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下篇 繁体版 下载本文

口嗅結氣,腹痛筋縮者,脾絶也。準頭赤,顴潮熱,肺火也。 顴色黯,寒也。覺而咳,心中煩悶者,風熱也。寐而咳,呼吸嘯嘯,寒喘也,此肺兆耳。 魚黯、廳中烏赤,面若煙塵,青枯無澤,耳垢足腫,面浮堊白,腎之病也。 夫望之道,瞬間之事也。視不可得者,剝之過也。故山根陷則腰腿多病。根加青脈,則足痿腳傷。根若蜂腰削如劍,非痹則折。身枯面堊須髪白,骨痛筋痿。年壽若折手骨傷,青紅有別。壽上黯斑,血瘀之征。青瘀黑漬,衄衂便漏。目露四白聲嘶,中血之征。面暗黃而色滯,下血不已。年壽及面青暗,陰虛而寒。紅黃而汗,心中不居,陰虛濕熱。面塵毛憟音淺,陽虛暨寒傷陰經耶。 耳無輪廓,水土不足。削薄低小,營衛不良。形枯色焦,其耳必聾。山無根而鼻曲,腰腎不利。奸陷框大,眉濃壓眼,與面不稱者,目必不常。有睛無白,色靄性僻,行止不定。神光暴露,面如赤丹者,非夭則折。面青無光如塵似炭,青黃而光澤,非水患則二蠱。框暗無神,眉重壓眼者,陽虛陰斂;面光色若桃花,定為陽虛陰勝。是以天性無常,氣化色異。病之未形,氣色先易。 故曰困口鎖喉,撮口吻掀,面綠令琁,是為噎嗝。兩顴微紅,光澤如脂者,命門火泄。黃白無澤,目下青暗,腎虛之泄也。壽堂兩顴,烏暗無澤,色易無常,眸光閃異者,邪怪之症也。闘眼雞睛,險驚風踨。紋理點色,各有所主,五色五方,參鑒生克。至神罔象,至道無方。面手及足,三才交功。則不失望診之道矣。 經言;“善察於常者,洞乎道。善聞於天者,有驗於人。善言古者,有合於今。善觀於微者,進於德。善利於人者,同乎情。善言人者,有厭於己。善功業者,忘於己。如此,則道不惑而要數極,所謂明也”。 且夫言而可知,視而可見,捫而可得,令驗於己。用之發蒙解惑者,宣也,非正治之道。 治之道在明。見於目而明陰陽,聞於耳而知陳新。問病人而知虛實,案其脈而知表裏。以陰陽而知寒熱,施之治矣。 《太華.醜己》 2010年03月22日星期一05:53 經脈流行不止,周環不息。寒氣入經而稽遲,泣而不行。客於脈外則血少,客於脈中則氣弗,故卒而痛,痹而痛也。 其有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息者。或痛甚而不可案者,或案之而痛止者。或案之無益者,或喘動應手者。或心與背相引而痛者,或脅肋輿少腹相引者。或腹痛引陰股者,或痛宿昔而成積者。或卒然痛死不知人,有少間饅生者。或痛而嘔者,或腹痛而後泄者,或痛而閉不通者。 凡此諸痛,名不同形者何也?曰寒氣客於脈外則脈寒,脈寒則縮蜷,縮蜷則脈絀急。外引小絡,故卒然而痛,得炅則痛立止。因重中於寒,則痛久矣。 寒氣客於經脈之中,輿炅氣相搏則脈滿,滿則痛而不可案也。寒氣稽留,炅氣從上,則脈充大而血氣亂,故痛甚而不可案也。 案之則血氣散,故案之痛止矣。 寒氣客於俠脊之脈,則深案之不能及,故案之無益也。 寒氣客於沖脈,沖脈起於關元,隨腹直上,寒氣客則脈不通。脈不通則氣因之沖,故喘動應手矣。 寒氣客於背脊之脈、則脈泣,脈泣則血虛,血虛則痛,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案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 寒氣客於厥陰之脈;厥陰之脈者,絡陰器系於肝,其寒氣客於脈中,則血泣脈急,故脅肋與少腹相引痛矣。厥陰之氣客於陰股,寒氣上及少腹,血泣在下相引,故腹痛引陰股。寒氣客於小腸膜原之間,血絡之中,血泣不得注於大經,其稽留不得行,故昔宿而成積矣。 寒氣客於五臟,厥逆上泄而陰氣竭,陽氣未入,故奕卒然痛死而不知人。氣複反則生矣。寒氣客於腸胃,厥迎上出,故痛而嘔也。

