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D。D选项为“三个代表”的内涵准确描述,所以正确答案为D。
2.【答案】C。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据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下认清当前中国的基本国情,所以正确答案为C。
3.【答案】A。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报告第七部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里第三个章节提到“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4.【答案】B。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以正确答案为B。
5.【答案】B。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6.【答案】C。此题考查我国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在生产关系中分配制度由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最终决定因素是生产力状况和水平。所以c项为正确选项,A、B、D三项都是不正确的。
7.【答案】A。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是独立自主。
8.【答案】A。因为A项体现了党的领导是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B、C两项讲的是党的自身建设,不符合题意。D项本身错误。
9.【答案】B。党的十七大报告,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决惩治腐败的态度。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0.【答案】C。个人缴费年限最低要达到15年。
11.【答案】D。社会福利措施费用主要来自国家和地方财政。
12.【答案】A。我国社会优抚和安置中,安置工作不包括退出现役的军人家属。 13.【答案】C。个人不用交纳社会保险费的是工伤保险。 14.【答案】A。社会救助是国家或社会的基本职能和义务。
15.【答案】B。失业保险,是指劳动者因各种原因失去工作而中断收入时,由国家或社会保险机构按照法律规定给予一定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16.【答案】C。“办法”的含义考查,所以正确答案为c。
17.【答案】B。维护文件的高度严密性是指公文语言结构的严密,所以正确答案为B。 18.【答案】C。A项是根据公文来源分类;B项是制定公文的机关根据行文方向分类;而C项是根据公文的基本使用范围分类。所以正确答案为C。
19.【答案】A。收文办理应属于收文处理一般程序的第二阶段,具体包括:拟办、批办、承办、注办。而A中的分办属于第一阶段——公文的收受与分流。所以正确答案为A。
20.【答案】B。批办的定义考察,应注意记忆,所以正确答案为B。
21.【答案】D。绩,主要考核履行职责情况、完成工作任务的数量、质量、效率,取得成果的水平以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答案】A。
23.【答案】C。仲裁庭在处理人事争议案件时,一般应当在仲裁庭组成之日起60日内结案。因案情复杂需要延期处理的,经仲裁委员会批准,可适当延期,但延长的期限不得超过30天。
24.【答案】C。设岗是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基础。
25.【答案】D。年度考核一般每年年末或翌年年初进行,年度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 26.【答案】D。软件开发属于第四产业。
27.【答案】B。在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是调节我国社会关系的主要道德类型。 28.【答案】C。礼仪的本质是敬重。 29.【答案】B。 30.【答案】B。 二、多选题
1.【答案】ABCD。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方式有: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2.【答案】ABC。“抓好经济建设,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就上去了”明显错误,所以正确答案为ABC。
3.【答案】BC。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试办经济特区。1980年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从大连到北海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和海南岛。开放城市实行经济特区的某些政策,扩大自主权。1985年国务院又决定进一步开放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区等地区。1988年又决定将海南岛改制为海南省,办成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本题正确答案为BC。
4.【答案】ABCD。 5.【答案】ABC。
6.【答案】AC。失业保险同其他社会保险项目一样,都是政府行为,都侧重于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求,并以货币为提供帮助的主要形式;不同之处在于失业保险具有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和促进其再就业的双重职能。
7.【答案】ABD。根据对处理时限的要求公文分为特急件、急件、平件三种,所以正确答案为ABD。
8.【答案】BCD。并非所有文件都报领导机关,所以正确答案为BCD。
9.【答案】ABC。从培训的目的来分,有学历培训、文化补课、岗位职务培训。
10.【答案】ABD。 三、判断题
1.【答案】错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答案】正确。
3.【答案】错误。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四个部分。社会福利属于社会保障的范畴。
4.【答案】正确。
5.【答案】错误。个人账户储存额只能用于被保险人养老,不得提前支取。 6.【答案】正确。
7.【答案】错误。联合下发的公文,联合发文机关都应加盖印章。印章盖于正文末尾右下端落款处,上不压正文,下要骑年盖月。原题说“下不压成文日期”是错误的。
8.【答案】正确。
9.【答案】错误。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0.【答案】正确。 四、简答题
1.【参考答案】“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
(1)坚持“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中央政府在北京,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实行“两种制度”。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
(3)设置特别行政区,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这种不变,既是承诺,又有《基本法》作保障。 2.【参考答案】(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2)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社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第一,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遭受自然灾害、不幸事故和生活贫困者提供物质援助,它是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第二,社会保险居于社会保障的核心地位,指对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成员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遇到其他生活困难时,有权得到国家、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主要有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第三,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指国家和社会在居民住宅,公共卫生、环保、基础教育等领域,向全体公民提供的帮助和服务。第四,社会优抚是对特定阶层比如对军人或军烈属的优待和安置,它是一种带有褒扬、优待和抚恤性质的特殊保障制度。
3.【参考答案】事业单位的培训,是指对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的以更新、补充、拓
展知识,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发展为目的的培养和训练。
事业单位的培训与其他培训有很大的不同,具有明显的特点:
(1)从性质上看,事业单位的培训属于一种继续教育,是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已有知识和技能的补充和拓展。
(2)从目的上看,事业单位的培训是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技能。 (3)从内容上看,事业单位的培训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是根据工作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而实施的。
(4)从形式上看,事业单位的培训可以根据单位及职工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
4.【参考答案】第一,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职业素质高的人技艺娴熟,不仅能按质量要求完成劳动任务,而且可以提高工效、降低成本,直接提高劳动效率。
第二,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高素质的劳动者善于开拓进取,能够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技术改造和发明创造,这必然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
第三,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职业素质是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如果能够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也一定会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如果社会中每一个从业者都注重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将会推动整个社会的全面快速发展。
五、论述题
1.【参考答案】(1)邓小平从1975年重申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到1988年提出“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一个飞跃。这一命题揭示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变革和推动作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首先,这一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学说的重大发展;其次,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对当代世界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的崭新概括;再次,这一命题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深刻总结。
(2)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包含丰富的内涵。首先,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变革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其次,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成为主要的推动作用。20世纪,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入生产,使现代物质生产力成为一个复杂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科学技术自身不但直接体现为生产力,而且它作用于其他诸多因素,从而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最重要的力量。再次,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
2.【参考答案】建立和执行生育保险制度,对于保护妇女身体健康和保障劳动力再生产,都有积极的作用和重要的意义。
(1)保证女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劳动能力的恢复,解除了生育女职工的后顾之忧。
(2)有利于延续后代,提高人口素质,保证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 (3)有利于国家人口政策的顺利贯彻实施。 (4)为企业公平竞争和妇女平等就业创造条件。
3.根据事业单位特点和经费来源的不同,对全额拨款、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三种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
(1)全额拨款单位,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在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70%,活的部分为30%。这些单位在核定编制的基础上,可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节余的工资,单位可自主安排使用。
(2)差额拨款单位,按照国家制定的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执行。在工资构成中,固定部分为60%,活的部分为40%。差额拨款单位,根据经费自立程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工资总额包干或其自身特点的管理办法,促使其逐步减少国家财政拨款,向经费自收自支过渡。
(3)自收自支单位,有条件的可实行企业化管理或企业工资制度,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