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含答案) 下载本文

九年级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全卷共6页,21小题;完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1.古诗文默写。(12分)

(1)蒹葭萋萋, 。 所谓伊人, 。

(2) ,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3)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 。 (4)陛下亦宜自谋, ,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5) , ,贤者能勿丧耳。

(6)齐威王采纳邹忌的意见,悬赏求谏。令初下,就呈现出 , 的好局面。 2.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兴就是起兴,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关雎》首章就是见物起兴。

B.《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是南宋词人陆游。破阵子,词牌名。“赋”的意思是写作,“壮词”的意思是雄壮的词。

C.《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香菱学诗》分别节选自我国四大古典名著《水浒》《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D.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都出自其中。

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小题。(6分)

微笑,就是伏尔泰。平静是这位哲学家伟大的一面,平衡的心态在伏尔泰身上最终总会重新确立。不论他正义的愤怒多大,总会过去, 甲 的伏尔泰总会让位于 乙 的伏尔泰。于是,从这深suì( )的双目里露出了微笑。

这是睿智的微笑。这微笑有时变成放声大笑,但是,其中蕴涵有哲理的忧伤。对于强者,他是嘲笑者;..对于弱者,他是安抚者。他使压迫者不安,使被压迫者安心。以嘲笑对付权贵;以怜mǐn( )安抚百姓。啊!我们应为这微笑感动。这微笑里含有黎明的曙光。它照亮真理,正义,仁慈和诚实。 (1)给加点字注音。(2分)

睿( )智 蕴( )涵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深suì( ) 怜mǐn( )

1

(3)根据文意,将“心平气和”“恼羞成怒”分别填入甲乙处的横线上。(2分) 甲 乙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第4—5题。(5分)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4.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

A.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边塞秋色,下阕抒忧国思乡之情。 B.“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揭示了将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功业未建,燕然未勒。

C.“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还是很惬意的。 D.这首边塞词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质朴凝练,读起来真切感人。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寐”的意思是 。“长烟落日孤城闭”与王维名句“ ”意境相似。(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6—9题。(15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

(节选自《左传? 庄公十年》)

①②③

【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

④⑤

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节选自《左传? 僖公二十二年》)

【注释】①宋公:即宋襄公,宋国国君。②泓:泓水 ③济:渡过 ④陈:同“阵”,摆好阵势。⑤门官:护卫官

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公将鼓之( ) (2)遂逐齐师( ) ..(3)宋师败绩( ) (4)公伤股( ) ...

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2分)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2分) 8.用原文的句子填空。(3分)

甲文中,鲁国能够审时度势,抓住有利战机“ ”,取得胜利;乙文中,宋公错失两个有利战机“ ”、“ ”,以致战败。

9.请分别用两个四字词语,简要评价甲文中的鲁庄公和乙文中的宋襄公。(4分) (1)鲁庄公:四个作文格、四个作文格 (2)宋襄公: 四个作文格、四个作文格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0-14题。(22分)

谦谦君子 丁丽梅

①春天真的来了,他却看不到这个春天了。

2

师母说,他已六天粒米未进。昨夜哼哼了一夜,哼得人心里揪揪的。他这里,都烂了肿了。师母抚抚腹部,轻声告诉我。

肺癌。医生曾说,他至多只能再活三个年头,他却硬撑了五个年头。精气神好的时候,他坐在阳台上,翻从前的学生录和毕业照。也翻一些学生的来信看,看得都能倒背如流了。教室里,一届一届的学生,哪些人坐哪个位置,他都记得。

“他常念叨你,常指着报纸上你的文章跟我说,那个女孩好啊,吃得了苦,从乡下步行几十里路,到街上来上学。”“他把你发表在报纸上的文章,都给剪下来,收着了。”“你看,这里都是呢。”八十多岁的师母说到这儿,拉开床边五斗橱的一个抽屉,让我看。满满一抽屉,竟都是我文章的剪报。师母又拉开另外一些抽屉给我看,这个放着一届一届的学生录和毕业照,那个放着天南地北的学生写来的信。

②他呀,把这些看得像他的命根子。师母看着躺在床上的他,泪在眼眶里打转。我望着病床上已陷入半昏迷的他,思绪回到了往日美好的时光。

③他教我们的时候,六十好几了。他见人一脸笑,没有老师的威严,一点儿也没有。没有一个学生怕他,当面背后都称他“老头子”。有时至多在“老头子”前面,加上他的姓,陈。“陈老头子”——我们这么叫,他也不恼,看见我们,依旧笑眯眯的,和蔼可亲。

他的毛笔字写得好。多年后,听人别人提起:“那个陈老先生啊,毛笔字可是一绝,笔力深厚浑圆,一般的书法家都不及。”他对诗词歌赋也颇有研究,会写古诗。我们也不觉好,听人提起,说:“陈老先生,写得一手好的格律诗!”他还唱得一口京剧,铿铿锵锵,中气十足。元旦文艺会演,他上台唱,听得我们忘了他的年纪,只拿他当英俊少年郎。我们在台下,拍得巴掌红。

“老头子人好。”这是我们的共同评价。没有人怀疑这一点,他的善良和谦恭如美玉般温润养人。他一双小眼睛,在玳瑁边框的镜片后,闪闪烁烁。我那时觉得,他那双眼睛特像星星。这比喻一点儿也不特别,但我心里,就是这么想的。

他爱喝茶。办公桌上,一把紫砂壶里,终日泡着茶。他有滋有味地呷上一口,在我的作文后写评语:“只要持之以恒,他日必有辉煌。”他不知道,他随手写下的这句话,是闪着金光的,它照耀了我这么多年,在我想妥协的时候,在我想懈怠的时候。

偶一次,我大起胆来,跑去他家问他借书。他笑眯眯迎我进去,满架的书,任我挑。等我抱着一怀抱的书,跟他告别,他竟送我出来,一直把我送到巷子口。他亦是不知道,他的这一举动,对我的影响多么大。乡下孩子,家境清寒,自卑是烙在骨头里的,我走路都是低着头的。他的尊重,让我有了做人的尊严华贵,我原来,也是可以昂着头走路的。

我受过他的恩惠,一本新华字典。那时,我是买不起那样的“大部头”的。他送我一本,说是奖励我的作文写得好。我以为是真的,心安理得地收下,自个儿觉得挺自豪的。

毕业多年后,遇到当年的同学,聊起他,我始才知道,当年他的“奖励”只是一个幌子。他通过这样的“幌子”,奖励过不少家境困难的孩子。有同学的学费是他“奖励”的;有同学的衣物是他“奖励”的;有同学的饭钱是他“奖励”的;有同学的文具是他“奖励”的。

④他送走过四五十届学生,到底有多少学生受过他的恩惠?怕是数也数不清了。我们能做的,就是记着他的好,并尽量使自己变得美好起来。

⑤他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学生,正风尘仆仆地往他这边赶。师母红着眼睛说:“谢谢你们,没有把我家老头子忘掉。”这句话,勾出我的泪,我俯身叫他:“陈老师,陈老师。”师母也帮着叫:“老头子,老头子,你知道谁来看你了吗?是你一直念叨的那个女孩呀,是丁立梅呀。”听到我的名字,他似乎有了反应,紧闭着的双眼,微微睁开一条缝。

⑥那一眼的光照,如星星闪烁。

(有删改) 10.作者回忆了自己学生时代和陈老师相处过程中的几件往事,请简要概括。(6分) 11. 结合语境,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6分) (1)他随手写下的这句话,是闪着金光的,它照耀了我这么多年。(3分)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