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六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二)
副标题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 按题目要求填空。
《送东阳马生序》中总结宋濂求学生涯的一句是:“ ______ 。”
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 ______ , ______ 。” 《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 ______ , ______ ”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答案】【小题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小题3】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解析】故答案为:
(1)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重点字:)
(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重点字:跬、至) (3)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重点字:筮、咎)
此题考查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A,高考时,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为主,文体侧重于诗歌和散文,完成此类型题目,主要是靠同学们平时的积累,同时也要注意突破关键字(生僻字,通假字,同义异形字,语气助词等),避免错别字的出现,做题时,书写要工整清晰,留意语句的出处和具体的语境(情景默写的方式增加了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考查,学生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识记)。
“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字迹清楚,笔画清晰;
“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12.0分) 2.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安定城楼 (唐)李商隐
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
①
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
②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③
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注】①王粲:东汉末年人,建安七子之一。《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载:王粲年轻时曾流寓荆州,依附刘表,但并不得志。他
“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于春日作《登楼赋》,其中有句云:曾何足以少留?”②回:
挽回、扭转。③鹓雏:鹓雏是古代传说中一种像凤凰的鸟。《庄子?秋水》:“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
第1页,共18页
四 五 总分 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______
A.本诗极具李商隐诗歌“使典用事以抒情言志”的特色,使用了多个典故,沉郁顿挫,表达了丰富而深厚的思想感情。
B.首联点题,上句以夸张之笔极写安定城楼高拔且连续绵延的气势,下句则描绘了一幅绿树与洲渚接连一片的阔大之景,乃登楼之所见。
C.颔联用典,既有人生失意之悲,更通过“王粲春来更远游”一句表达自己振作精神、重整旗鼓之志,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D.颈联情感又一跳转,由颔联的激昂转入低沉,诗人想象自己一生无为,只能在白发苍苍的晚年泛舟湖上,渺如沧海一粟。 E.尾联用庄子寓言之典,把朝廷的禄位比作腐臭的老鼠,用鹓雏,也就是以凤凰自比,这是诗人立身处世的极其鲜明、有力的表白。
通读全诗,说说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哪些?试简述之。 【答案】 【小题1】CD
【小题2】
【解析】(1)C.“王粲春来更远游”一句主要还是诗人的身世自况,以寄人篱下的王粲自比,情感没有那么积极。D.意思表述全然相反。颈联是说自己总想着年老时归隐江湖,但必须等到把治理国家的事业完成,功成名就之后才行,情感比较积极。
(2)这首诗歌使用很多典故,借典故来表达情感。三、四句使用贾谊和王粲的典故,先以两位古人自比。贾谊献策之日,王粲作赋之年,都与作者一般年轻。贾谊上《治安策》,不为汉文帝所采纳;作者应博学宏词科试而名落孙山,其心境与贾谊上书未售,同样萦纡抑郁。王粲避乱至荆州,依刘表;作者赴泾州,入王茂元幕,都属寄人篱下。作者用两位古人的古事,比自己当前的处境和心情,表达怀才不遇之悲。五、六句使用范蠡的典故,表露志趣和抱负。作者的遭遇虽然困顿,可是他的凌云之志未稍减损。江湖、扁舟乃使用春秋时代范蠡的典故,意谓:自己早有归隐江湖之志,但要等回天撼地之日,旋乾转坤之时,头飘白发,身入扁舟。这两句有力地表达作者毕生的抱负。七、八句借庄子寓言表示自己敝履功名利禄,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测。这两句诗,既阐明自己没有患得患失的私心杂念,胸怀光明磊落,淡泊宁静;又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睥睨蔑视,决不妥协容忍;还尖锐地批判那些捧住权位不放的禄蠹,对他们尽调侃奚落的能事。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答案: (1)CD
