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4. 鉴证业务的基础是独立性和专业性,通常由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性的()来执行。 A.投资人 B.债权人 C.预期使用者 D.注册会计师 (D)
5.尽管在审计过程中,CPA可能向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和治理层提出调整建议,甚至在不违反独立性的前提下为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提供协助,但()应对编制财务报表承担责任,并通过签署财务报表确认这一责任。
A.财政部门 B.治理层 C.管理层 D.预期使用者 (C)
6.在CPA的审计过失中,最主要的是由于缺乏()而引起的。 A.法律专业人员帮助 B.应有的职业谨慎 C.财政部门的支持 D.审计经费 (B)
7. 鉴证对象信息是按照()对鉴证对象进行评价和计量的结果。 A.标准 B.说明文件 C.关键指标 D.财务报表 (A)
1.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初步业务活动的内容是()。
A 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 B 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 C 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D 评价高层管理人员是否诚信 (D)
2.在连续审计的情况下,CPA在决定是否保持与某一客户的关系时,项目负责人通常重点考虑的是()。
A 本期或前期审计中发现的重大事项,及其对保持客户关系的影响 B 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股东、关键管理人员和治理层是否诚信
C 项目组是否具备执行审计业务的专业胜任能力以及必要的时间和资源 D 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组能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A)
3.下列事项中不属于初步业务活动目的的内容是()。
A 确保CPA已具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 B 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影响CPA保持该项业务意愿的情况 C 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 D 确保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签订 (D)
4.下列对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约定书是被审计单位与审计组织共同签订,但也存在委托人与被审计单位不是同一方的情况
B 约定书是一份经济合同文书,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都要遵守 C 约定书确认了二者的委托与受托关系
D 约定书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采用口头形式 (D)
5.在审计业务约定书中CPA所负的审计责任不包括()。 A CPA要按审计准则要求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B 对审计后的财务报告信息提供高水平保证(合理保证) C 按规定时间出具审计报告
D 保证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公允性 (D)
1.下列属于具体审计计划内容的是( )。
A 审计范围 B 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和沟通的性质 C 审计方向 D 进一步审计程序 (D)
2.审计风险取决于( )。
A 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 B 重大错报风险 C 检查风险 D 经营风险 (A)
3.审计人员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应当考虑( )。 A 财务报表的金额和性质 B 错报的金额和性质 C 账户的金额和性质 D 交易的金额和性质 (B)
4.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中,审计人员能够控制的是( )。 A 重大错报风险 B 控制风险 C 检查风险 D 抽样风险 (C)
5.不论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审计人员都应对各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进行( )。 A 详细审计 B 抽样审计 C 实质性程序 D 控制测试 (C)
6.审计人员可接受的审计风险时5%,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为40%,则检查风险为( )。
A 20% B 70% C 95% D 12.5% (D)
7. 如果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水平为10000元,利润表的重要性水平为15000元,则在计划审计工作时,CPA应确定()为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A 10000元 B 15000元 C 5000元 D 25000元 (A)
1.保管某项财务物资的职务和该项财产物资的记录职务应予分离属于() A. 财产保管控制 B. 授权批准控制 C. 职务分离控制 D. 内部审计控制 (C)
2.对访问计算机程序和数据文件设置授权,以及定期盘点并将盘点记录与会计记录相核对属于()。
A. 实务控制 B. 授权批准控制 C. 职务分离控制 D. 组织机构控制 (A)
3.为了克服制度基础审计的局限性,审计界正在形成一种新的审计模式是()。 A.业务基础审计 B.风险基础审计 C.账目基础审计 D.判断抽样审计 (B)
4.内部控制的控制环境不包括()。
A.组织结构 B.职权与责任的分离 C.交易授权 D.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 (C)
5.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A. 控制环境 B. 控制活动 C.信息系统与沟通 D. 对控制的监督 (A)
6. ()是通过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来证实CPA对控制的了解、评价控制设计的有效性以及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的方法。 A.穿行测试 B.观察 C.重新执行 D.检查 (A)