7

寒氣客於小腸,小腸不得成聚,故後泄腹痛矣。熱氣留於小腸,則腸中痛,癉熱焦渴,則大腸堅幹不得出,故痛而閉不通矣。 師言:言可知意也,謂可知者也,視而不可見,何知也?曰:五臟六腑,固盡有部,視其五色,黃赤為熱,白為寒,青黑為痛,即視之可見者也。視其可見之脈堅,而血氣陷下者,背可捫而得也。 故言: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泄,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九氣不同,故有所主矣。故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飱泄,故曰氣上矣。 喜則志和氣達,榮衛通利,故氣緩矣。悲則心系急,肺布葉舉,而焦上不通,榮衛不散,熱氣在中,故氣消矣。 恐則精卻,卻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上焦脹,故氣不行矣。寒則腠理閉,正氣不行,故氣收矣。炅則腠理開,榮衛交通,營從汗泄,故氣泄矣。 驚則心無所倚,神無所歸,慮無所定,故氣亂矣。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氣耗矣。思則心有所存,神有所歸,正師言:知其病之所以生,則明其所治矣。不知其病之所以生,如瞽者在衢,揣之無端矣。若濕寒下,足之三陰三陽是也,病之原始原生,標本表裏弗知,治由何入之哉?故經言其診症之辨者,乃臨病見析之道也。 一病之症,因人而有異。一物之用,因情而多寡。惟有病者,非精悉者難明矣。 故陰氣少,陽氣勝之,則體非常溫,內非常熱,恍喜惚憂,瞬瞋瞬說,為之煩滿。 陽氣少,陰氣有餘,則身寒如水中出,憟憟滲骨,皮如焫炮,乃為痹也。其自天常得者悸悸,內因致者茫茫。有非中寒,中非有寒,乃寒從陰陽之變化,而由中自生也。 《太華.醜庚》 2010年03月25日星期四06:40 寒氣客於腸胃之間,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絡急引故痛,氣留而弗行,故氣結矣。 經曰:人有四肢熱,逢風寒如灸如火者;陽氣虛,陰氣盛也。四肢者,陽也。兩陰相得,而陽氣虛少,少徐血不能濟而壅生盛火。而陽獨治者,不能生長矣,獨勝而止耳。逢風而如灸如火者,是人當肉爍也。 肉爍者,經末支絡阻也。人有身寒,湯火不能熱,厚衣不能溫,然不凍憟者;是人衡腎氣強勝。以水為事,太陽氣衰,則髓不能滿,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凍憟者,肝一陽也,心二陽也。腎,孤髒也。一水不能勝二火,故不能凍憟,病名曰骨痹,是人當攣節也。 榮氣虛則不仁,衛氣虛則不用。榮衛俱虛,則不仁且不用。其肉如故也,人身與志不相有曰死。 人有逆氣不得臥,而息有音者。有不得臥,而息無音者。有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有得臥行而喘者,有不得臥,不能而息有音者,是陽明之逆也。足三陽者下行,今逆而上,故息有音也。 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六腑之海,盤氣亦下行。陽明逆,不得從其道,故不得臥也。下經曰,“胃不和則臥不得安,此之謂也。” 