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一、名字解释 二、简答题
三、实验设计(1)改错(2)设计 复习范围:第一章 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第二章 实验设计
第三章 心理物理学方法 第四章 反应时间 第五章 视觉与听觉 第一章 实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一、实验心理学概述 1.实验心理学的概念
广义的实验心理学:指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中关于实验方法的一个分支。凡是用实验的方法揭示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研究课题和成果,都可以纳入实验心理学的范畴。
狭义的实验心理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进行心理实验的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心理实验的理论、方法、程序、操作技术等问题,可以称作“心理实验学”。 2.实验心理学的任务
提出问题—选出被试—标识、控制和测量变量—实验的安排、操作—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
3. 心理学实验的含义与基本形式
(1)观察法:是描述性质的方法,特点:直接性,描述性;缺点:过于直接和简单。
自然观察法是最受推崇的一种方法,是指对自然情境下的现象进行深入观察的一种方法;
只能等待所要观察的事物出现时才能进行,或只能对已有的事物进行观察。 个案法,是指深入研究单个或少数几个被试的观察法。(注意无干扰观察:指研究者为了避免被试由于知晓正在被观察,产生非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而采用的一种无干扰观察技术)
(2)实验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研究者主动控制条件下对事物的观察,能对所观察的现象做出因果性的说明。
特点优点:a. 实验者带有特定的目的进行实验,即实验者规定了将要研究的事物,这比起耐心等待自然观察要有效、经济和方便得多;
1
b. 实验条件为实验者的观察和记录创造了最好的条件,测量较为精确,实验者可以在做好充分准备后开始实验,并且可以通过控制事件的发生,使其重复产生,以确信某现象是否前后一致;
c. 实验者设定明确的实验条件,别人可以来重复并检验实验的结果; d. 实验者可以控制一切条件,使之恒定,而改变某一条件,用以观察试验结果。
缺点:实验条件控制有过多的人为性;实验干涉程度高;对于复杂的行为无法测量;不适合大规模探索性研究。 二、心理学实验以及各种变量 1.心理学实验的概念
实验:为了重复以前的发现,并进行拓展与发现。
实验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实验用来验证理论,并提供解释行为的数据。 有两种情况:a.存在假设b.没有假设 实验心理学家采用的三种基本实验:
a.在一个受控制的环境中,引入一个变量并且测量它对思想和行为的影响. b.选择一组具有某种显著个性特征的被试,测量这组被试的心理特征,并且通常将这些特征与一个控制组相比较.
c.在自然环境下观察行为表现,然后对心理特征进行实证性测量. 2.心理学实验中的变量 (1)变量的概念
变量是心理学实验中最核心的概念,又称做变项,是指在数量上或质量上可以变化、操纵或测量的条件、现象、事物或事物特征。
自变量、因变量、调节变量、控制变量、中间变量和无关变量。 (2)变量的分类
a. 从变量来源的角度划分:
任务变量:这类变量也称为刺激变量,它来源于研究中实验任务或实验刺激的某些变化,如难度等。
2
环境变量:这类变量来源于研究中实验环境的变化,如温度、湿度、空间大小等。 被试变量: 这类变量来源于被试的特征,也称机体变量或个别差异变量, 如年龄、性别、学历、健康情况等。 b. 从实验设计的角度划分: 自变量 因变量
额外变量(控制变量) (3)自变量与因变量
a.自变量:又称独立变量,是由研究者选定并在实验中加以操作、变化,以影响被试行为的因素或因素组合。 物理刺激 外部刺激 社会刺激 自变量 内部刺激 自变量的操纵: *建立合适的操作定义;
对一个心理现象根据测定它的程序下定义,就叫做操作定义。 *确定检查点(处理水平);
自变量的检查点,即自变量的程度。确定检查点具体包含确定它的数量、间距及范围。
我们要选择的自变量的变化间距,即检查点,要能引起因变量相应的变化。我们把能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自变量的变化,叫做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因素型实验的自变量一般不超过4个水平;如果考察线性关系,可取3--5个水平,如果函数关系复杂,至少要5个水平)
◎确定它的数量: 一般来说至少要选择3个检查点才能够真正揭示出自变量随因变量变化的实际趋势。
A
A B A B C 3
◎确定检查点的间距:检查点之间的间距不宜太近,也不能太远。
A B C A B C ◎确定检查点的范围:自变量的数量和间距都合适后还必须有合适的测试区段(范围)。
A B C A B C A B C *校准测量自变量的仪器; *控制呈现刺激的方式;
控制呈现刺激包括控制刺激呈现的时间长短、时间间隔、顺序、空间方位。 自变量的种类:
1)刺激特点自变量,如果被试的不同反应是由刺激的不同特性引起来的,我们就把引起因变量变化的这类自变量称为刺激特点自变量。(如主试要求被试学习50个单词,这些单词也许是常见的,也许很少见到。那么,这些单词在报纸上出现的频率就是单词的一个特点,我们可以研究单词的频率对再认的影响。句子的不同类型,如肯定句与否定句,主动句与被动句,都是句子的特点。这些自变量都是因自身的不同特点而引起被试不同反应的,它们都属于刺激特点的自变量。)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时间也属于环境自变量。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和无时不在的自变量,特别是在记忆的实验中,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暂时造成的被试差别,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的安排,也就是由主试给予的不同指示语造成的。
b.因变量:又称为依从变量,是被试的反应或输出,是主试观测的对象。 因变量的控制:
建立合适的操作定义(便于数量化)
4
让因变量成为连续数据(指标数字化) 校准测量因变量的仪器
反应指标的平衡(如,速度和准确率) 因变量的指标: 反应的准确性(正确率)
反应的速度(心理历程越短,速度越快) 反应的概率或频率
反应的强度(物理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表示) 各种心理测量表分数和评价者的评定分数 因变量的性质:
1)因变量的可靠性即信度
信度指一致性,即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因变量的有效性即效度
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如果因变量的变化不是自变量造成的,而是由其他因素,即没控制好的额外因素造成的,这种因变量就是无效的,或者说产生了自变量的混淆。 3)因变量的敏感性
自变量发生变化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如果自变量的变化不能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就是不敏感的。 不敏感的因变量有两类典型的例子。一类叫高限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就是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另一类不敏感的因变量的例子是低限效应,即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实验中就出现了低限效应。 c.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自变量(原因)因变量(结果)
操纵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