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审计理论体系概况 下载本文

1981年,英国审计学家安德鲁·钱伯斯等人合著的《内部审计》一书出版,1987年再版,这本专著首次提到内部审计管理问题。1988年阿尔布雷特豪、许勒等人研究完成了一份名为《评估内部审计部门的业绩》的研究报告。1995年,迈克尔·坎吉姆和汤密·辛格顿合著了《管理审计职能—公司审计部门程序指南》。1997年,詹姆斯·罗瑟博士撰写了《最佳实务—四个革新型审计部门的增值方法》,书中诠释了“以增值和改善”为目的的内部审计实践的内涵。

(4) 21世纪以来

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经营风险加大。期间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是:2001年6月IIA颁布的最后修订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和2002年美国出台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在2002年美国出台《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首次将内部审计的作用从企业内部后台推到前台,明确了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的角色。

综观西方内部审计理论发展的四大阶段,内部审计理论随着内部审计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一方面研究领域从财务审计拓展到营运审计,再到管理审计,到至今的风险审计、治理审计;另一方面研究的范围和内容从基本理论到技术标准,以至到内部审计部门自身的运作和管理。研究成果十分丰富,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内部审计理论体系。

2. 国内理论

我国内部审计由于理论的研究的动力不足,较长时期内理论文章寥寥无几。《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作为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理论指导,几经修改,不断完善对内部审计定义和要求。③2003年颁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二十项《内部审计具体准则》,从行业管理的角度,对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进行规范指导。

曾纯、朱锦余(2001)在《内部审计在现代大中型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方式》中用受托经济责任理论来分析内部审计产生的原因。

徐政旦教授和朱荣恩教授 (1997)在其出版的《现代内部审计学》中指出:内部审计是对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进行检查和评价,做出报告并提出建议等经济监督活动。陈艳利和刘英明(2004)认为,随着风险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内部审计职能应由对内部控制评价发展为对风险管理机制有效性和公

程新生.公司治理中的审计机制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5

3

司治理健全性的评价上。④时现(2004)认为,内部审计应深入到企业内部治理层次,内部审计职能要提升到对企业战略决策风险的评价上。

古维水(1998)研究认为,内部审计监督模式的选择应取决于现代企业制度体系功能和内部审计本质,并认为监事会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是独立性最强,是最理想的模式。陈艳利和刘英明(2004)认为,由于我国监事会功能弱化,内部审计应隶属于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领导,并保证内部审计负责人与审计委员会主席的沟通畅通无阻。

由此可见,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认识,我国内部审计监督、评价、服务的范围已从作业层拓展到战略层。

(三)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思路:首先从研究内部审计产生与发展的动因、并由此分析现阶段我国内部审计的职能和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其次研究内部审计主客体理论和分析内部审计的运行理论相关问题,接着分析我国内部审计规范体系。⑤最后分析组织环境对内部审计活动的影响。

本文的主要内容:

一:绪论。简要介绍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综述国外有关内部审计的研究文献,介绍本文的框架结构以及研究方法和创新。

二: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动因研究。结合我国国情,系统分析整理我国内部审计理论产生和发展动因相关理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内部审计主客体理论研究。主要分析目前内部审计主体理论、内部审计客体理论和主客体关系理论。

四:内部审计运行理论研究。从审计目标、审计规范、审计程序、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等方面研究,重点研究审计规范。

五:内部审计环境研究。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进行分析研究,主要研究组织内部环境对内部审计活动的影响。

六:结语:对全文进行简要的概括和总结,并指出本文的研究不足所在,以期端正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四) 研究方法和创新

耿建新.内审部门设立的动机及其效果研究[J].审计研究,2006(l):53-60

4

本文的研究方法总体是采用规范研究方法。本文运用审计、管理、经济学等学科的有关理论,采用演绎法、归纳推理等具体的规范研究方法,对影响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各种因素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本文创新之处:

(l) 研究角度的创新。从内部审计整体体系的角度入手,研究了内部审计在我国的发展问题。

(2) 研究体系的创新。将影响企业内部审计理论体系诸多因素系统地划分成四个相互独立又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部分,使内部审计体系的研究系统化和简洁化。

二、内部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动因

目前审计学术界对于内部审计的产生有不同的认识,本文认为内部审计是基于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管理权的延伸是内部审计委托代理关系的一种体现,其他相关外部需求促进了内部审计的发展。