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絡脈逆也。絡脈不得隨經上下,故留經而不行。絡脈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夫不得臥,臥則喘者,是水氣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者也。 腎者,水髒也,其主津液,主臥與喘者也。夫腎膀胱者,若田之與渠。脾之與腎,若山之與溪。山無溪而不通,田無溝而不暢矣。 師言:精乎望氣者,知之於未有。專於察色者,治之於未故言色者,精之所注也。氣者,神之所化,誠不欺也。色之所見,神會者稀。氣之隱現,意會者少。故見之方隅,得者萬一,此之謂也。 《太華.醜辛》 2010年03月28日星期日06:25 夫“色者,血脈之象也;皮膚者,衛氣之象也;榮枯者,清,曰活,曰蘊是也。 夫色者,得神謂生。少神謂衰,無神曰死。何據焉?一曰《太華.醜壬》 2010年03月31日星期三06:54 且夫三陽者,至陽也。積併則為驚,病起疾風,至如礔礰,九竅皆塞。陽氣滂溢,幹噓喉塞。併於陰也,則上下無常,薄為腸澼。夫三陽窒心,坐不得起,臥者便身全,亡陽之病。 且以知天下,別陰陽,應四時,合五行。則陽之道盡其玅,陰道彰其理,與至道一矣。其有強拊一知,不與道一,不失此時者,微知道惑矣。 嘗若病傷五臟,筋骨以消。其有未明者,陰陽不別,表裏從容不出,人事不殷,理一矣。 經曰:有病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名為臌脹。治之以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矣。或有復發者,此飲食不節,故時有病胸脅支滿者,妨於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後血。其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若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也。 其治之以烏鲗骨,藘茹二物併合之。丸以雀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後飯,飲以鮑魚汁,利腸、傷中及傷肝也。 有病少腹盛,上下左右皆根。名日伏粱;伏粱者,其裏大膿血,居腸胃之外,不可治。治之,每以切案之致死。此下則因陰必下膿血,上則迫胃脘生膈,俠胃脘內癰。此久病而痼也,非若豁以治者,不可為也。人之畏若刃也,如畏妖異毒蠆矣,故難治。 其居臍上為逆,居臍下為從。上為逆,清散之,溪穀其手臂刺之。下為從,溫和以消之,勿動亟奪。譣若在,其燔刺以夫若熱中消中,不可與高梁芳艸石藥。石藥發瘨,芳艸發狂。其熱中消中者,皆富貴人也。今禁髙粱,是不合其心;芳艸石藥,是病不愈也。大芳艸之氣美,石藥之氣悍;二者其氣急疾堅勁,故非緩心和人,不可以服此二者矣。 腎脂枯不長,一水不能勝兩火。腎者水也,而生於骨,腎不生,津液之象也”。得氣謂生,氣少曰滯,氣衰曰死。何謂也?曰和,二曰宣,三曰潤是也。以我而言,則神清為要,氣恬次之,不知,何其愈哉?是世主學盡矣。腎且絕,惋惋嘭嘭,目暮。天之色蒼,地之色黃。蒼中清為有神,蒼中陽和曰氣(氣火)正。黃活蘊氣謂有神,黃潤不濕曰有氣。 南方火之色赤,赤黃蘊氣(氣火)為有神,活而清潤,乃有西方金之色白,白黃潤蘊為有神,光和靈秀,謂正氣(氣火)。 北方水之色黑,黑黃淡活為有神,潤澤光和,是有氣,此神氣之辨矣。 