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习题 下载本文

6.碱,碱性琼脂平板培养基。 7 ATP,cAMP。

8.水或食物,鞭毛、菌毛和霍乱肠毒素。 三、单选题

1.D 2.C 3.D 4.C 5.E 四、问答题

1.请简要说明霍乱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霍乱属于烈性传染病。若遇到可疑霍乱患者,应采集“米泔水”样粪便或呕吐物快速送检,以便尽早确诊,及时隔离治疗。

(1)直接涂片镜检:悬滴法检查有无“鱼群”样排列、运动活拨的细菌。样本中加入抗血

清后,运动消失。革兰染色为阴性。 (2)分离培养与鉴定:

2.请简述霍乱肠毒素的组成及致病机制。

霍乱肠毒素为不耐热的外毒素,是霍乱弧菌重要的致病因素。一个毒素分子由一个A亚单位和4-6个B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是毒性亚单位,分为A1和A2两个组分;其中A1具有酶活性,为毒性成分。B亚单位是结合亚单位。当B亚单位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GM1神经节苷脂结合时,毒素分子变构,A亚单位进入细胞,其A1链作用于腺苷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大量的cAMP作用于肠黏膜细胞,使其过度分泌钾、钠、碳酸离子及水,导致剧烈的腹泻,从而使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血容量明显减少,导致微循环衰竭、电介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病人可因肾衰而死亡。

第11章 厌氧性细菌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汹涌发酵 2.破伤风抗毒素(TAT) 3.厌氧性细菌 二.填空

1.破伤风杆菌是机体正常菌群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主要寄生在人体的 部位。 2.破伤风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 部位,使菌体呈 状。 3.破伤风类毒素是破伤风外毒素经 处理后, 消失而 完整的人工主动免疫制剂。

4.破伤风的治疗应给予注射 中和游离的毒素以及大剂量 杀伤繁殖体的破伤风杆菌。

5.破伤风痉挛毒素作用部位是 ,作用机理是 。 6.破伤风杆菌可产生 和 两种毒素。

7.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主要对象是儿童、 和 。 8.DPT三联疫苗是由 、 和 三种成分组成。 9.肉毒杆菌主要通过 感染,引起以 为主要症状的肉毒中毒。 10.肉毒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 部位,使菌体形成 状。

11.产气荚膜杆菌在血平板上形成 溶血环,在牛乳培养基中出现 现象。

12.产气荚膜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的 部位,比菌体 。

13.破伤风杆菌经 感染 ,其感染条件是伤口要具备 .致病因素是 .

14.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生物毒素是 .

15.在无芽胞厌氧菌感染中,以 最常见 ,临床分离的厌氧菌70%~80%是该菌 . 16.破伤风感染条件是 、 和 。 三.A型选择题

1.长期使用抗生素易引起

A.无芽胞厌氧菌感染; B.厌氧芽胞杆菌感染; C.病毒感染; D.缺陷病毒感染; E.梅毒螺旋体感染

2.以下关于厌氧芽胞杆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厌氧芽胞杆菌属于厌氧芽胞梭菌属; B.多数为病原菌,少数为腐生菌; C.内、外毒素同时致病; D.多引起内源性感染; E.繁殖体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细菌 3. 注射TAT的目的是

A.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 B.对可疑破伤风患者治疗及紧急预防; C.杀灭伤口中繁殖体的破伤风杆菌; D.主要用于儿童的预防接种; E.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毒素 4.血平板上形成双层溶血环的细菌是

A.葡萄球菌; B.肺炎球菌; C.破伤风杆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白喉杆菌 5.引起气性坏疽的细菌是

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肉毒杆菌; C.炭疽杆菌; D.分枝杆菌; E. 产气荚膜杆菌 6.疱肉培养基可用来培养

A.枯草杆菌; B.炭疽杆菌; C.百日咳杆菌; D. 产气荚膜杆菌; E.流感嗜血杆菌 7.肉毒毒素的特点是

A.可被肠道蛋白酶水解; B.引起肌肉强直性收缩; C.引起肌肉大块坏死; D.主要经过消化道吸收; E.细菌生活状态下释放 8.肉毒梭菌的芽胞特点是

A.椭圆形 ,位于菌体顶端; B.椭圆形 ,位于菌体次极端; C.正圆形 ,位于菌体顶端; D. 正圆形 ,位于菌体次极端; E. 椭圆形 ,小于菌体 9.肉毒毒素的作用部位是

A.脊髓前脚; B.脊髓后脚; C.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 D.呕吐中枢; E.血管内皮 10. 肉毒毒素的致病机制是

A.抑制细胞蛋白质合成; B.阻碍乙酰胆碱释放; C.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D.与Ab Fc段非特异性结合; E.破坏CD4 T细胞 11. 高倍镜下形成"汤勺状"的细菌是

A.白喉杆菌; B.枯草杆菌; C.炭疽杆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肉毒梭菌 12. 肉毒病的感染途径是

