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综合题答案(Word版) 下载本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综合性学习综合题答案(Word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 综合性学习练习 1.请你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1)请你为漫画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漫画的主要内容。 (3)请就漫画所反映的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 (1)示例1:孝子“孝”谁;示例2:孝子不孝;示例3:“孝子”很忙;示例4:如此“孝”道

(2)示例:有一个人身穿印有“孝”的文化衫,一边遛狗,一边给妈妈打电话说:“妈,我正在遛狗,没空陪你。”

(3)示例: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定要把这一美德发扬光大。不能像漫画中的人一样孝顺父母只流于形式,只限于口头儿。我们要多陪父母聊天,帮他们做家务。

【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学生拟写题目的能力。认真观察漫画,抓住漫画的一些明显特征来拟题。本题抓住漫画中人物衣服上边的“孝”字和她与母亲通话的内容来拟写题目。比如,如此“孝”道,实不应该。

(2)这道题考查概括漫画主要内容的能力。认真观察漫画我们可以得知,一个身穿带“孝”字衣服的年轻男子,正在满头大汗的遛狗,同时在和母亲打电话:“妈,我正在遛狗,没空陪你。”

(3)这道题考查针对漫画谈感悟启示。我们先要明确漫画的寓意。这幅漫画主要讽刺了那些把“孝道”挂在嘴边,印在身上来标榜自己是孝子的人,很多时候流于形式,宁愿遛自己的宠物狗,也不愿意陪伴父母的这种假孝道。因此,启示主要是针对这种行为,我们应该怎么做。比如,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尽孝道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多陪伴父母,多关心他们,帮他们做做家务,让他们感受到老年的幸福和温馨。

故答案为:⑴ 示例1:孝子“孝”谁;示例2:孝子不孝;示例3:“孝子”很忙;示例4:如此“孝”道

⑵ 示例:有一个人身穿印有“孝”的文化衫,一边遛狗,一边给妈妈打电话说:“妈,我正在遛狗,没空陪你。”

⑶ 示例: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一定要把这一美德发扬光大。不能像漫画中的人一样孝顺父母只流于形式,只限于口头儿。我们要多陪父母聊天,帮他们做家

务。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拟写标题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 认真观察图画,抓住图画的关键信息及文字,把握准确主题,注意语言的简洁。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漫画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仔细观察,注意图中的画面内容,文字,注意概括的语言要简洁,流畅。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漫画主旨的理解和感悟。要求考生结合图画中的主题,画面的内容,结合生活体验进行回答。

2.在语文学习的旅程中,我们可以感受自然山水的魅力,可以品味名胜古迹的意蕴…… (1)仿照所给句子,写两句话。

春天其实是个好季节。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生机勃勃;假如我是________,我________;假如我是________,我________。

(2)在我国许多旅游胜地,精彩的对联比比皆是,自成一道风景。下面这剖对联来自武汉蛇山之巅的黄鹤楼,上联已给出,下联有待整理,请将整理后的下联填到横线上。 红 画廊 映 山枫 长 上联:楼月共随江浪白 下联:________

【答案】 (1)音乐家;就要做出一首乐曲,来讴歌它的红情绿意;画家;就要用各种长短不一的画笔,描绘出它的鸟语花香 (2)山枫长映画廊红

【解析】【分析】(1)本题要求仿写,仿写的关键是要找到仿点,假如我是诗人,我就要写一首长诗来赞美它的生机勃勃,这句话的内容是赞美春天。这句话假定是一个诗人,诗人用诗歌颂春天。可以把自己假设成画家,画家用画笔描绘春天的美;还可以把自己假设成音乐家, 音乐家用乐曲来讴歌春天。

(2)根据上下联字数相同、词性相同、内容相关、平仄相对的原则,上联楼月共随江浪白,意思是皎洁的月色洒下来,黄鹤楼和长江都是一片洁白。其中“白”是因为“月”。 那么下联的“红”是因为“枫”,就要把这两个字放在相应位置上。因为“红”只能放在句末,“山枫”只能放在句首,画廊应在红的前面,“共”是限制“随”的,那么,“长”和“映”也应该是长映。根据以上分析,这首对联的下联应为:山枫长映画廊红 。

故答案为:⑴音乐家;就要做出一首乐曲,来讴歌它的红情绿意;画家;就要用各种长短不一的画笔,描绘出它的鸟语花香 ⑵ 山枫长映画廊红

【点评】⑴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仿写”题要四注意:①话题:是沿用原来话题,还是变换话题。②修辞:题干对修辞有无限制,例句使用了何种修辞。③句式:主要审清例句是单句还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属何种复句,仿写句子要与例句尽最大可能保持一致。④内容:例句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有何内在联系,这对仿写句的内容隐含了哪些要求。如果是仿写语段的某一部分,续写语段,那就要求仿写句不仅要与被仿写部分在句式结构、思想内容等

⑵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要求是: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

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②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diàn下来了,沉diàn在最嫩最小的花包里。③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不住笑)________绽开似的。④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想摘一朵,凑上去。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划线的字注音。 diàn

