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模具设计实例 下载本文

图3-15 加固板的排样方式

(3) 冲压工序性质和工序次数的选择

冲压该零件,需要的基本工序和次数有:

(a) 落料; (b) 冲

(c) 冲底部 (d) 冲

(e) 冲2个腰圆孔;

(f) 首次弯曲成形;

(g) 二次弯曲成形。

(1) 工序组合及其方案比较

根据以上这些工序,可以作出下列各种组合方案。

孔; 孔2个; 孔6个;

方案一:

(a)落料,如图3-16所示。

(b)冲壁部

(c)冲底部两个

(d)首次弯曲成形,如图3-17所示。

(e)二次弯曲成形,如图3-18所示。

孔6个。

孔、一个圆孔和两个腰圆形孔,见图3-19。

方案二:

(a)落料和冲2个腰圆孔。

(b)冲底部两个

(c)首次弯曲成形,见图3-17。

(d)二次弯曲成形,见图3-18。 方案三:

(a)落料和冲零件上的全部孔。

(c)首次弯曲成形,见图3-17。

(d)二次弯曲成形,见图3-18。

孔、壁部六个

孔和

孔。

方案四:

(a)落料,见图3-16。

(b)冲底部两个

(c)首次弯曲成形,见图3-17。

(d)二次弯曲成形,见图3-18。

(e)冲壁部两个

(f)冲另一个面壁部四个 方案五:

(a)落料,见图3-16。

(b)首次弯曲成形,见图3-17。

(c)二次弯曲成形,见图3-18。

(d)冲底部两个

(e)冲腰圆孔。

(f)冲侧壁六个

孔。 孔和一个

孔。

孔。

孔。 孔、一个

圆孔和两个腰圆形孔,见图3-19。

方案六:

(a)落料,见图3-16。

(b)冲底部两个

(c)首次弯曲成形,见图3-17。

(d)二次弯曲成形,见图3-18。

(e)钻壁部六个

对以上六种方案进行比较,可以看出:

方案一,从生产效率、模具结构和寿命方面考虑,将落料和零件上的孔组合在三套模具上冲压,有利于降低冲裁力和提高模具寿命,同时模具结构比较简单,操作也较方便。但是,该方案的二次弯曲均安排大冲孔以后进行,弯曲回弹后孔距不易保证,影响零件精度。

方案二,落料和冲腰圆孔组合以及底部两个

孔和壁部六个

孔组合冲出,可以节省一道工序,但是模具结

孔。 孔、一个

孔和两个腰圆孔,见图3-19。

构比方案一复杂,同时多凸模厚板冲孔模容易磨损,刃磨次数增多,模具寿命低。二次弯曲工序均在冲孔后进行,产生与方案一相同的缺点。

方案三,落料和零件上的孔采用复合模组合冲压,优点是节省了工序和设备,可以提高和生产效率,但模具结构复杂,且壁部六个

方案四,壁部六个

孔安排在弯曲后进行,可以提高孔距精度,保证零件质量,但是壁部冲孔的操作不便,同孔处的孔边与落料外缘间距仅8mm,模壁强度较差,模具容易磨损或破坏,因此不宜采用。

时弯曲后二次冲孔的模具费用也较高。

方案五,全部冲孔工序安排在弯曲成形后进行,缺点是成形后冲孔,模具结构复杂,刃磨和修理比较困难,上、

下料操作也不方便。

方案六,情况与方案四基本相同,但壁部六个

孔改为钻孔,可以保证孔间尺寸,提高了零件精度,同时可减

少两套冲孔模,有利于降低零件的生产成本。缺点是增加了钻孔工序,增加工序时间。

通过以上的方案分析,可以看出,在一定的生产批量条件下,选用方案六是比较合理的。确定了工艺方案以后,就可以进行该方案的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各工序的冲压力计算和冲压设备的选用。

图3-16 加固板落料模

1-下模板、2-导柱、3-导套、4-卸料板、5-螺钉、

6-螺钉、7-凹模、8-上模板、9-销钉、10-挡料销、

11-螺钉、12-凸模、13-销钉、14-销钉

三. 各工序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