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习题 下载本文

11.一般化学消毒剂在常用浓度下,只对细菌的 有效。对芽胞需要提高消毒剂的 和 方可奏效。

12.影响化学消毒剂消毒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 、 和 等。

13.常用于消毒饮水和游泳池的消毒剂是 和 。 14.生石灰可用于 和 的消毒。 15.酚类消毒剂包括 和 。

三、单选题

1.关于紫外线杀菌不正确的是

A.紫外线杀菌与波长有关;B.紫外线损伤细菌D.NA.构型;C.紫外线的穿透力弱,故对人体无害;D.紫外线适用于空气或物体表面的消毒;E.一般用紫外线灯做紫外线的杀菌处理 2.关于高压蒸汽灭菌法不正确的是

A.灭菌效果最可靠,应用最广;B.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的物品 C.可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D.通常压力为2.05kg/C.m2 E.通常温度为121.3℃ 3.对普通培养基的灭菌,宜采用

A.煮沸法 B.巴氏消毒法 C.流通蒸汽灭菌法 D.高压蒸汽灭菌法 E.间歇灭菌法 4.关于乙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浓度在70~75%时消毒效果好 B.易挥发,需加盖保存,定期调整浓度 C.经常用于皮肤消毒

D.用于体温计浸泡消毒 E.用于粘膜及创伤的消毒 5.欲对血清培养基进行灭菌,宜选用

A.间歇灭菌法 B.巴氏消毒法 C.高压蒸汽灭菌法 D.流通蒸汽灭菌法 E.紫外线照射法

6.杀灭细菌芽胞最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是

A.紫外线照射 B.干烤灭菌法 C.间歇灭菌法 D.流通蒸汽灭菌法 E.高压蒸汽灭菌法 7.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

A.高压蒸汽灭菌法 B.流通蒸汽法 C.间歇灭菌法 D.巴氏消毒法 E.煮沸法 8.酒精消毒最适宜浓度是

A.100% B.95% C.75% D.50% E.30% 9.关于紫外线,下述哪项不正确

A.能干扰D.NA.合成 B.消毒效果与作用时间有关 C.常用于空气,物品表面消毒 D.对眼和皮肤有刺激作用 E.穿透力强 10.关于消毒剂作用原理是

A.使菌体蛋白变性 B.使菌体蛋白凝固 C.使菌体酶失去活性 D.破坏细菌细胞膜 E.以上均正确

11.紫外线杀菌原理是

A.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 B.使菌体蛋白变性凝固 C.破坏D.NA.构型 D.影响细胞膜通透性

E.与细菌核蛋白结合

12.血清,抗毒素等可用下列哪种方法除菌

A.加热56℃30min B.紫外线照射 C.滤菌器过滤 D.高压蒸汽灭菌 E.巴氏消毒法 13.判断消毒灭菌是否彻底的主要依据是

A.繁殖体被完全消灭 B.芽胞被完全消灭 C.鞭毛蛋白变性 D.菌体D.NA.变性 E.以上都不是

14.引起菌群失调症的原因是( )

A.生态制剂的大量使用;B.正常菌群的遗传特性明显改变;C. 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明显改变

D.正常菌群的增殖方式明显改变; E. 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明显改变 15.关于正常菌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一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B.肠道内的痢疾杆菌可产生碱性物质拮抗其他细菌;

C.口腔中的正常菌群主要是需氧菌;D.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E.在人的一生中,正常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保持稳定 16.关于菌群失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菌群失调进一步发展,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症就可称为菌群失调症; B. 菌群失调症又称为菌群交替或二重感染; C. 长期使用抗生素会改变正常菌群成员的耐药性,从而引起菌群失调症; D.可使用生态制剂治疗菌群失调症;E.内分泌紊乱也会引起菌群失调症; 17.实验室常用干烤法灭菌的器材是( )

A.玻璃器皿;B.移液器头;C.滤菌器;D.手术刀、剪;E.橡皮手套 18.关于煮沸消毒法,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煮沸100℃5分钟可杀死细菌繁殖体;B.可用于一般外科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的消毒;

C.水中加入1-2%碳酸氢钠,可提高沸点到105℃;D.常用于食具消毒; E.不足以杀死所有细菌。

19.杀灭物体表面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 ) A.灭菌;B.防腐;C.无菌操作;D.消毒;E.无菌 20.新洁尔灭用于皮肤表面消毒的常用浓度是( )

A.0.01~0.05%;B.0.05~0.1%;C.1~5%;D.10%;E.2%

四、问答题

1.试述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2.试述湿热灭菌的原理和种类

3.简述肠道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

4.什么是菌群失调与菌群失调症,其机制如何?