(2)①怀才不遇之悲。通过贾谊、王粲的典故。②既要扭转乾坤,但并不贪恋禄位的崇高理想。通过范蠡功成身退、泛舟湖上之典。③清高自守的人格自况,对猜忌小人的无情嘲讽。通过庄子寓言。
译文:
高大城墙上有百尺高的城楼,在绿杨林子外是水中的沙洲。年少有为的贾谊徒然地流泪,春日登楼的王粲再度去远游。常向往老年自在地归隐江湖,要想在扭转乾坤后逍遥扁舟。不知道腐臭的死鼠成了美味,竟对鹓雏的爱好也猜忌不休。
赏析:
《安定城楼》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抒发了作者虽仕途受阻,遭到一些人的谗伤,但并不气馁,反而鄙视和嘲笑谗佞的小人的坚定胸怀,充分地体现了作者青年时期
第2页,共18页
的高远抱负和奋发精神。全诗语言含蓄犀利,痛快沉着,用典工丽典雅,极富神韵。颈联两句写平生抱负,笔力遒劲,境界阔大,意味深长,是历来广为传诵的名句。
(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本题考查对作品所表达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要联系题目、全诗内容、关键字词及作者当时所处社会现实,准确把握。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
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 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
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 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46.0分) 3. 材料一
庙会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形式,反映民众心理和习惯。它的渊源,可以一直上溯到古老的社祭。
周代,王为群姓立社,称为太社,自为立社,称为王社。诸侯为百姓立社,称为国社,自为立社,称为侯社。百姓二十五家为里,里各立社,称为民社或里社。而社神是土地神,为民社的精神支柱,民众向社神祈求风调雨顺,就要进行社祭。 社祭时要有舞乐。《周礼?春官》:“若乐六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若乐八变,则地示(同祗,土地神)皆出,可得而礼矣;若乐九变,则人鬼可得而礼矣。”
可见,自古以来,祭神时总少不了舞蹈、音乐。这对后世庙会上祭神、娱神以至娱人的活动无疑是有深刻影响的,所以社祭是中国庙会产生的主源。
庙会又称“庙市”。传说黄帝时代“日中为市”。《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有人推测春秋时期已有“庙市”,至少在南北朝时期,寺庙与市场已经发生联系。虽然这时的寺庙与市场的关系还不密切,其发韧之功殊无争议,有人考证唐玄宗开元年间就已有庙市。
北京最早的庙市出现在辽代,明代已很兴盛。明末刘侗、于正弈的《帝京景物略》一书记载了北京附近庙会情况。他们指出:“城隍庙市,月朔、望、念五日,东弼教坛,西逮庙墀庑,列肆三里。市之日,族行而观者六,贸迁者三,谒乎庙者一。”这是说,到庙会上看热闹、游玩观光的人占 60%,买卖东西的人占30%,而真正谒庙烧香磕头的人只占10%,说明这时庙会是在佛寺道观内或其附近形成集宗教、商贸、游艺于一体的民间聚会。
此类庙会又称多内涵型庙会,庙会上有宗教、娱神、游乐等活动。但也有把神像抬出庙外巡行,谓之迎神赛会。这是没有集市的庙会。如妙峰山庙会就是没有集市的庙会,还有的地方并无庙而也称庙会,如清代厂甸和天桥,这些也统称为庙会。 总之,中国庙会是从古代严肃的宗庙祭祀和社祭及民间的信仰中孕育诞生。汉、唐、宋时期,加入佛、道教的宗教信仰和娱乐形式,尤其经过明清的进一步完善发展,突出商贸功能,从而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取材于中国网?中国庙会) 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 不的一项是 ______ 正 确...A.“去时里正与裹头,文中“百姓二十五家为里”中“里”是古代居民组织。杜甫《兵车行》归来头白还戍边”中的“里正”就是“里”的管理者。
B.古汉语的数字表达没有现在的符号及读法,而是一种描述性表达。文中“族行而观者六”的数字表示十分之六。
第3页,共18页
C.“城隍庙市,“朔”指农历每月十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念”月朔、望、念五日”中,
n)”,意为二十。 通“廿(nià
D.社祭时的舞乐,后来演化为民间娱乐活动。鲁迅的小说《社戏》叙述的就是孩子们在当地祭祀土地神时看戏前后的故事。
下列对“庙会”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庙会由古老的社稷演变而来,是在传统节日期间举行的游艺娱乐活动。 B.庙会是古代中国百姓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和生产需要的商业贸易性活动。 C.庙会是旧时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里由寺庙作为举办方举行的宗教集会。 D.庙会是年岁时节在寺庙或附近举行的宗教、商贸、娱乐的民间聚会。 【答案】【小题1】C 【小题2】D
