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范文之我眼中的贾宝玉作文 下载本文

我眼中的贾宝玉作文

【篇一:我看贾宝玉】

龙源期刊网 .cn 我看贾宝玉 作者:马冲

初次接触《红楼梦》是在高中时期。那时我上高二,学习算不上很紧张,于是便有了看闲书的时间。偶尔从图书馆里借了一本《红楼梦》,便一页一页仔细地看起来。至今,我仍然很奇怪自己为什么能把《红楼梦》看得那么仔细,包括里面的诗词都一字一句地读上几遍,有些甚至摘抄到本子上。当时有些自己的理解,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这些理解又有了新的变化。

下面,我主要探讨一下贾宝玉这个人物形象。 一、贾宝玉的不肖与无能

贾宝玉是《红楼梦》塑造的一个“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的富贵子弟形象。《红楼梦》开篇第一回就告诉我们:贾宝玉是女娲补天时剩下的一块顽石,无力补天,只得堕入红尘。原该是补天的石头却做不了补天的事,其实就是在暗示他的无能与不肖。这个无能与不肖,是站在封建贵族家庭的角度来说的。相比较而言,贾珠“十四岁进学,后来娶了妻、生了子”,这当然是标准的能与肖了。而宝玉恰恰相反,好色,抓周时就“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玩弄”,长大后真的就好在女子堆里厮混。又不思科考,专门搜些杂学旁说的闲书来看,只有“歪才”,还称读八股的人是“禄囊”,反对束缚爱自由。不读书,不当官,这就使世代显赫的贾家后继无人,失去了希望。有罪于祖宗,对家族的前途不负责,这才是大事!基于此,才说宝玉“于国于家无望”。这当然是无能与不肖了。

其实,宝玉也有被封建家庭欣赏的一面。贾政在官场应付,常把宝玉带了去,吟诗作对题词,暗中还是赞赏儿子的才华的。如贾宝玉题写大观园,博得门人墨客们的喝彩,贾老爷心里还是着实高兴的。宝玉待人接物大方得体,还是很给贾府挣足了面子的。说到他不思科考,但他从来也没反对过父亲做官。有人说贾宝玉希望这个封建家族崩溃,此言谬矣,其实他也希望家族兴旺,他自己也可以从中受益。只不过他欣赏的是逸士高人、诗酒风月那一套,不愿对家庭、社会负任何责任而已。所以,贾宝玉不是无能,也不是不肖,而是性情使然,言语行事不符合封建家族的要求而已。

二、贾宝玉是否为封建贵族社会的叛逆者

有人从贾宝玉不读四书五经、不参加科考以求做官的态度中,得出了他有“叛逆精神”的结论,我认为,这其实是一种超越时代、阶级的一厢情愿的看法。宝玉作为一个封建贵族家庭的公子哥,他既没有背叛朝廷、皇上,也没有不孝敬父母。至于说反对科举制度,只不过是一个不愿负责任的、不愿也不需要付出努力的公子哥为自己不参加科举考试找的一个借口而已。正如现在的有些官二代、富二代,家庭背景使他们根本无需努力奋斗就能过上无忧无虑的、远超

【篇二:浅论贾宝玉】

贾宝玉

内容提要:贾宝玉在《红楼梦》里面是一个尴尬人,身为男儿身,心是女儿心,是心理的悲剧,另外他的悲剧还体现在他和林黛玉的爱情、薛宝钗的包办婚姻,不幸的人在不幸的世界注定是孤独者。 关键词:贾宝玉 尴尬人 叛逆者 婚姻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赞美了自由爱情,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矛盾生活解释了封建社会由兴到衰的必然规律。

贾宝玉,两个世界里的尴尬人,身为男儿身,心是女儿心,弄得自己“男不男女不女”的悲剧,且得不到认同,确实令人唏嘘感慨。他的身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双性化人格的叠加,作为嫡子,对于贾政夫妇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和依靠,而他“衔玉而生”的神奇出生方式,又给这对夫妇以更大的希望。但叛逆、日常行为失格的宝玉明显让一门心思望子成龙的贾政是十分不满的,因此对贾宝玉一直持疏淡、呵斥、嘲讽之态,即使偶生怜爱之情,也总不忘‘断喝一声’、‘作孽的畜牲! ’、‘叉出去! ’使得宝玉一见贾政,便如‘避猫鼠儿一般’,听到贾政叫唤,心中就‘不觉打了个焦雷’,父子亲情荡然无存。父亲的冷淡和专制,直接导致宝玉对于男性角色的反感,无论是怕还是恨,都严重阻断了父子间正常的情感交流,无法产生亲近感。因此,宝玉在男性的世界是得不到温暖的,最重要得不到父亲男性应有的关爱。贾政这个原本应该成为儿子男性社会化角色成长路上的领路人,无形中却变成了一个阻碍,而传统父权的权威与专断,更是加剧了这种父子亲情的疏离,宝玉不自然地有意无意产生对男性社会的排斥冷淡,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而祖母、母亲给予他的女性的温情和关爱,姐妹、丫鬟们给予他的温柔和陪伴,又加剧了他对于男性角色认同的离心力,表现出来的就是他乐于在内帷中厮混,宁愿沉醉在温柔乡中化灰化烟,而从不考虑自己及家族的未来。虽为男性但没有父辈出于男性的教育和熏陶,自觉不自觉地在心理行为和动机上,越来越偏向女性化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从而使其成为大观园里的宠儿和护花使者。因为女性生来就有一种善良、温柔、细腻、照顾的天性,而这些正是对干涸心田的宝玉的滋润,仿佛久旱逢甘霖。宝玉和大观园的女性们互相照顾、彼此安慰、彼此支持、不求回报,在别人的眼泪里治愈自己的创痛。