A.食用污染食物;B.污染伤口;C.节肢动物叮咬;D.吸入污染的空气;E.接触肉毒患者的用品 13. 人体肠道正常菌群中占绝对优势的细菌是

A.大肠杆菌; B.无芽胞厌氧菌; C.链球菌; D.变形杆菌; E.白色念珠菌 14. 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应用

A.抗生素; B.抗毒素; C.类毒素; D.细菌素; E.破伤风菌苗 15. 关于厌氧芽胞杆菌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均为革兰阳性杆菌;B.都能形成芽胞;C.都能通过伤口感染; D.都是厌氧菌;E.主要分布于土壤

16. 关于产气荚膜杆菌的致病性 ,正确的是

A.可引起严重的创伤感染;B.以组织气肿、水肿、坏死为主要病理表现; C.致病因素为毒素和酶;D.可致食物中毒; E.以上均对 17. 下列哪项不是肉毒梭菌的特点

A.肉毒毒素是毒性最强的物质;B.肉毒毒素作用于胆碱能神经末梢,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 C.食入含有肉毒毒素的食物致病;D.革兰染色阳性,形成芽胞,有荚膜;E.肉毒中毒死亡率高 18. 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破伤风的机制是

A.中和游离的外毒素; D.中和与神经细胞结合的外毒素; C.抑制破伤风杆菌生长; D.在补体参与下溶解破坏破伤风杆菌; E.减轻临床症状 19. 正常情况下无芽胞厌氧菌不存在的部位是

A.子宫腔; B.尿道; C.肠道; D.阴道; E.上呼吸道 20. 下列能产生细胞毒物质的细菌是( )

A.破伤风杆菌; B.结核杆菌; C.幽门螺杆菌; D.产气荚膜杆菌; E.肉毒梭菌 四、问答题

1.试述破伤风杆菌的感染条件、致病机制和防治原则 . 2.试述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 . 3.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特征包括哪些? 4.简述肉毒梭菌的致病机理 .

第11章 厌氧性细菌测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汹涌发酵:产气荚膜梭菌在牛乳培养基中生长时发酵乳糖产酸,使酪蛋白凝固,同时产生大量气体将凝固的酪蛋白冲碎,并将封闭的凡士林冲至试管口的现象.

2.破伤风抗毒素(TAT):可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的抗血清.主要用于破伤风感染的治疗和紧急预防.

+

3.厌氧性细菌:是一类必须在无氧或氧化还原电势低的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主要包括:G

+-+-芽孢梭菌、G无芽孢杆菌、G无芽孢杆菌、G球菌、G球菌。

二、填空 1.肠道。

2.顶端,鼓槌。

3.3%甲醛,毒性,抗原性。 4. 破伤风抗毒素,青霉素。

5.脊髓前角,封闭抑制性神经介质释放。 6.α溶血素,破伤风痉挛毒素。 7.军人和极易受外伤人员。

8.白喉类毒素、百日咳死疫苗和破伤风类毒素。 9.消化道,肌肉麻痹。 10.次极端,网球拍。 11.双,汹涌发酵。 12.次极端,小。

13伤口,厌氧环境.破伤风痉挛毒素. 14.肉毒毒素. 15.脆弱类杆菌.

16.窄而深的伤口、局部组织供血不足和混合有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感染。 三.单选题

1.A 2.D 3.B 4.D 5.E 6.D 7.D 8.B 9.C 10.B 11.E 12.A 13.B 14.B 15.C 16.E 17.D 18.A 19.A 20.B 四、问答题

1.试述破伤风杆菌的感染条件、致病机制和防治原则 .

(1)感染条件:破伤风梭菌是一种非侵袭性细菌,芽孢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一般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存在窄而深的伤口,或伴有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同时感染,或坏死组织多、泥土或异物污染伤口而形成局部缺血,缺氧。造成局部厌氧环境,有利于破伤风梭菌

的繁殖。

(2)致病机制:破伤风梭菌感染易感伤口后,芽孢发芽成繁殖体,在局部繁殖并释放破伤风痉挛毒素及破伤风溶血素。前者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封闭了抑制性神经介质,导致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出现角弓反张(破伤风特有的症状)。

(3)防治原则:由于破伤风痉挛毒素能迅速与神经组织发生不可逆性结合,故一旦发病治疗困难,所以预防尤为重要。如遇到可疑伤口应做到清创、扩创,同时使用大剂量青霉素抑制细菌繁殖。用破伤风抗毒素对患者进行紧急预防,对已发病的人要进行特异性治疗。易感人群如儿童、军人和易受外伤人群应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儿童应采用白百破三联疫苗进行接种预防。

2.试述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 .

(1)机械性或病理性损伤。由于手术、拔牙、肠穿孔等屏障功能手损,细菌侵入非正常寄居组织。(2)菌群失调。(3)局部或全身免疫力下降。(4)局部厌氧环境的形成。 3.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特征包括哪些?