(一) 受托责任关系是内部审计产生的根本动因

一般认为,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股东与经营者之间,不同层次的管理者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将其财产(资源)托付给受托人并赋予其相应的行为和指令(指示)、报酬和权力。受托人接受委托并对其承担特定的经济责任。一般受托责任关系涉及两个当事人,不过,既是受托人又是委托人的情况,往往也相当普遍。如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的最高管理当局,一方面对外是受托人,另一方面对内则是作为委托人,他要以外部受托责任向组织内部的延伸,而内部受托责任以完成外部受托责任为基本目标。现代企业存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因此,存在经营管理者对所有者、下级经营管理者对上级经营管理者的多重受托经济责任。

在委托代理(受托)关系中,委托人希望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经济利益履行受托经济责任,而受托人由于其“经济人”的本性和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可能在代理行为中背离委托人的利益目标。⑥委托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就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查评价;而受托人也需要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对自己承担的受托责任的完成情况进行确认,以证明自己的经营成果,向委托人索取报酬,审计应运而生。

(二)内部审计产生也是管理权延伸的需要

时现.现代企业内部治理审计研究[M].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6-17

5

企业内部审计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而逐步兴起的。从19世纪中叶开始,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迅速扩大,业务日益复杂。面对一个大型化、地理分布分散化、管理多层次化、经营多样化的组织在管理上绝对不能仅靠人治,必须依靠各种规章制度来加以控制。这种情况下,便产生了内部控制的制度化和组织管理功能的专业化,就产生了内部审计。从性质上看,它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是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以内向服务作为工作目的。

内部审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推行内部审计的初期,带有很大的强制性和非自愿性。当时情况下设置的内部审计机构,难以成为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份,导致不少企业主要领导对内部审计的地位缺乏认识,内部审计的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三)外部需求

所谓的外部需求主要为外部的监管需求。我国的证监会,银监会等监管机构借鉴国际经验对公司的内部审计都做了相关的要求。中国证监会2006年颁布的《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第八章第二节专门说明内部审计:“公司实行内部审计制度,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对公司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进行内部审计监督。”“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和审计人员的职责应当经董事会批准后实施,审计负责人向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此外《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都对内部审计做了相关的规定。

三、内部审计的主客体 (一)内部审计主体

任何审计都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审计授权或委托人。在众多文著中,审计主体,是指审计行为的执行者,即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

本章主要讨论内部审计主体的形式和特征。

1. 内部审计机构

2003年,《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明确了所有机构都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但是规定回避了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具体形式。⑦目前企业内部审计组织形式一般有以下六种类型:

第一,受本单位董事会或董事会所设的审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这种形式有利于保

嘉明等.论上市公司监督体系的理论构架[J].审计研究,2004(4):37

6

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和较高层次的地位。

第二,受本单位最高管理者直接领导是主要的一种形式。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最高管理者,不仅有利于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利益服务,而且保持了审计的独立性和较高层次的地位。不足之处是对本级公司的财务和总经理的经济责任难以进行独立的监督与评价。

第三,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在监督机构监事会。这种设置方式的最大不足是内部审计不能直接服务于经营决策。

第四,受本单位主计长(或总审计师、总稽核师)的领导,如上海彭浦机器厂。现阶段我国企业中总审计师仍然没有进入高层核心团队,因而无法取得高层次的监督地位。按照企业集团的经营模式,总审计师有几种类型:隶属于董事会领导、隶属于总经理领导、母公司委派。总审计师制度在国内企业中属于推广的起步阶段,这一体系的成熟性甚至赶不上总会计师制度。

第五,隶属于财会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有些公司的管理者,把内部审计工作当成“管理手段”,甚至把内部审计等同于财会机构内部自我纠正的内部稽核岗位。这种模式模糊了会计、审计工作。

第六,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纪委或将监察室和审计室合并。这种党政不分的做法,不仅降低了审计的独立地位,也不能直接为经营决策者服务,不能很好地实现审计的根本目的。

2. 内部审计人员

总的来讲,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的岗位资格认证和后续教育系统还未完善。在2008年3月1日上海市举行的全市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考试中,1071人通过考试,通过率为97.45%。高达97.45%的通过率有三点启示,第一,鼓励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者积极参加资格考试;第二,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目前看还比较称职,第三,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要求还要提高。

在现代企业中, 内部审计的触角所及, 遍布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美国的爱迪生电力公司的内部审计机构,下设了四个职能部门,除了财务审计分部外,还有业务经营审计分部、计算机工程及建筑审计分部、系统审计分部。在80名审计人员中,从事财务审计只占22人。其他全部从事非财务的内部审计工作。

内部审计因编制定员方面的原因,往往在实施审计任务时暴露出人手紧缺的矛盾。本文认为,现阶段可以在以下三方面弥补。第一,建立“内审专家库”, 吸收本单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