贾宝玉,他是封建叛逆者,他厌恶封建仕途道路,尖刻的嘲讽那些热衷仕途之人,称他们是“沽名钓誉”之徒,他一反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丑逼人”贾宝玉的种种叛逆思想,当然被封建正统人物视为“草莽”,他和林黛玉真心相爱,互为知己,但在贾母等人的安排下,被迫与薛宝钗成亲,终因双方思想不同,且无法忘怀精神上的伴侣林黛玉,婚后不久,便出家当和尚了。贾玉玉的叛逆精神不仅表现在他坚决不肯走封建主义人生道路,还表现在他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大胆地提出了挑战。宝玉追求的爱情婚姻也是建立在这种反叛思想的基础上的。他早已将追求婚姻自主和个性解放的思想昭然明世,他在梦中叫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金玉良缘??我偏说?木石姻缘?”。甚至拉着袭人的手把对黛玉的满腔情都倾诉了出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是纯真的,是建

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之上的。他们从小青梅竹马。独有黛玉自幼儿不曾劝他去立身扬名,所以深敬黛玉。当别人提到仕途经济时,宝玉道: 林姑娘从来说过这些混账话吗?要是他也说过这些混账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贾宝玉和林黛玉虽然也闹过一些小磨擦,但最后变得心灵默契 了。她鄙视功名利禄,和宝玉在共同思想基础上产生爱情。当她听到宝玉称赞她不说那些 混账话 时, 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的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的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又何必有 金玉 之论呢?既有 金玉 之论,也该你我有之,又何必来一宝钗呢?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

为我主张.黛玉与宝玉的恋爱由于与封建家庭发生矛盾,注定是个悲剧。

黛玉之所以在贾府住下来,是因为要实现与贾宝玉的 金玉良缘.由于她经常劝贾宝玉追求功名富贵,引起贾宝玉的反感。但她工于心计,处处 随分从时、装愚守拙 ,得到贾府上下人等的赞赏和欢心。 会做人 是她的性格特点,

贾宝玉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集中表现在爱情婚姻方面。封建的婚姻要听从父母之命,取决于家庭的利益。可是贾宝玉一心追求真挚的思想情谊,毫不顾忌家族的利益。他爱林黛玉,因为林黛玉的身世处境和内心品格突出集中地包蕴了生活环境里所有女孩子一切使他感动、使他亲爱的客观与主观的特征。他和林黛玉的相爱,是以含有深刻社会内容的思想感情为基础的。反之,这种爱情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又成为他步步克服自身的劣点和弱点,日益发展他进步的思想性格的主要的支持力量和推动力量。这个以叛逆思想为内核的爱情,遭到封建势力的日益严酷的压迫。按曹雪芹原来的安排,林黛玉将泪尽而逝,贾宝玉将在她去世之后与薛宝钗结婚。薛宝钗的性

格和婚后的生活使他彻底绝望,他终于弃家出走,回到渺茫的虚无之中。 偏偏宝玉又不信那些和尚道士的“金玉奇缘”。冲突与悲剧,就此产生。宝玉的几次砸玉,那一次不是为向黛玉表白心思?她挂有一把錾有“不离不弃,芳龄永继”的金锁,薛姨妈早就放风说∶“你这金锁要拣有玉的方可配”,在贾母、王夫人等的一手操办下,贾宝玉被迫娶薛宝钗为妻。由于双方没有共同的理想与志趣,贾宝玉又无法忘怀知音林黛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和尚去了。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林黛玉对宝玉是一腔真爱—一句“你好我自好,你失我自失。”体现出了黛玉对宝玉的爱,干净而真挚,她们是真正的知心知己。这就是后来宝玉与宝钗步入婚姻、组成家庭后悲剧产生的根源。原因只是因为贾宝玉和林黛玉木石前盟相亲相爱,最终却迫于家中长辈的意愿而屈从于和薛宝钗结婚,陷入了父母包办婚姻,没能坚持新时代自由恋爱的风气,这就叫悲剧?事实上即使是与薛宝钗成亲,也有金玉良缘的基础,也有结婚后贾宝玉见薛宝钗长相俏丽而将心思移过来之说,况且薛宝钗自小也爱恋贾宝玉,只是由于她懂得礼数而将心思掩藏得很好,在这一点上我也认同薛宝钗是个做媳妇的上佳人选。

个人认为,薛宝钗对贾宝玉有深厚的兄妹情,说到爱情,即使有那也是被动的爱。说穿了,她只是想把自己好好地嫁出去。而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