第3章 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测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答案

1.消毒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杀死细菌芽胞的方法,如注射使用的酒精。

2.灭菌:杀灭物体所有上病原微生物(包括病原体、非病原体,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法。要求比消毒高。

3.防腐:防止、抑制体外细菌生长繁殖方法,细菌一般不死亡。如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 4.无菌:指物体中或物体表面不存在活菌的状态。

5.无菌操作:指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它物品的操作方法。医疗中的手术、介入治疗等。 6.正常菌群:是定居于人体表和开放性腔道中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群。 7.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之间的数量和组成发生明显的改变即为菌群失调,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

二、填空题答案

1.破坏菌体蛋白,抑制或干扰细菌的酶系统和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 2.烧灼法,干烤法,焚烧法。

3.牛奶和酒类。

4.煮沸法,巴氏消毒法,高压蒸气灭菌法,间歇灭菌法,流通蒸气消毒法。 5.干扰细菌D.NA.合成,变异和死亡。 6.保护,减弱

7. 高压蒸气灭菌法。 8. 紫外线消毒。 9.硝酸银 10.龙胆紫。

11.繁殖体,浓度,作用时间。

12.浓度和作用时间,微生物的种类与数量,环境中有机物对消毒剂的影响,消毒剂之间的拮抗。

13.氯,漂白粉 14.排泄物,地面 15.石炭酸,来苏儿 三、单选题答案

1.C. 2.D. 3.D. 4.E. 5.A. 6.E. 7.A. 8.C. 9.E. 10.E.

11.C 12.C 13.B 14.E 15.A 16.E 17.A 18.E 19.D 20.B 四、问答题

1.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1)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消毒剂浓度越大,作用的时间越长,杀菌效果就越好。但

应注意例外,酒精在70~75%时杀菌的效果最强,而其浓度过高,会使菌体表面的蛋白迅速凝固,使酒精无法渗入菌体内部发挥作用。

(2)温度和酸碱度:通常温度升高,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也增强。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也与酸

碱度有关。不同消毒剂有不同的最适酸碱度,如酚类消毒剂在酸性环境中的效果比较好。另外,细菌在适宜的酸碱度抵抗力较强,如果偏离其最适的酸碱度,细菌就很容易被杀死。

(3)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种类的细菌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不同,细菌的数量越大,所需

的消毒剂浓度就越高,作用时间就越长。所以应根据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来选择消毒剂的种类和浓度。

(4)环境中的有机物和其他拮抗物的影响:不同的化学消毒剂有其各自的拮抗物质。细菌

也经常与血液、痰液和脓液等有机物混合在一起。这些混杂物可和消毒剂结合,从而影响化学消毒剂的杀菌作用。 2.试述湿热灭菌的原理和种类

原理:使细菌菌体蛋白质凝固和变性;使细菌核酸降解;使细菌的胞浆膜损伤。 类别:

(1)煮沸法:煮沸10分钟可达到消毒的目的,若需杀死芽孢,应延长时间至1-3小时。可

用于外科器械、注射器、胶管等的消毒。

(2)流通蒸汽灭菌法:是在常压下用100℃的水蒸气进行消毒,通常10-15分钟可杀死细

菌的繁殖体,但不保证杀死芽孢。 (1) 间歇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能够杀死细菌所有的繁殖体和芽孢,主

要用于不耐热的物质,如某些营养培养基的灭菌。 (2)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灭菌效果最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通常压力为

2

1.05kg/cm,温度为121.3℃,持续15-30分钟。可杀死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该方法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物品的灭菌,如生理盐水、普通培养基手术器械等。

(3) 巴氏消毒法:加热61.1-68.8℃30分钟或者71.7℃15-30秒,可杀死物品中的病原菌

和杂技菌,而不破坏物品的质量。如牛奶和酒类的消毒。 3.简述肠道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

(1)防御外来致病菌:如组成人体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学屏障,阻止病原体的入侵

和粘附。正常菌群的酸性代谢产物,造成肠内酸性环境,抑制病原体生长。

(2)营养作用:参与宿主的营养代谢及吸收。合成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如烟酸、生物素、

泛酸等。

(3)免疫作用: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作为非特异性抗原来

刺激机体的免疫应答;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 (4)抗肿瘤作用:能产生一些酶类代谢产物作用于致癌物质;抑制硝胺的合成或降解硝胺;

作为抗原或免疫佐剂,刺激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 4.什么是菌群失调与菌群失调症,其机制如何?

