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区汪集中学王中明申报市“百优”班主任推荐材料 2 下载本文

爱心育桃李 热血铸师魂

—— 新洲区汪集中学申报市“百优”班主任王中明推荐材料

王中明,男,汉族,生于1977年2月,本科学历,汪集中学教师。1995年7月参加工作,年年担任班主任,200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所带六(2)班被评为武汉市先进班集体 、2011年所带九(7)班被评为武汉市先进班集体 ,2012年被评为武汉市优秀团干部 、新洲区新长征突击手 ;2009年所带七(3)班被评为新洲区先进班集体 ,2010年所带八(7)班被评为新洲区教育系统先进团支部;2010年被评为湖北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优秀学员;2011年武汉市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活动中所写的《注重以德服人,加强班级管理》荣获市级叁等奖,2011年武汉市教育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论文评比活动中所写的《德育从关注细节开始》荣获区级二等奖;2011年《《爱的教育》读后感》一文在湖北省“我与我的书”征文活动中被评为二等奖,《发展学生个性 培养创新思维》一文在新洲区教育教学研究发表,班主任工作讲究技巧,班级管理效果显著,所教班级年年被评为学校的“文明班” 、“先进班” 、“先进团支部” 。长期担任初中的语文教学,教法灵活、精益求精、潜心教改,大胆创新,是学校语文学科带头人。

一、用智慧的爱去激励班级学生

魏书生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而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小集体,管理工作当然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班级管理中给学生机会和条件,让学生成为管理班级的主人。实践中王老师深刻体会到,组建一个好的班委会是建设一个好的班集体的关键,而一个坚强的学生集体,必须要有一批团结在班主任周围的积极分子,并由这些积极分子来担任班干部,组成班集体的核心,这样才能有力地带动全班同学,团结友爱,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养成勤奋好学的好风气。因此,每当王老师接受一个新班时,总是和同学多谈心、多接触,留意他们的言行,发现学生的能力,挑选积极分子,选好候选人,组成临时班委会,工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民主选举,产生正式班委。班委成员是班级的骨干分子,他们是在服务的基础上实行管理的。他们的示范服务是一种无

声的管理、无形的激励,正是这种无声无形的管理和激励使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有声有形的班风蔚然形成。在这种风气中班级管理工作通过一种示范激励的途径使学生将自己与他人之间、自己与制度之间、自己与自己之间进行比较、对照,从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长期以来,班主任给人的普遍印象是起早摸黑、事必躬亲、苦口婆心、终日琐事缠事、疲惫不堪,究其原因是忽视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体意识,把原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事代劳了,剥夺了学生经历磨练的机会。怎样摆脱这局面,班主任应改变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淡化“管理者”意识,一定要敢于培养让学生去摸索的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王老师就是这样想的,也是不断改进大胆尝试去做的。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而且可以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在班上王老师极力维护班干部的威信,对他们的工作成绩充分肯定,但也不掩饰他们的缺点,每学期定时召开几次班委会议,总结工作经验,调整失误,由于班委会的作用发挥很好,所在的班级在学校各项活动中表现很积极,很出色。

二、用诚挚的心去关爱每位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是王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作为一所农村中学,学生大多离家都很远,而且父母忙于农活,再加上交通不便,还有很多的留守学生,他们的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少之又少。王老师就像关心自己的亲人一样关心他们。早上,他第一个走进班级,等候学生的到来;课间和他们聊天、谈论他们喜欢的问题;饭后与他们交流学习中的困惑,解答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晚上准时走进寝室,了解他们一天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在他们出现思想问题时,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进行说服教育。在王老师的寝室里,准备着一个小药箱,里面装满了一些常备的的药品,每次学生遇到头痛感冒等小毛病,他都会及时的把药给学生送去。为了解决有些学生一周生活费不足的后顾之忧,他每月都拿出一定的钱,交给生活委员,作为“流动资金”,解决学生的燃眉之急。

王老师对班级中每一个学生情况都了然于心,他还让学生填一份表格,除了设计一些常见的栏目外,还别出心裁地设计出“你最佩服的人”、“最让你难忘的人和事”、“你最喜欢的一句话”、“你的人生目标”、“你想与老师分享的小秘密”

等项目。为让学生找到家的归宿感,热爱班集体,他经常安排组织一系列的班级活动:圣诞节时,互道圣诞节快乐,互赠圣诞礼物;元旦到来时,举行迎新感恩晚会,大家一起唱歌、跳舞;放寒假时,为班级贴上红艳艳的春联,象征又将开始红红火火的一年。

三、用宽容的爱去对待和转化困难生

作为一所农村中学,生源质量问题突出,困难生的数量很多,潜在的辍学因素也很大。18年来,王老师在困难生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深入困难生家中,了解情况,耐心细致的做工作,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打动他们,使一个个困难生得以转化,并且走上了新的希望之路。他时常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改变一个学生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这种强烈的使命感,是他在做困难生转化工作中,不辞辛劳,孜孜不倦动力所在。每接任一个新的班级,他首先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困难生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最知心、最可信赖的朋友。面对困难生,他从来没有嫌弃过,总是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他们找小老师,进行一帮一;课堂多提问;在学生生日、节日或其他特殊的日子里,给他们赠送小礼物,树立信心。

四、用理想的火花去感悟每位学生

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好象大海上一艘迷失方向的船,飘到哪儿算哪儿,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王老师班的学生思维能力反应较差,他就积极创造机会,利用班会课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鼓励学生勤能补拙,并以毕业学生为例,说说他们毕业打工后的感受。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把它转变成学习、生活的动力,明白实际与理想之间存在的差距,但这差距并非不可逾越,而是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跨越。并要求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把对理想的追求转化为学习动力。

王老师坚持每周班会课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状况写一篇个人成长记录,写清楚自己上一周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自己对自己上周表现的评价意见,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对于实事求是对自己评价的学生提出表扬,并张贴评价意见和成长记录于墙报,让其他同学参观学习,对敷衍了事,应付老师检查的学生教育批评,限期整改。这样的工作持久坚持,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