【参考答案】:.内容上,总结全文,突出强调了井的重要作用;点明主旨,表达人们对故乡的眷恋;结构上,照应文章的开头,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4分)

2、文章见《步步高》P145《夜宿乌镇》

躺在酒店的床上,我很快就醉入了梦乡。夜梦里,我于烟雨濛濛中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小路,寻找那江南二胡的一抹忧伤。与其说是寻找二胡的一抹忧伤,还不如说是寻找江南文化的残梦。忽又觉得天上飘起了细雨,我撑起一柄油纸伞,徜徉在杏花春雨的小巷,却始终未寻见那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我这才明白,江南文化变得虚无破碎,古典的、文化的江南正在消逝。我不仅是惆怅,更多的是伤感。我始终认为,既然我们的历史曾因江南文化而绽放光彩,江南文化就不应走向寂寥雨巷的尽头,这份光彩不应褪色,更不应湮灭。 问:文章最后一段写作者的梦,从全文看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照应开头,江南正在远逝,表达了对江南文化变得虚无破碎,古典的、文化的江南正在消逝的忧思与伤感,从而发出拯救江南文化的呼声,深化了主旨。

★学生小结: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暗示主题,强化情感。

三、合作探讨,共同提升 展示学生习作答案:(模拟试卷七《最后的山》)讨论下列答案有什么问题?

1、①对登上山顶之后看到的景色形成对比②产生的心理反差③吸引读者阅读兴趣④意在言外,发人深思⑤告诉人们人生没有最后的山⑥点明中心,呼应题目。

2、①与后文写作者的观点相呼应②与前文中作者认为此山是最后一座作对比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出了下文作者的观点④为下文写作者的观点奠定基础。

3、①与上文中写“一片空地突然出现于眼前,空地上有一些树”向照应②为下文写“山外有山”作铺垫。

4、①为下文写人生中有很多山但人生没有最后的山做铺垫②突出文章主旨深化主题。 5、呼应前文,照应结尾

6、①为后文作铺垫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③写出了当时自己的感情。

7、①与文章开头发现小山相乎应②表明山外有山③为下文“我”的感悟打下扶笔④说明那座山比这座小山更加美丽。

四、针对训练,灵活运用

2013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十)《缸中日月》第1题。

五、课后练习,巩固提升

1、复习并熟记开头、中间和结尾段的常规答题思路 2、作业训练:《6+1》P70开头段《花梨飘香 岁月静好》第1题;中间段P72《用足迹丈量生命》第1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