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经济学答案 下载本文

一、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100 分。) 1.

请以“政府支出绩效评价”为主题,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

a.自拟题目;

b.任选角度和方向进行阐述;

c.论述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举例论证;

d.不得抄袭,如需引用或借鉴他人成果,请用尾注标明; e.字数不得少于1000字。

提示:答题框内不能输入超过2000个字符。如果超过2000字符,请使用附件上传功能。

答题要点:目前,各国政府在分析政府支出绩效时,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成本—收益”分析法。所谓“成本—收益”分析法,是为政府支出项目或服务等提出实现建设目标的若干备选方案,并详细列出各种备选方案的边际社会成本和边际社会收益,以便分析比较项目或服务所带来的效益,并最终选择出最优的项目方案。(2分)成本—收益分析法自20世纪40年代出现以来,就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青睐。但是,在政府支出方面,由于相当多的政府支出的成本与收益都难以准确衡量,甚至有些就压根无法衡量,因此成本—收益分析的使用范围就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总的来说,在政府支出方面,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仍然可以获得良好的绩效。(4分)(2)最低费用选择法。与成本收益分析法相比,最低费用选择法主要表现在不必使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政府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需要计算所有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且把所花费的成本最低作为政府支出项目择优选择方案的基本标准,在所有备选方案中,哪一个方案成本最低,就成为政府支出项目方案的首选方案。(3分)一般地,最低费用选择法被运用于政治、国防、文化、卫生等政府公共支出项目。实际上,对使用最低费用选择法来确定政府支出项目的最佳方案,从技术上看已经没有太大困难,而真正的困难在于所有备选方案的确定。因为,这里提出的备选方案应能无差别地实现同一个目标,要做到这一点,可能并不容易。(4分)(3)公共定价法。对政府来说,由于其提供了大量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排他性物品”,那么,这些物品(和服务)也同样就涉及与其他商品和服务一样的问题,即价格的确定。这种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排他性物品”的定价问题,就是所谓的公共定价。(2分)从定价政策来看,公共定价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纯公共定价,二是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1分)政府通过公共定价方法,目的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更重要的是使这些物品和服务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益。(4分)

2、请以“税负转嫁的效应”为主题,理论联系实际撰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

a.自拟题目;

b.任选角度和方向进行阐述;

c.论述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举例论证;

d.不得抄袭,如需引用或借鉴他人成果,请用尾注标明; e.字数不得少于1000字。

税负转嫁作为一种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3分)(2)税负转嫁是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对税收负担的一种再分配,必然是导致纳税人与负税人的不一致。(4分)(3)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相联系的,而且价格的升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税负转嫁引起的。(3分)

答题要点: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税负转嫁的程度,要受多种因素的制约:(1)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对税负转嫁的影响。一般来说,供给弹性大、需求弹性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而供给弹性小、需求弹性大的商品不易转嫁。(5分)(2)税种差别对税负转嫁的影响。一般而言,对商品的课税比较容易实现税负转嫁,而对所得的课税一般不能实现税负转嫁。(5分)(3)课税范围宽窄对税负转嫁的影响。课税范围宽的商品比较容易实现税负转嫁,而课税范围窄的商品则难以实现税负转嫁。(5分)(4)企业谋求的利润目标对税负转嫁的影响。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要谋求利润的最大化,税负转嫁虽然也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两者之间也会发生矛盾。(5分

答题要点:税负转嫁是伴随着商品经济而存在的、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会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广泛的影响(2分):(1)税负转嫁是税负的再分配,也就是物质利益的再分配。消费者会因税负转嫁而增加负担,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会因税负的转嫁而改变在竞争中的地位。如对生活必需品课以重税,由于需求弹性小,即使价格上升消费者也不得不购买,这样纳税人很容易将税负转嫁给消费者,增加消费者负担。(6分)(2)税负转嫁和制定税收政策及设计税收制度有密切的关系。假如原来确定的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是合理和公平的,但是由于税负转嫁可能改变原定税负的分配格局,抵消税收的经济杠杆调节作用或导致税收负担的不公平。因此,在制定税收政策和设计税收制度时必须充分考虑各类商品的供求状况和价格趋势,并合理选择税种、税率以及课征范围。(6分)(3)税负转嫁可能会强化纳税人逃税的动机,即当税负转嫁不易实现时,纳税人极有可能转向逃税来取代税负转嫁,从而破坏了税收的严肃性。所以,税务机关在注意任意转嫁税负的同时,还必须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加强税收征管工作,防止纳税人逃税。(6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10 分。)

1. 在经济扩张时期,个人收入增加,转移支付会( A ),进而减缓个人消费需求的膨胀。

A. 自动减少 B. 自动增加 C. 保持不变 D. 无法判断

满分:1 分

2. 按照公债本位对公债进行分类,可以将公债划分为( D )。

A. 有期公债和无期公债 B. 国内公债和国外公债

C. 强制公债和自由公债 D. 货币公债和实物公债

满分:1 分

3. 改革开放后,我国于( B )年恢复国内公债的发行。

A. 1980 B. 1981 C. 1982 D. 1983

满分:1 分

4. 我国于( B )年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

A. 1995 B. 1996 C. 1997 D. 1998

满分:1 分

5. 我国现行预算管理体制是(A )预算管理体制。

A. 分税制 B. 统收统支制

C.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D. 财政包干体制

满分:1 分

6.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所属单位预算草案的审核,并汇总编制本部门的预算草案,于每年12月10

日前报(A )审核。

A. 财政部门 B. 人大 C. 人大常委会 D. 党委

满分:1 分

7. 财政部应在每年的第(A )季度编制决算草案的原则、要求、方法和报送期限。

A. 四 B. 一 C. 二 D. 三

满分:1 分

8. 影响税收负担最直接的因素是(B )。

A. 税收制度

B. 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 C. 宏观经济政策 D. 政府的职责范围

满分:1 分

9. 在编制预算时,由单位、部门(A )向财政部门报送收支建议数。

A. 自下而上 B. 自上而下 C. 两上两下 D. 上下结合

满分:1 分

10. 投入预算与绩效预算是按(C )对政府预算进行分类。

A. 预算组织形式 B. 预算编制方法 C. 预算编制的政策重点 D. 预算作用的时间

二、不定项选择题(共 22 道试题,共 55 分。)

1. 以(B )为标准分类,可将政府收入分为来自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政府收入。

A. 收入的形式 B. 收入的产业 C. 收入的部门 D. 收入的管理体制

满分:2.5 分

2. 建立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遵循的基本准则不包括(A )。

A. 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统一 B. 实现资产运营效益最大化 C. 分级所有 D. 分级管理

满分:2.5 分 3. 贸易政策主要包括(ABC )。

A. 关税政策 B. 非关税措施

C. 促进出口的扶持政策 D. 国际援助措施

满分:2.5 分

4. 特殊利益集团影响公共选择的途径主要有(ABCD )。

A. 向议员等决策者提供有利于自己的信息,进行劝说和游说

B. 以游行、静坐、示威、罢工等形式,向政府或立法机关施加压力,力图在公共决策中达

到其目的

C. 直接或间接地向议员或政府官员行贿,以改变公共决策,维护自身利益 D. 向议员等决策者表达本集团的愿望,以影响其投票决策

满分:2.5 分

5. 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形式总的来说有(ABC )。

A. 私人的完全供给 B. 私人与政府的联合供给 C. 私人与社区的联合供给 D. 政府和社区的联合供给

满分:2.5 分

6. 我国《预算法》明确规定,行政规费的收支活动属于(ABCD )范畴。

A. 财政预算 B. 国有资产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