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二轮微专题 - “沙丘” - 图文 下载本文

高三地理二轮微专题——“沙丘”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沙丘地貌分布图最不可能在( )

A.塔里木盆地 B.内蒙古高原 C.鄂尔多斯高原(黄河以南,黄土高原以北) D.柴达木盆地 2、A点的绝对海拔高度可能是( )

A.1340m、1330m B.1320m、1350m C.1320m、1330m D.1350m、1340m 3、该地区的主导风向(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答案:1、D 2、A 3、B 读下图回答问题:

1、该地区的盛行的风向是(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我国哪一类地区最可能有此种地形分布的是( )

A云贵高原 B黄淮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塔里木盆地 3、我国此种地形分布区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答案:1、B 2、D 3、C

(2002年北京春招卷)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2、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 )

A、40<H<41 B、49<H<50 C、59<H<60 D、60<H<61 3、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答案:1、B 2、C 3、C

(2013年,福建文综,9~10题)图4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9~10题。

图4

9.该沙丘位于

A. 冲积扇 B. 洪积平原 C. 三角洲 D. 河漫滩 【答案】D

10. 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2014年,安徽文综,31~32题)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10b)。图中的沙岭沙山(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图10,完成31~32题。

31.受大气环流和地形分布(图10a)的影响,图10b所示地区( )

A.全年以偏北风为主,冬半年风速较大 B.夏半年以西南风为主,风速较大 C.全年以偏南风为主,夏半年风速较小 D.冬半年以东北风为主,风速较小 32.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答案]31.A 32.C

皮拉大沙丘(图3)位于大西洋畔的法国西南部波尔多市(0°34′E,44°50′N),它的东边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皮拉沙丘以每年5米的速度持续向内陆推进。据此回答5~6题。

5.皮拉大沙丘向内陆推进的主要原因是

A.受盛行西风影响 B.沿岸山地阻挡海洋水汽的深入,降水少

C.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D.寒流流经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

6.该地景观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5.A 6.C 二、综合题

(2013全国新课标Ⅱ,36题)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图5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答案】(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3分)(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分)风沙在此沉积。(1分)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分)

(3)观点A: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分)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分)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分)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2分)

观点B:不会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