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文化在幼儿区域活动中的融合与开展
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习俗和衍生的文化具有浓厚的教育价值。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可让幼儿初步了解有关节日的风土人情,促进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的和谐发展。
一、传统节日文化的基本概念
中国传统节日已有很长的发展历史,其中被大众接受的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都体现着中国民族文化特色,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对炎黄子孙具有特殊的情感价值和意义。现将其归纳为三大特征:一是历史性。传统节日文化传承于上古神话、历史典故当中,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沉淀,是长期筛选、发展保留下来的精神财富。二是民族性。传统节日文化具有民族个性,是民族文化的代表和具体体现。中华民族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这些传承的不断发展成就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三是多样性。传统节日文化的表现丰富而多样,其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及仪式来表现特色。如春节期间南方多为贴门画、吃汤圆,北方则贴春联、剪纸画、吃饺子等。这些丰富多彩的仪式和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二、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意义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
育的奠基阶段。为此,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区域活动当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节日活动和日常活动的开展,加强对幼儿心智发育的启蒙式锻炼。其具有三重意义:一是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的健康发展。幼儿通过了解传统节日的知识和传统故事,并与他人进行交流,有利于促进幼儿更加全面、更加准确地认知社会,了解社会。二是有利于加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心智发育。在传统节日的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创建环境,增加节日气氛,让幼儿和父母一起制作装饰物、节日食物以及送给朋友、亲人的节日礼物等。在制作这些礼物和食品的过程当中,幼儿必然会接触到新的文化知识,了解新的故事,这些故事和文化知识将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心智发育。三是有利于幼儿获得情感满足。我国的传统节日基本都带有丰富的民族情感,幼儿通过节日的相互祝福、互送礼物、向爷爷奶奶等长辈问好等,得到感情的交互信息,其内心情感得到满足。
三、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区域活动中的具体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幼儿在传统节日中,了解我国和世界其他主要国家的民族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为此,幼儿园应开展传统节日文化的教育,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幼儿日常生活,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了解传统节日,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丰富内涵,体验传统节日的魅力,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1.将传统节日文化元素融入幼儿区域活动当中
幼儿区域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形式将传统文化元素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并进行有机结合。幼儿在传统节日活动开展过程中了解了许多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与习俗,当这些知识逐渐被内化后,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自主表现欲望。 (1)让幼儿了解、认知传统节日。集中教育活动是目前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集中教育活动,将传统节日与各不同领域活动相结合,让幼儿在与教师、同伴的互动中,接受传统文化情感的熏陶,感受和意会中国的传统文化。例如,传统佳节――元宵节,一方面,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在语言领域的讲述活动中回顾已有的元宵节经验,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幼儿了解和感知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通过手工、表演等艺术活动,幼儿制作元宵灯笼,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创新能力,同?r在活动过程中了解传统佳节的文化。 (2)让幼儿体验传统节日。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节日的特色以及不同幼儿年龄的发展水平,开设以节日为主题的活动,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接触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体验节日的快乐。例如,清明节,教师可事先向幼儿讲述革命先烈的英勇故事,让幼儿产生初步的感知,随后幼儿跟随教师到英雄纪念碑向革命烈士敬花圈、游览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缅怀英雄先烈,从而萌发强烈的爱国情感;端午节,教师可组织开展一系列活动,如观看屈原的纪录片、龙舟比赛,包粽子等,让幼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