經曰:“古之欲知醫道者,從師而已。今則不同,誦而頗能知解。解之而未能別,別之而末能明,明之而未能彰矣。足以治群僚,不足至侯王,如是而已矣。 故師願得受樹天之度,四時陰陽合之。酲之以醞釀,辰與日月光,以彰經術,後世益明。上通神農,著轍於二皇也。俾無失之,此皆陰陽表裏,上下雌雄相輸應也。而道上知天文,病肉苛者,雖近衣絮,猶尚苛也。是其榮氣虛,衛氣實也。靜專為一所以宰矣。 東方木之色青,青黃而光澤為有氣,和而存氣,是有神矣。 有病也。雖然,其病且已,時故當病,氣聚於腹也。 行而喘者,有不得臥,臥而喘者,皆何髒使然哉?曰,不得臥,氣(氣火)。 水也。脾胃者,土也。土無水則死,水多則敗。故膀胱之與胃,下溯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 以形言也,三陽天為業,上下無常合而病至,偏害陰陽。偏害陰陽者,陰陽之獨至也。獨至之陽,三陽併至也。併至如無上下,以之書別。疵疎愈者,未明而志不一也”。

8

以教之眾庻,亦不疑殆。醫道論篇,可傳後世,可以為寶。 疾,法當命中其病,已矣。 來。五臟雖內,其華外現而為色。六腑為海,其精發揮而為氣。風雨,上為巔疾,下為漏病。外無期,內無正,不中經紀。診 是歎熱氣慓悍,藥氣亦然,二者相遇,恐內傷脾。脾者:土也。其惡木,服此藥者,至甲乙日減,甚更諡,諡不治。有病膺腫者,頸痛胸滿腹脹,名曰厥逆。其灸之則瘖,石之則狂,須其氣幷,乃可治也。 夫陽氣重上,炙之則陽氣入陰,入則瘖。石之則陽氣虛,虛則狂。須重氣併而治之,方可使全。知重身之且生者,乃身有病而無邪脈也。病熱有所痛;夫熱者,陽脈也,以三陽之動也,人迎一盛少陽,二盛太陽,三盛陽明;入陰也。夫陽入於陰,故病頭與腹;乃瘨脹而頭痛也。 《太華.醜癸》 2010年04月03日星期六06:50 經言:人病胃脘癰者,診此當候胃之動脈。其脈當沉細,沉細者氣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則熱。人迎者,胃脈也。逆而盛,則熱聚於胃口而不行;故胃為癰也。 人有臥而有所不安者,乃髒有所傷也。髒有所傷,則其氣精血無所歸倚,而臥不安也。及氣精血脈之有所歸寄,則臥安也。故人不能縣其病也。縣者,志知之不歸,心為所系矣。 人之不能偃臥者,肺氣之塞弗通也。肺者:髒之蓋也。其空而虛,氣布而橐龠,痞滿則偃臥不能也。 人之不能步,步則喘急少氣(氣火)者,肺極寒而多病(病水火)氣盛也。肺氣盛則脈大,脈大則熱,熱則病(病水火)盛氣少,病(病水火)盛氣少則動步不能矣。 固當沉緊,此應四時也。左脈浮而遲,此道四時也。在左當主病在腎,頗關在肺,當腰痛也。何以言之也?其少陰脈者,貫腎絡肺,今得肺脈,腎為之病,故腎為腰痛之病也。有病頸癰者,或砭治之,或針灸治之,而皆已,其眞安在?此同名異等者也。夫癰氣之息者,宜以針開除去之。 夫氣盛血聚者,宜砭而瀉之。此所謂同病異治也。有病怒狂者,其病生於陽也。陽氣者,因暴折而難決。故善怒也,病名曰陽厥。 若符(髟付)、陽明者,常動者也。巨陽少陽不動,不動而動大疾,此其侯也。治之則奪其食,即已。 夫食之入於陰,長氣於陽,故奪其食即已。使之服生鐵落為飲,夫生鐵落者,下氣疾也。 有病身熱解墮,汗出如浴,惡風少氣(氣火)者,病名曰酒風。治之則以澤瀉朮各十分,鹿銜五分,合以三指撮為後飯,已矣。 所謂深之細者,其中手如針也。摩之切之,聚者堅也,博者大也。上經者,言氣之通天也。下經者,言病之變化也。金匱者,決死生也。揆度者,切度之也。竒職(恒去下橫)者,氣竒病也。所謂竒者,使竒病不得以四時死也。職(恒去下橫)度者,得其病處,以四時度之也。 