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最新教学文档 下载本文

第五单元 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认识

单元备课

单元教材解读:

本单元是在认识1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11—20各数。它是认数的继续和发展,对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会数、会写、会读11—20以内的数,认识数位“个位、十位”和计数单位“一、十”以及11—20各数的组成,能比较数的大小;第二,学习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认识加法和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11—20各数的认识是以后学习100以内数以及万以内数的基础,同时,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也是本册学习20以内数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基础之一。 单元总体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地数出数量11-20之间的个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写。

2、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创设情景,通过摆一摆、捆一捆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和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以及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的计算方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4、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并结合具体情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单元重点难点:

第 1 页

教学重点:

1、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了解20以内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2、掌握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口算十几加几(不进位)、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加减法,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数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学具摆一摆、数一数,并借助计数器在头脑中清晰地建立起一个十和1个一的不同表象,深刻体会计数单位 “十”的意义和产生的必要性,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从而形成数的概念。

2、提倡算法多样化。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并通过交流体验算法多样化。 3、要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数感和估计意识。 本单元采用的主要教法学法:

操作法、发现法、引导探究法、归纳整理、观察、自主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练习法 教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展台。 课时安排:

11-20各数的认识 1课时 十几加几(不进位)的加法和十几减几(不退位)的减法 1课时 综合练习 1课时

第 2 页

第一课时

海鸥回来了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69页。 教学目标:

1、会数、会写、会读11—20各数。

2、在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认识数位“个位”和“十位”;了解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通过摆一摆、捆一捆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和掌握11—20以内各数的组成。 4、经历用2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事物的过程,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并结合具体情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数位“个位、十位”和计数单位“一、十”‘掌握11—20以内各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难点:认识数位“个位、十位”和计数单位“一、十”‘掌握11—20以内各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法:引导探究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准备小棒或者方块。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见过海鸥吗?想不想现在看一看?请看大屏幕。美丽的大海边是海鸥嬉戏玩耍的地方,可曾经因为人们把大海弄脏了,海鸥飞走了。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让海鸥回来呢?学生发表意见,老师适时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出示主题图:如今海边变美丽了,可爱的海鸥也回来了。你瞧,小朋友们和海鸥玩得多开心啊!谁能说一说图上都有什么?(让学生把图上的内容说完整。) 谁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提问。) 二、操作探索,解决问题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