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政治与社会》思考笔记 下载本文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开发项目组

第二单元

(一)学习目标

学习本单元后,你应该能够:

1.了解职业活动所处的经济制度、经济体制背景以及相关的时代、国际背景,认同我国的经济制度和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

2.增强规则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增强参与经济建设的能力。 (二)知识结构图

(三)能力实训

培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学习对社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并在与同学们探讨中准确表达自己的见解。

(四)可能的学习困难

你可能对我国各种经济成分的现状不太了解,导致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理解不深;可能对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要求了解不多,在理解相关理论方面有一定的困难;可能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这一观点的理解有困难。

(五)导学点拨

“小康社会”是由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 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六)学习方法建议

1.建议你读一读党的十七大报告,看看报告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怎样表述的?

2.收集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成就的材料,从中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情况,体会、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国策。

3.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们讨论、分析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发展道路,开拓思维。

5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开发项目组

4.关注现实,通过新闻媒体了解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情况,了解一些著名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做法。

第三单元

(一)学习目标

学习本单元后,你应该能够:

1.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认清我国民主政治发展道路。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二)知识结构图

(三)能力实训

培养思辨能力。思辨能力是将现有的知识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推理,从而得出新结论的能力。培养思辨能力,能有效地帮助我们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人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并最终形成各种逻辑思维能力与品质。在本课程中,需要我们具备对社会现象的思辨能力。因此,你可以通过质疑、问题探讨、比较等方法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

(四)可能的学习困难

本课程内容在初中有涉及,你有一定程度的认识,但你可能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认同感不够清晰,可能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各自作用和相互关系的认识不到位。

(五)导学点拨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六)学习方法建议

1.上网收集我国政治制度的资料,如我国“两会”报道、人民代表的故事等,进行分析、思考,加深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2.对一些社会现象的不同观点,进行辨别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3.参与活动,如模拟人大代表提案等,感受身为人民代表的责任感,从而理解、认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4.课余阅读一些辩论方面的文章,或观看辩论赛,看看别人是怎样做到条理清楚、说理明的。因为分明的层次、条理清楚的分析、准确有力的说理,正是思辨能力的主要特征。

6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开发项目组

第四单元

(一)学习目标

学习本单元后,你应该能够:

1.了解参与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提高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的能力。 (二)知识结构图

(三)能力实训

培养实践能力。中职生的实践能力不仅仅指动手和操作能力,更是知识再生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们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参与民主政治生活等,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落实到行动上。

(四)可能的学习困难

你对公民拥有哪些民主权利容易了解,但可能对如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不太理解;义务意识方面可能有些淡薄;可能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与地位不太清楚。

(五)导学点拨

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这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利和履行义务的统一。这种政治参与,要符合合法性、有序性、亲自性的要求。这样能确保国家政治稳定、政治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有程度性。这个程度性要随着实际情况,特别是公民政治参与的素质提高而适度提高。

(六)学习方法建议

1.收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事例,通过分析、思考,理解如何做到有序参与政治生活。 2.收集国外对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表现,多方面了解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与地位,理解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了解我国对世界的贡献,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第五单元

(一)学习目标

学习本单元后,你应该能够:

1.了解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建设的有关要求。 2.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总要求,懂得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 (二)知识结构图

7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开发项目组

(三)能力实训

培养综合分析能力。综合分析就是从整体上把握事物,把事物视为多层次、多方面、多阶段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对各部分和各要素进行周密的分析,把有内在联系的要素归结起来,从整体上真正认识客观事物。和谐社会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具有综合分析能力,就可以帮助我们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四)可能的学习困难

你可能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不全面;对文化的内涵、文化的作用理解不深;对“五位一体”的关系不容易理解。

(五)导学点拨

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用以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逐步增进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和文化福利,保持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文化是一个群体(可以是国家、也可以是民族、企业、家庭)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文化的作用就是给人精神,给力量。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目标,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缺一不可,不能偏废。

(六)学习方法建议

1.留心身边的事,看看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管理等方面政府的举措,体会政府改善民生的推进成效。

2.开展班级文化建设活动,理解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谐文化的意义。 3.收集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事例或材料,加深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解,并思考自己如何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做出应有贡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