《太華.醜癸甲》 2010年04月06日星期二05:22 《上經、病熱》曰:汗出而脈尚躁盛者,死。今脈不與汗相應,此不勝其病也,其死明矣。狂言者曰失志,失志者死。今見三死,不見一生。雖愈,必死也。夫汗出而身熱者,風也。汗出而煩不解者,厥也。病名曰風厥。夫太陽主氣,故先受邪。少陰與其為表裏,故得熱上從之,從之則厥也。其治,則表裏刺之,以瀉陽補陰,飲之服湯,已。 勞風者,法在肺下。其為病也,使人強上冥視。唾出若有病曰陰陽交。交者,死也。所以汗出,皆生於穀,穀生於精。今邪氣交爭於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卻而精勝也。精勝,則當能食,而不復熱。複熱者,邪氣也。汗者,精氣(氣火)也。今汗出而輒複熱者,是邪勝也。不能食者,精無俾也。 三日。中者,候之五日。不精者,七日。欬出青黃若涕,其狀如膿,大如彈丸,從口若鼻中出。不出,則傷肺,傷肺,則死也。 《太常.寅甲》上 2010年04月09日星期五07:16 師曰:“以常觀常也,莫若索常而知常”。夫氣也,‘動之無常,入之無間’。形無形,因其形而居,居謂之活。合之木芸而茂,合之火靈而不息,合之金氳剛與柔,合之水動而不竭,合之土生物不已。故望者,重乎氣之和寡,而判其死生也。 夫水也,動而有形,騰之潸潸。蘊於物,生而不已,全諸其無則枯,色其無則死。故望形者,得其虛實也。望乎形,知於心,是謂先得。 觀色知憂喜,見形明咎病。四時有常,寒熱獨異。南北兩亟,東西不一。氣色聚散,禍福之根。晦明消長,忻吝之苗也。

9

《太常》 有病腎風者:面胕痝然,壅害於言。實可刺,虛不當刺。不當刺而刺,後五日其病必至。至必少氣(氣火),身時熱。時熱從胸、背上至頭汗出,手熱,口幹苦渴,小便黃。自下腫,腹中鳴,身重難以行。月事不來,煩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則欬,病名曰風水。刺以足少陰厥陰,六陰之絡會,三日知,十日已。 夫邪之所湊,其氣必虛。陰虛者,陽必湊之。故少氣(氣火)時熱,而汗出也。小便黃者,少腹熱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則欬甚,上迫肺也。諸有水氣者,微腫先見於盯也。夫水者,陰也,目下亦陰也。腹者陰之所居,故水在腹者,必使目下腫也。眞氣上逆,故口苦舌幹。臥不得正偃,正諸水病者,故不得臥。臥則驚,驚則欬甚也。腹中鳴者,病本於胃也。薄脾,則煩不能食。食不下者,胃脘隔也。身重難以行者,胃脈在足也。月事不來者,胞脈閉也。胞脈者,屬心而絡胞中。今氣上迫肺,心氣(氣火)不得下通,故月事不來也。 者,得以四時死也。所謂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脈理也。偃則欬出清水也。 有病厥者,診右脈沉而緊。左脈浮而遲者,其冬診之右脈,溫病者;汗出輒複熱,而脈躁疾,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其涕,惡風而振寒,此為勞風之病。以救俛仰,太陽引精者,有形。合木蕤,與火韌,入金靈,和土生,為生物之元始。形 故曰:知常,治之本。知道,理之根。恒無不明者,可見常有。是故不著者,無以知道也。 治之本在乎診,無診安知其病。診之要乎平常,平常不察,奚得其眞哉。 經曰:人有重身,九月而瘖者,,胞之絡脈厥也。胞之絡系於腎,少陰之脈,貫腎系舌本,故不能言。治無功也,當十月複。 刺法曰,“無損不足,益有餘,以成其疹,然後調之”。其所謂無損不足者,身羸瘦,無用镵石也。