7.CPA对商品实际发货数量与开票数量进行定期核对调节的程序本身就足以对销售流程中‘存在性’这一目标提供合理保证,并且也能对销售流程中()这一目标提供合理保证。 A.计价 B.准确性 C.可理解性 D.完整性 (D)
1.下列各项中属于实质性程序的有()。 A. 编写销售业务文字表述书 B. 绘制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流程图
C. 编制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调查表 D. 编制应收账款明细表 (D)
2.控制测试的目的是测试()。
A.控制的设计 B.控制是否得到执行 C.控制的存在 D.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D)
3.下列各项审计程序,非必须执行的是( )。 A.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B.控制测试
C.实质性程序 D.编写审计报告 (B)
4.注册会计师在对涉及职能分离但未留下交易轨迹的控制程序进行测试时,最可能运用()。 A. 检查 B. 观察 C.重新执行 D. 调节 (C)
5. ()是通过追踪交易在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中的处理过程,来证实CPA对控制的了解、评价控制设计的有效性以及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有效执行的方法。 A.穿行测试 B.观察 C.重新执行 D.检查 (A)
6.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把审阅法与( )结合起来加以运用。 A. 观察法 B. 函证法 C.比较法 D. 核对法 (D)
7. ( )是指审计人员实地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实物资产、有关业务活动、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等,以获取审计证据的方法。
A. 函证法 B. 询问法 C.分析程序 D. 观察法 (D)
8.注册会计师利用被审计单位的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重新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
表,并与被审计单位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比较,运用的是( )方法。 A.重新执行 B. 分析程序 C.重新计算 D. 观察 (A)
9. ( )是指在审查某个项目时,由于被审计单位结账日数据和审计日数据不一致,通过对有关数据进行增减调节,用来证实结账日数据账实是否一致的审计方法。 A.调节法 B.顺查法 C.详查法 D.核对法 (A)
10.审计人员通过监盘、观察等审计方法,可以获取( )。 A. 实物证据 B. 书面证据 C.口头证据 D. 环境证据 (A)
11. 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应与( )相关。
A. 审计目标 B. 审计范围 C.设计事实 D. 会计报表 (A)
12.审计人员获取书面证据而采取的审计程序是( )。
A.监盘 B. 观察 C.重新执行 D. 询问 (C)
13.下列证据中,属于外部证据的是( )。 A.被审计单位申明书 B.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
C.被审计单位提供的购货发票 D.被审计单位提供的销货发票 (C)
14.下列证据中,既属于书面证据,又属于内部证据的是( )。 A. 存货盘点表 B. 材料入库单
C.应收账款回函 D. 审计人员编制的账龄分析表 (B)
15. 审计人员为明确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而获取的下列证据中,无效的审计证据是( )。 A. 律师声明书 B. 管理建议书 C.审计业务约定书 D. 管理当局声明书 (B)
16.下列各项中,与所需审计证据数量成正比例关系的是( )。 A.可接受的检查风险 B.管理当局的可信赖程度 C.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性 D.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 (C)
17.审计人员获取审计证据时,下列哪个不应作为减少必要审计程序的理由( )。 A.审计成本的高低 B.审计效益的高低
C.审计成本的高低或获取审计证据的难易程度 D.审计效益的高低或获取审计证据的难易程度 (C)
18.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的数量关系是( )。
A.审计人员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水平越高,所需证据数量越多 B.审计人员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水平越高,所需证据数量越少 C.审计人员对检查风险估计的水平越高,所需证据数量越多
D. 以上都不对 (A)
19. 审计工作底稿的所有权属于( )。
A. 被审计单位财务部门 B. 被审计单位董事会 C.执行该项目的会计师事务所 D. 负责该项目的项目经理 (C)
20. 下列各项属于永久性档案的是( )。
A.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 B. 审计报告
C.有关控制测试工作底稿 D. 有关实质性测试工作底稿 (A)
21. 下列各项属于当期档案的是( )。
A.审计业务约定书原件 B.有关设立、经营的文件的复印件 C.验资报告 D.管理建议书 (D)
22. 审计工作底稿的归档期限为( )。
A.审计报告日后六十天内 B.审计报告日后三十天内 C.审计业务终止后三十天内 D.会计报表日后六十天内 (A)
23.在统计抽样中,若其他条件不变,可信赖程度与样本量( )。 A.成正比例关系 B.成反比例关系
C.有时成正比例关系,有时成成反比例关系 D.两者没有关系 (A)
24.审计人员在进行细节测试时,应关注( )抽样风险。 A.信赖不足风险 B.信赖过度风险 C.误受风险 D. 非抽样风险 (C)
25( )是一种用来对总体中某一事件发生率得出结论的统计抽样方法,其在审计中最常见的用途是测试某一设定控制的偏差率,以支持注册会计师评估的控制的有效性。 A. 属性抽样 B. 变量抽样 C.任意抽样 D. 判断抽样 (A)
26. ( )是通过检查确定样本的平均值,再根据样本平均值推断总体的平均值和总值的方法。
A.均值估计抽样 B. 比率估计抽样 C.差额估计抽样 D. 发现抽样 (A)
27.( )主要用于对审查项目正确值与账面值随项目变化并大致成比例变化的总体审查。 A.发现抽样 B.差额估计抽样 C.均值估计抽样 D. 比率估计抽样 (D)
28( )是审计人员不带任何偏见地选取样本,即不考虑样本项目的性质、金额大小、位置、外观或其他特征而选取总体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