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表现。2.分析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原因。3.认识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素养解读: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进步的主要表现。(易混点)2.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近代以来中国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原因。(重点)3.运用唯物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分析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难点)
[知识梳理]
一、铁路与公路 1.传统交通工具
(1)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 (2)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 2.近现代交通工具 (1)铁路
①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②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 ③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
④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⑤新中国在机车的制造方面有很大进展,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
(2)公路
①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入中国。 ②民国时期,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③新中国成立以后,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山
1
区也通了汽车。
二、水运与航空 1.水运
(1)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
(2)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萎缩。
2.航空
(1)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2)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
(3)新中国成立初期,民航发展有限。
(4)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三、通讯工具的变迁 1.新中国成立前 (1)电报
①19世纪70年代,丹麦的电报公司私自把电报线架设到上海,建起第一个电报机房。
②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③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④有线电报主要用于军事,无线电报则供官商通报。 (2)电话
①19世纪80年代,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 ②此后,发展非常缓慢,普及率低。 2.新中国成立后
(1)逐渐形成覆盖全国的电讯网络。
(2)到2003年末,中国拥有的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数量跃居世界第一位。 3.影响: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2
[释疑解惑]
[易错易混] (1)淞沪铁路是最早在中国建成的一条铁路,是外国商人擅自修筑的,不久就被拆除了。清政府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该铁路于1881年建成,由唐山到胥各庄,是中国真正实际应用的第一条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2)西方先进的交通、通讯方式的传入,使中国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便利了西方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渗透,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3)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4)交通运输的发展水准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社会近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近代中国社会的交通近代化是由内部需求和外部引导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国际局势决定了交通近代化的曲折性、半殖民地性和不平衡性。
(5)近代与现代中国铁路建设的一个最大不同点就是铁路主权问题。近代铁路主权被列强把持,便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现代中国的铁路主权掌握在人民政府手中,便于发展本国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6)近代以来通讯的发展不一定都产生积极影响。近代以来通讯的发展,一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到它的负面影响,如不合理地利用通讯技术导致犯罪增加,不良信息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等。
[轻巧识记] (1)“一、二、三、四”归纳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一个冲击:西方三次工业革命。
两个特点:半殖民地性、发展不平衡性。 三种通讯方式:电报、电话、互联网。 四种交通工具:铁路、公路、水运、航空。 (2)近代中国交通发展缓慢的原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