(1)发生在口腔、鼻咽部、胸腔、腹腔、盆腔的感染及其他深部脓肿。(2)分泌物带血或呈黑色,有恶臭。(3)血培养阴性的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等。(4)分泌物直接镜检有菌,但一般培养无菌生长。(5)使用氨基甙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治疗无效。

4.简述肉毒梭菌的致病机理

肉毒梭菌在厌氧条件下能产生毒性极强的肉毒毒素,主要随污染的食品经消化道吸收经血液或淋巴液作用于中枢神经核及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阻碍乙酰胆碱释放,影响神经冲动的传递,导致肌肉迟缓性麻痹。

第14章 分枝杆菌属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卡介苗(BCG) 2.抗酸杆菌(acid-fast bacilli) 3.结核菌素试验 4.旧结核菌素(OT)

二、填空题

1.引起人类结核病的结核杆菌主要包括 和 .

2.分离培养结核杆菌常用 培养基 ,形成菌落的时间需 . 3.结核杆菌常用 染色 ,呈 色.

4.结核杆菌对干燥、 和 抵抗力较强 ,但对 、 、 较敏感 .

5.结核杆菌与致病有关的类脂主要有 、 、 、 . 6.结核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有 、 、 等 .最常见的结核病为 .抗结核免疫为 ,属于 .

7.结核菌素有 和 两种 .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说明 ;预防结核病可接种 .

8.结核杆菌对湿热较敏感 ,在液体中加热 ℃ min即可杀死 . 9.卡介苗是用 菌制备而成的 疫苗. 10.卡介苗接种对象主要是 和 . 三、单选题

1.下列细菌中繁殖最慢的是

A.大肠埃希菌; B.丙型链球菌; C.脑膜炎奈瑟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肺炎链球菌

2.在液体培养基中形成菌膜生长的细菌是

A.变形杆菌; B.布氏杆菌; C.肉毒梭菌; D.结核杆菌; E.产气荚膜杆菌 3.结核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

A.沙保培养基; B.罗氏培养基; C.疱肉培养基; D.巧克力色培养基; E.亚碲酸钾培养基

4.细胞壁含脂类最多的细菌是

A.结核杆菌 B.白喉棒状杆菌; C.衣氏放线菌; D.霍乱弧菌; E.幽门螺杆菌 5. 与结核杆菌抗酸性有关的成分是

A.索状因子; B.磷脂; C.分枝菌酸; D.蜡脂D; E.硫酸脑苷脂 6.结核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 ,不可能的是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破损的皮肤; D.泌尿道; E.节肢动物的叮咬 7.不以内毒素或外毒素为致病物质的细菌是

A.白喉棒状杆菌; B.炭疽杆菌; C.结核杆菌; D.绿脓假单胞杆菌; E.布氏杆菌

8.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特点是

A.以体液和细胞免疫并重; B.以体液免疫为主; C.为有菌免疫; D.不能通过人工主动免疫获得; E.可引起I型超敏反应 9. 卡介苗是

A.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 B.加热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 C.发生了抗原变异的牛型结核杆菌; D.保持免疫原性 ,减毒的活的牛型结核杆菌; E. 保持免疫原性 ,减毒的活的人型结核杆菌; 10. 卡介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

A.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B.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 C.严重结核病人 , 结核菌素试验阴性患者;

D.新生儿和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 E.C+D 11. 有关结核菌素试验 ,下述错误的是

A.属于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 B.可检测机体对结核杆菌的免疫状况; C.皮肤反应程度以局部红肿 ,硬结的直径为标准; D.可检测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E.12—18小时观察结果

12. 结核菌素试验为阳性反应 ,下述情况可能错误的是

A.表明机体已感染过结核杆菌; B.表明机体接种卡介苗成功; C.表明机体对结核杆菌有一定的特异性免疫; D.表明机体对结核杆菌有迟发型超敏反应; E. 表明机体对结核杆菌无免疫力

13. 从痰中检出具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细菌是

A.表皮葡萄球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C.甲型溶血型链球菌; D.脑膜炎奈瑟菌; E.结核杆菌

14. 下列各细菌细胞壁中含脂量最多的是

A.结核杆菌; B.白喉杆菌; C.放线菌; D.霍乱弧菌; E.幽门螺杆菌 15. 关于结合分枝杆菌生物学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专性需氧;B.抗酸染色呈红色;C.菌落表面粗糙呈菜花状;D.耐酸碱;E.耐煮沸,100℃,15分钟才死亡

16. 下列各成分与结核杆菌的致病性有关 ,除外的是

A.结核杆菌索状因子; B.磷脂; C.结核杆菌内毒素; D.蜡脂D; E.硫酸脑苷脂 17. 关于结核菌素试验 ,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可用来选择卡介苗接种对象; B.检测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状况; C.作为婴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