無益其有餘者,腹中有形而泄之,泄之則精出,而病獨擅中,故曰疹成也。 有病脅下滿,氣逆,二三歲不已者,病曰息積。此不妨於食,不可灸刺。積之為,導引服藥,藥不能獨治也。 人有身體髀股(骨行)皆脹,環臍而痛者,病曰伏梁。此風根也,其氣溢於大腸,而著於肓育之原。病在臍下也,故環臍而痛矣。不可動之,動之為水溺之病也。 微細如髪者,此不足也。因是也,病在太陰,其盛在胃,頗在肺。病名曰厥,死,不治。 此所謂得五有餘,二不足也。所謂五有餘者,五病之氣有餘也。二不足者,亦陰陽之氣病不足也。分外得五有餘,內得二不足,此其身不表不裏;亦正死明矣。 人生有病巔疾者,一名曰胎病。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人有病癇者,一名熱煎腦厥。此其二陽熱蒸,心肺氣亢而涎漬後顛,名之曰癇也。 人有病痝然如有水狀,切其脈大緊,身無痛,形不瘦,不善驚。驚也,心氣(氣火)痿者死。 經言:痎瘧皆生於風。其畜作有時者,病不久也。瘧之始發也,先起於毫毛。伸欠乃作,寒僳鼓頷,腰脊俱痛。去則內外皆熱,頭痛如破,渴欲冷飲者。故是陰陽上下交爭,虛實更其間日發者,由邪氣內薄於五臟,橫連募厚也。其道遠,其氣深,其行遲,不能與衛氣(氣火)俱行;不得皆出,故間日乃作也。 夫衛氣(氣火)者;每至於風府,腠理乃發。發則邪氣入,入則病作。今衛氣(氣火)日下一節,其氣之發也。不當風府其日發者,此邪氣客於頭項,循膂而下者也。故虛實不同,邪中故邪中於頭項者,氣當至頭項而病。中於背者,氣當至背而病。中於腰脊者,氣當至腰脊而病。中於手足者,氣當至手足而病矣。衛氣(氣火)之所在,與邪氣相合,則病作;故風無也。 《太常.寅乙》 2010年04月14日星期三05:21 夫風之與瘧也,相似而同類。而風獨常在,瘧得有時而休者也。是風氣留其處,故常在。瘧氣留經絡,沉以內薄。故衛氣(氣火)應,乃作。 瘧先寒而後熱者,夏因傷之於大暑,其汗大出;腠理開發,遇夏氣淒滄之水寒,藏於腠理皮膚之中。秋傷於風,則病成矣。 夫寒者,陰氣也。風者,陽氣之剛者也。先傷於寒,而後傷於風,故先寒而後熱也。病以時作,名曰寒瘧。 先熱而後寒者,此先傷於風,而後傷於寒者也。亦以時作,火)煩冤,手足熱而欲嘔,名曰癉瘧。 經言:有餘者瀉之,不足者補之。今熱為有餘,寒為不足。 夫瘧者之寒,湯火不能溫也。其及熱,冰北不能寒也。此之,方己矣。奚之? 經言:無刺熇熇之氣,無刺渾渾之脈,無刺漉漉之汗。故為其病逆,未可治也。夫瘧之始發也,陽氣併於陰。當是之時,陽虛而陰盛。外衛無氣,故先寒憟也。陰氣逆極,則複出之陽。陽輿陰複併於外,則陰虛而陽實,故先熱而渴也。

10

有所大驚。氣上而不下,精氣(氣火)並居,故令子發為巔疾也。 異所,則不得當其風府也。 能食,食而少者,名為腎風。其病生於腎故也。腎風而不能食,常府。衛氣(氣火)之所發,必間其腠理。邪氣之所合,則其府人有尺脈數甚,筋急而見者;此所謂疹筋也。是人腹必急,作,陰陽相移也。陽併於陰,則陰實而陽虛。陽虛,則寒憟鼓白色黑色見則病甚。人有頭痛,以數歳不已者;當有所犯大寒,頷也。 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腦逆,故令頭痛。齒亦痛者,名曰厥逆也。 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氣火),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是人必數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水甘渴。