【解析】(1)C.“‘朔’指农历每月十五,‘望’指农历每月初一”错误。应该是“‘朔’是阴历月初的一天;‘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故选C。
(2)A.“是在传统节日期间举行的游艺娱乐活动”错误。原文为“此类庙会又称多内涵型庙会,庙会上有宗教、娱神、游乐等活动”。B.“商业贸易性活动”错误。原文为“日常生活中需要商品交换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和生产需要。而在节日期间,商品交换尤为突出”。C.“宗教集会”错误。原文为“在传统节年或结合佛道两教祭祀活动循例开放的临时庙会。这种庙会的特点是以宗教活动为主的”。故选D。
答案: (1)C (2)D
(1)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文中圈出有关“庙会”的文字,再浏览选项的内容,与文本进行比较。
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 材料二
北京的庙会相传起源于辽代(公元 907--1125),称为“上巳春游”。元、明两代,定都北京,庙会进一步兴起,到了清代更为发达。
民国以后,北京商业有某种程度的畸形发展,许多新式商场 应运而生,如东安市场、新罗天劝业场等相继创建。那里有古色古香的东西,又有 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而古老庙会上则大部分还是那些传统的东西。所以庙会生意逐渐衰微,甚至有些庙会停办。但是庙会长期以来就是城乡物资交流的主要形式;庙会上所售的货物,尤其是土特产, 便宜实惠,符合当时一般平民的消费水平。庙会上的一些戏曲、杂技完全出于民间艺人的创作,其地方风土情味及生活气息浓厚,仍为大多数平民喜闻乐见,符合当时一般群众的欣赏水平。同时,庙会也为一些贫民(劳动人民)提供了谋生的场地。故此庙会还不能完全为新式的商场所取代。作为节年时令庙会来讲,还有一个群众长期以来形成的信仰和风俗习惯的问题,远非当时社会条件能改变的,所以一些主要庙会仍沿袭旧制,照常举办,直至解放初期。 北京庙会大体分为三类:
第4页,共18页
每月定期轮流开放的庙会。这些庙会有的后期香火已绝,逐渐演变成纯商业性、娱乐性的集市。在这种庙会上做生意的(包括戏曲、杂技艺人)有少数是固定的,如隆福寺的书局、花市的绢花局,都是坐商,就开设在庙里或庙门外的街上。在庙会期间,自然生意兴隆,平日可照常营业,不必移动。还有非固定性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赶庙”的,在几大庙会上来回跑,这都是庙里的大货摊。会期,在庙里前后院、旁门、正殿等处搭大布棚摆摊营业,卖绸缎布匹的,卖衣服鞋帽的,卖木器家具的,卖各种风味小吃的…他们都在固定的地点设摊,摆摊的地方都是向庙里租来的,按月交钱。这些货摊、吃食摊以及戏曲、杂技等摊子,都是一年到头按日子赶到各庙会上去做生意。还有一些是肩挑小贩,有的有固定地点,有的没有固定地点,在庙的前后门随意营业。
在传统节年或结合佛道两教祭祀活动循例开放的临时庙会。这种庙会的特点是以宗教活动为主的,在此做生意的摊贩,所售物品均系香烛、贡品以及有关吉祥物。所演戏曲多是“野台子戏”,通常是梨园届“献神”的;各种民间花会也是来朝圣进香的。虽然由于时代的变迁,所售商品,日用百货、儿童玩具逐渐多起来,民间艺人到此演出为了营利的逐渐多起来,但仍然不是纯商业性、娱乐性的庙会。
行业庙会。过去各行各业均有祭祀祖师的定例,每年一次,一般都是结合本行业祖师诞辰之日,举行善会,同行业人员都来 拈香致祭,届时,请来香会,表演民间杂戏,谓之献神。例如五月初五安定门外极乐林(瓦木行)和三月二十九日丰台花神庙(花农),都有盛大的善会。取材于常人春著《老北京的风俗》 下列对“材料二”中加线的词语,解说 不的一项是 ______ 正 确...A.应运而生:“应”和“应届”中的“应”读音一致。 B.琳琅满目:“琳琅”读音是línláng,指美玉。 C.便宜实惠:“便宜”读作“piányi”,也读“biàn yí”。 D.拈香致祭:“拈”的读音为niān;“祭”共11画。
下列有关民国后“庙会还不能完全被新式商场取代”的原因, 不的一项是 ______ 正 确...A.庙会上所售的货物便宜实惠,利于当时一般平民消费。 B.新式商场的商品琳琅满目,庙会商品则是传统产品。 C.庙会上民间艺人的演出,地方特色及生活气息浓厚。 D.当时社会条件不能改变群众长期形成的风俗习惯。 下列对“北京庙会分类”的表述, 不文意的是 ______ 符 合...
A.定期开放的庙会演变成商业娱乐性集市,这里的商户都是坐商。 B.行业庙会是结合本行业祖师诞辰之日举行的每年一次的善会。 C.庙会上的“赶庙”商户,在庙里租固定的地点设摊,按月交钱。 D.以宗教活动为主的临时庙会,在民间商业贸易方面相对薄弱。 【答案】【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A
ng;应届,yīng.故选A。 【解析】(1)A.“读音一致”错误。“应运而生”,yì
(2)有关民国后“庙会还不能完全被新式商场取代”的原因,结合文本内容“民国以后,北京商业有某种程度的畸形发展,许多新式商场应运而生,如东安市场、新罗天劝业场等相继创建。那里有古色古香的东西,又有琳琅满目的进口商品,而古老庙会上则大部分还是那些传统的东西”分析,“庙会商品则是传统产品”错误,原文是“大部分为传统的东西”。故选B。
(3)A.“这里的商户都是坐商”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每月定期轮流开放的庙会。这些庙会有的后期香火已绝,逐渐演变成纯商业性、娱乐性的集市。在这种庙会上做生意的(包括戏曲、杂技艺人)有少数是固定的……在几大庙会上来回跑,这都是庙里的大货摊”分析可知,这里的商户不都是坐商。故选A。
第5页,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