正常菌群、宿主与外界环境之间以及正常菌群各成员之间,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正常菌群的组成和数量发生明显变化就出现了菌群失调,若进一步发展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症,就称之为菌群失调症。机制有:

(1)长期使用抗生素,特别是长期使用广谱看抗生素,在抑制致病菌的同时也抑制了正常

菌群中的敏感菌,使耐药菌过度增殖,出现菌群失调。

(2)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内分泌失调:恶性肿瘤、长期糖尿病等疾病使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

低下,导致正常菌群中某些菌过度生长,形成菌群失调。

第6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感染 2.侵袭力 3.毒血症 4.败血症 5.带菌者 6.内毒素 7.外毒素 8.菌血症

9.脓毒血症 10.类毒素 11.菌群失调 12.条件致病菌 13.致病菌 14.细菌毒力 15.侵袭力

16.医院内源性感染 17.医院感染 18.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 19.医源性感染 20.非特异性免疫

二.填空题

1.病原菌的致病性与其具有的毒力,侵入的 及 有密切关系。 2.细菌的毒力是由 和 决定的.

3.细菌的侵袭力是由 、 和 构成. 4.内毒素是 菌细胞壁中的 成分. 5.内毒素是由脂质A, 和 组成.

6.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是 ,菌体抗原(O抗原)是 . 7.类毒素是由 经甲醛处理制备而成,可刺激机体产生 . 8.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 ,可用甲醛处理制备 . 9.根据外毒素的作用机理不同,可将外毒素分为 , 和肠毒素. 10.抗毒素可由 或 刺激机体产生.

11.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主要有皮肤与粘膜屏障, 和 .

12.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后的结果有 吞噬与 吞噬两种. 13.内毒素的毒性作用有 , , , 。 14.目前所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 .

15.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有 , 等. 16.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有 , . 17.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细菌结构有 等.

18.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与 , , 等有密切关系.

19.细菌侵袭性酶有 , , 等 20.定居于人 和 中的微生物群叫做正常菌群.

21.医院内感染的方式包括 、 和 。

三.单项选择题

1.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

A.荚膜 B.菌毛 C.异染颗粒 D.脂多糖 E.磷壁酸 2.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性无关的是

A.毒素 B.血浆凝固酶 C.热原质 D.细菌素 E.透明质酸酶 3.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

A.荚膜 B.菌毛 C.血浆凝固酶 D.芽胞 E.透明质酸酶 4.具有粘附作用的细菌结构是

A.鞭毛 B.普通菌毛 C.荚膜 D.性菌毛 E.芽胞 5.革兰阳性菌类似菌毛作用的成分是

A.肽聚糖 B.M蛋白 C.膜磷壁酸 D.壁磷壁酸 E.SPA 6.有助于细菌在体内扩散的物质是

A.菌毛 B.荚膜 C.M蛋白 D.血浆凝固酶 E.透明质酸酶 7.细菌内毒素的 成分是

A.H抗原 B.肽聚糖 C.O抗原 D.荚膜多糖 E.脂多糖 8.内毒素的中心成分是

A.特异性多糖 B.脂多糖 C.核心多糖 D.脂质A E.脂蛋白 9.内毒素不具有的 毒性作用是

A.食物中毒 B.发热 C.休克 D.DIC E.白细胞反应 10.关于内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一项是

A.来源于革兰阴性菌 B.能用甲醛脱毒制成类毒素 C.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D.性质稳定,耐热

E.只有当菌体死亡裂解后才释放出来 11.关于外毒素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多由革兰阳性菌产生 B.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C.耐热,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仍不能将其破坏

D.经甲醛处理可制备成类毒素 E.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 12.外毒素的特点之一是

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可制备成类毒素 C.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 D.化学组成是脂多糖 E.耐热

13.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A.破伤风痉挛毒素 B.霍乱肠毒素 C.白喉外毒素 D.肉毒毒素 E.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14.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

A.伤寒沙门菌 B.霍乱弧菌 C.肉毒梭菌 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脑膜炎奈氏菌 15.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