治之以蘭,除陳氣也。 人有病口苦者,名曰膽癉。取陽陵泉,愈。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是人也,數謀慮不決。故瞻虛氣 《太常.寅甲》下 2010年04月11日星期日06:56 人有病癃者,一日數十溲,此不足也,亦有髒寒者也。身熱如炭,頸膺如格,人迎躁盛,喘息氣逆。此有餘也。太陰脈巨陽虛,則腰背頭項痛。三陽俱虛,則陰氣勝。陰氣勝,則骨寒而痛。寒生於內,故中外皆寒。陽盛則外熱,陰虛則內此皆得之夏;傷於暑,熱氣盛,藏於皮膚之內,腸胃之外;此榮氣(氣火)之所舍也。此令人汗空疎,腠理開。因得秋氣,汗出遇風;及得之以浴,稼舍於皮膚之內,與衛併居。 得陰而內薄。內外相薄,是以日作矣。其作日晏輿日早者,乃其邪氣客於風府;循膂而下也。衛氣(氣火)一日一夜,大會於人有病口甘者,名曰脾癉。此為五氣之溢也。夫五味入口,熱。外內皆熱,則喘而渴,故欲冷飲也。 衛氣(氣火)者,晝日行於陽,夜行於陰。此氣得陽而外出,名日溫瘧。其但熱而不寒者,陰氣先絕,陽氣獨發;則少氣(氣上溢,而口為之苦,治之以膽募俞。治在陰陽十二官相使中。 風府,期月,日日下一節。故其作也晏,此先客於脊背也。每以此,日作稍益晏也。其出於風府,日下一節。二十五日下至骶骨,二十六日入於肯內,注之丫伏膂之脈。其氣上行,九日出於缺盆之中。其氣日高,故作日益早也。 至於風府,則腠理開。腠理開,則邪氣入。邪氣入,則病作。 皆有餘不足之類。當此之時,良工不能止,必須其自衰,乃刺 夫瘧氣者,幷於陽則陽勝,幷於陰則陰勝。陰勝則寒,陽勝則熱。瘧者,風寒之厭氣不常也,病極則複至。 夫病之發也,如火之熱,如風雨之不可當也。故經言曰,方其盛畸必毀,因其衰也,事必大昌,此之謂也。 夫瘧之未發也,陰未幷陽,陽未幷陰,因而調之,眞氣乃安,邪氣乃亡。故而不能治其已發,為其氣逆也。 夫瘧之且發也,陰陽之且移也;必從四未始也。陽已傷,陰從之。 故先其時,堅束其處。令邪氣不得入,陰氣不得出。審候見之,在孫絡盛堅,而血者皆取之。此眞往,而未得幷者也。體藏瘧氣而不發者,必更盛更虛,當氣之所在也。 病在陽,則熱而脈躁。病在陰,當寒而脈靜。極則陰陽俱衰,衛氣(氣火)相離。故病得休,衛氣(氣火)集,則複病也。邪氣於衛氣(氣火)客於六腑,而有時相失,不能相得;故休數日乃作也。 瘧者:陰陽更勝也。或甚或不甚,故或渴或不渴也。故言夏傷於暑,秋必病瘧,此其應四時者也。其病異形者,反四時也。其以秋病者寒甚,冬病者寒不甚。其以春病者悪風,夏病者多汗焉。大病溫瘧輿寒瘧,而皆得其應時,發有所勝也。 故溫瘧者,得之於冬,中於風。寒氣藏於腎,舍於骨髓之中。至春則陽氣大發,邪氣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腦髓爍,肌肉消、腠理髮泄。或有所用力,邪氣與汗皆出。此病藏於腎,其先從內出之於外也。 病舍於髓,其病發,而淫之於脈也。此其人有所不同,病有所異。病之發也,亦自有其序矣。如是者,陰虛而陽盛,陽盛則熱矣。其衰也,則氣複反入,入則陽虛,陽虛則寒矣。故先熱而後寒者,名白溫瘧。 其有癉瘧者,肺素有熱,氣盛於身。厥逆上沖,中氣實而不外泄。因有所用力,腠理開,風寒舍於皮膚之內,分肉之間而發之。發則陽氣盛,盛而不衰,則其病矣,其氣不及於陰。 故但熱而不寒,氣內藏於心。而外也,舍於分肉之間,令人消爍脫肉。故命曰癉瘧。