________ ________

绽开

沉________ 最嫩

(2)将第②句中的一个错别字改正过来。

(3)根据所给的意思,在第③句横线处填上一个成语。 (4)调整第④句的语序。 【答案】 (1)淀;nèn;zhàn (2)“包”改为“苞”。 (3)忍俊不禁

(4)“凑上去”和“想摘一朵”互换位置。

【解析】【分析】(1)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如“沉淀”从溶液中分离出的沉淀物;把溶液中不易溶解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注意据义定形。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嫩”:初生而柔弱;幼稚,不老练。读“nèn”,注意据义定音。 (2)字形题的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如“花苞”都是上下结构的字,造字法为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3)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成语含义的把握,对成语字眼的记忆。根据成语含义去推断应是哪个成语。如忍不住笑的意思可概括为“忍俊不禁”这一成语。

(4)“我想摘一朵,凑上去”显然是语序不当。注意其先后顺序。改为“我凑上去,想摘一朵”即可。

故答案为:⑴ 淀 ; nèn ; zhàn ⑵ “包”改为“苞”。 ⑶ 忍俊不禁

⑷ “凑上去”和“想摘一朵”互换位置。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⑵本题考查易错字的把握,注意同音字的辨析。

⑶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注意根据释义明确涉及的成语。 ⑷本题考查语序的把握,注意结合句意揣摩动作的先后。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行走在文字的世界里,犹如打开了人间最美的画卷。

春天,文字就是那xī lì(①)的春雨,________着huā tuán jǐn cù(②)的江南;夏季,文字是那在jìng mì(③)的夜里吟唱的蟋蟀,守望着露水的黎明;深秋,文字就是那似火的红枫,尽情绽放zhù xù(④)了一夏的热情,________着生命里最精彩的片段;寒冬,文字就是如约莅临的漫天雪花,用期盼________了岁月无边的清寒。 文字如心,浅笔静开,相约于文字,________出生命最美的花环。 (1)阅读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给文中空缺处词语依次选择恰当的一项是( ) A.润湿 收获 编织 覆盖 B.收获 覆盖 润湿 编织 C.润湿 覆盖 编织 收获 D.润湿 收获 覆盖 编织

【答案】 (1)淅沥;花团锦簇;静谧;贮蓄 (2)D

【解析】【分析】(1)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判断出来。注意“淅沥”的偏旁,“静谧”的“谧”以及“贮蓄”的写法。

(2)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理解和根据上下文填空的能力,要求平时多积累以及多练习,并且在做题的时候结合上下文仔细辨析词语的意思,再确定具体的词汇。题中“春雨”应和“润湿”搭配,“秋天”意味着“收获”,“雪花”与“覆盖”搭配,“花环”则需要“编织”。故选D。 故答案为:⑴淅沥;花团锦簇;静谧;贮蓄; ⑵D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了解词意,结合句子进行判断选择,注意平时的积累和训练。

5.按要求修改下面习作。

院子口的梧桐树

奶奶不曾没有上过一天学,斗大的字不识一个。但在我看来,她却满腹经纶,尤其是奶奶自编自创的那些童谣,一直流淌在我童年记忆的长河里。

夏日的燥热刚刚退去,月上中天,皎洁温柔,柔和的月光把夜晚烘托出一片平静与祥和。每晚睡觉前,院子口的那棵梧桐树下,年幼的我依偎在奶奶的怀抱中,奶奶一边用手拍着我,一边念叨着:

“娃娃乖,穿花鞋,花鞋哪?猫拉了,貓哪?上树啦。”

月光越来越淡,薄得几乎透明。奶奶一遍又一遍不知瘦倦念叨着,奶奶的童谣犹如一支

催眠曲,伴我入眠,直到我酣然入睡……。

(1)第一段中有一个病句,修改意见:________。 (2)最后一段有一处标点错误,修改意见:________。

(3)此标题不太恰当,请结合文意改写一个标题,并说说这样改写的理由。 【答案】 (1)删去“不曾”或者“没有” (2)删去“……”或“。” (3)标题:《奶奶的童谣》

理由:本文文意主要写奶奶在我童年时为我念童谣的美好回忆,表达对奶奶的爱,院子口的梧桐树并不是本文的主要描写对象,与全文文意也没有太大关系,所以改为《奶奶的童谣》更有利于表达感情。

【解析】【分析】(1)第一段第一句中“不曾”“没有”表达的是一个意思,都是没有的意思,属于病句里的词语重复,删去其中一个即可。

(2)省略号后面不可以加句号,因为,省略号已经是标点符号了,再加就重复了。 (3)根据本文文意,本文的写作对象是奶奶,从头到尾都在回忆童年时奶奶给“我”编歌谣,念歌谣的美好情景。所以《奶奶的歌谣》更符合文意。 故答案为:⑴删去“不曾”或者“没有” ⑵删去“……”或“。” ⑶标题:《奶奶的童谣》

理由:本文文意主要写奶奶在我童年时为我念童谣的美好回忆,表达对奶奶的爱,院子口的梧桐树并不是本文的主要描写对象,与全文文意也没有太大关系,所以改为《奶奶的童谣》更有利于表达感情。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病句的修改能力。考生在平时要掌握病句的基本类型和修改的基本方法。

⑵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作文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和书写位置,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标题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所拟标题要概括文意,简洁、准确。

6.“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走进春天,去寻觅春的芳踪。

(1)【赏春景】春天到了,小明同学去踏春,欣赏春天的美景,拍摄了三张照片,想要各用一个成语给照片取题目,请你帮他从下列成语中选择恰当的成语。 备用成语:A.春暖花开 B.桃李芬芳 C.春回大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描春色】请联系全诗,仿照划画线的诗句,将下面这首小诗补充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