《太常.寅丙》 2010年04月17日星期六10:35 師言:‘病之有常,而常不常’;‘常不常之病,則病類而廣繁焉’。故曰寒為萬悪之端。 若符(髟付)。風之害人,其來微,其過大。其內動者肝,傷者筋,淫者血,客於心而勝於脾。風其幷,則所主異矣,故曰:“風為百病之始”。夫寒之害人,其來憟,其傷甚;其內動於胃,入乎腎,客乎血眽。故內其傷脾,其外害腎。 夫濕之害人,其來緩,其禍久。其內動於脾,其傷者肉。其勝於腎,傷乎骨。故“濕者,百鬱之根也”。故曰風從天,寒從地,濕從人。‘濕熱併而為暑,複併風為之火。濕火併而為病(病水火),濕鬱風動而生燥’。“病可病,不病可病。可而病也,此病之源”也。 言之婦人也,天癸也,胎孕也,產也。天癸者,月癸也,常則時。亦有間月,時,間時,年,間年,三年以上曰癸隱者,亦常也。至痛多寒少熱,後重滿逆,多濕多氣。黑者,凝者,寒者,萴,藥,藭,桂,苷,薑,棗,適而當之,湯為之,已矣。 熱者,茈菳莫藍,苩,草,樲,英,斜(草頭血),蘜,適而當之,湯為之,己矣。 不月者,筆(巾蓖),蠐,蛭,蚖,藛,苶,草,義(草頭湯為之,已矣。 朮,茈,解(草頭點捺),義(草頭點撇),偌(草右框),煎(草頭又四點),杵(草頭午),噴(草頭呂四點),莊(草頭阜士),類用之,已矣。 致乎治,其申無域。故“方有明,成物應,應通物,物秉形,形存味,味化氣(氣火),氣(氣火)歸化,味歸形,形同質,其用眞。形有屬,質有歸,味有方,氣(氣火)有合,色有象,11

象歸乎用。道生變,變生化,化生氣。變同標,化同根,氣同本,揆度以適,是為神明,用而功也”。 故曰:“類以類,類不類也。以類類,以類而類,類以不類。類類也,不類類也。類乎類,類乎不類。夫不類類以類,以類類而類者”;‘別乎表裏,察乎浮沉,類乎陰陽,別於虛實者’也。 “不類類以類者;類分以形之,形形而形,形中形形,形不形之形,不形類之以形”;‘分揆之,以度之,任奇之,用帕(恒去下橫)之。度以規,量以矩,約以權,解以衡者’也。 “形類形以辨也;辨乎不辨,不辨以辨,辨不辨辨,不辨辨辨,辨其辨辨,辨辨其辨”;‘方異南北,氣異東西,髙下有別,幹濕兩因,度有所差,氣有所不同寅,故類形類以辨析者,以為治之剛要矣’。故吳楚之地,其人身弱,而其神爍。趙齊之方,其人神憊身大,此方之異也。 《太常.寅丁》 2010年04月21日星期三06:48 經言:足太陽之瘧,令人腰痛頭重,寒從背起。先寒後熱,足少陽之瘧,令人身體解亦(人亦)。寒不堪,熱不甚,惡見人。見人心惕惕然,熱多汗出。甚,刺足少陽俠歧間。 足陽明之瘧,令人先寒,灑淅灑淅。寒甚久乃熱,熱去汗出,喜見日月光火氣,乃快然。待其過,刺足陽明跗上。 足太陰之瘧,令人不樂。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熱汗出。足少陰之瘧,令人嘔吐甚,多寒熱。熱多寒少,欲閉戶牖足厥陰之瘧,令人腰痛少腹滿,小便不利。非癃也,意恐懼,而氣不足,腹中唈唈。刺足厥陰之趾,陰股。 肺之瘧者,令人心寒。寒甚熱,熱間善驚,如有所視者。刺手太陰絡,陽明歧間。 心之瘧者,令人煩心,甚,欲得清水,反寒多。不甚則熱,刺手少陰銳骨端。 時有間二日,或至數日發者,或渴或不渴者,奚故?其間日者,病病,非可病病。病病也,不病病也,病不病而病也,不病病為瘀。少者,淡者血少。焦腐為熱,臭泥為寒,解辛者,常也。 熇熇喝暍然。熱止汗出,內悶外憟;難己,刺郤中出血。 點撇),解(草頭點捺),藭。萴桂茮英,楛菳藛菌,適其寒熱,病甚則善嘔,嘔已乃衰。衰乃即取之俞,踝歧之分。 出髛(屍八冃)膏汙:風寒濕熱燥,客淫鬱下也,豕毛膏之,而處,其病難已。已則刺踝後,少陰肉際,陽明之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