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古诗词鉴赏 下载本文

⑥其实,不管用什么方法,把书读进脑子里,读进心里,就是成功。

⑦真正会读书的人,善于心领神会,能够触类旁通。既不一味执着,也不在字面上纠结;既能读出趣味,也能收获颇丰。当你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读书的快乐自然随之而来。

(选自《青年文摘》2017年11期,有改动)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从下面(A)和(B)中选出最适合第③段的论据,并阐述理由。

(A)武亦姝平时就喜爱背诵古诗文,享受着诵读的美感和乐趣。在《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她凭借着丰富的诗词积累和“把比赛看成非常好玩的游戏”的心态,过关斩将,一举夺魁,尽显王者风范。

(B)邴原是三国时代魏国的著名学者。他小小年纪便成了孤儿,家境清苦没钱上学,蹲在学馆的窗下哭泣,先生深受感动,破例让他免费就读。他矢志读书,刻苦求学,终于成为一方名家。

【答案】 (1)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

(2)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引用了陶渊明、孔子和董卿的话语,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名人都把读书当成了一种愉悦的活动”的观点,更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3)A 理由:因为文章的第③段,是以具体的事例来论证“读书使生活变得快乐”的论点,选择的故事是李清照爱读书、趣读书的故事。材料A中的武亦姝是把读书当成一种快乐,因为这种快乐而最终获得成功。材料B着重表现邴原刻苦读书成为一方名家,并没有突出读书的快乐。

【解析】【分析】(1)本文第一段,由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一位网红对古希腊悲剧家的介绍,引出本文的论点:读书本是一件快乐的事。

(2)文章第②段“陶渊明说”“孔子说”“董卿说”可知运用了道理论证(引用论证)方法,概括深入论证了“这些名人都把读书当成了一种愉悦的活动。”的观点,更具有权威性。 (3)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论据内容,根据论点来确定。文章第三段的论点是:生活因读书而快乐。材料A,“享受着诵读的美感和乐趣”“把比赛看成非常好玩的游戏”,可以看出武亦姝是把读书当成一种快乐,因为这种快乐而最终获得成功;材料B,着重表现邴原刻苦读书成为一方名家,并没有突出读书的快乐。故选A。 故答案为:⑴ 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

⑵ 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引用了陶渊明、孔子和董卿的话语,充分有力地论证了“名人都把读书当成了一种愉悦的活动”的观点,更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 ⑶ A 理由:因为文章的第③段,是以具体的事例来论证“读书使生活变得快乐”的论点,选择的故事是李清照爱读书、趣读书的故事。材料A中的武亦姝是把读书当成一种快乐,因为这种快乐而最终获得成功。材料B着重表现邴原刻苦读书成为一方名家,并没有突出读书的快乐。

【点评】⑴本题考查议论文论点的提炼和概括。论点是议论文的核心、统帅。中心论点一般出现在以下四个地方:一是文章的标题就揭示中心论点;二是在文章的开头点明中心论点;三是在议论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四是在层层深入论述的基础上,在文章的结尾的总结中推出中心论点。

⑵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辨别论证方法,然后根据各种论证方法的答题格式,具体分析,进行解答。

⑶本题考查论据的选择。论点与论据之间是被证明与证明关系,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论据内容,根据论点来确定。

3.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我们跟着月亮走吧

①那年我12岁。那是家里很不顺的一年,处处弥漫着哀伤的味道。先是祖父去世;然后父亲在工作中受伤,中指被车床绞断;随后是哥哥闯了祸,和几个小混混一起偷铁被派出所抓去,坐了班房还要罚款;紧接着是姐姐被一个男人欺骗了感情,整日里神情恍惚。这些事情几乎是一起涌过来的,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的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

②父亲在医院里并不知晓家里发生的其他变故,母亲刻意提醒我们,因为祖父的去世,父亲的心情一直没有缓过来,所以家里的事情必须对他隐瞒,让他安心养伤。

③母亲把亲成朋友甚至邻居家蹚了个遍,总算凑够了钱交了罚金。毕竟偷盗数额较小,派出所一通教育之后,就把哥哥放了回来。母亲并没有立即打骂,只是让他跪在院子里思过。哥哥双膝跪着,心却直挺着,倔强地吸着嘴不肯服软:“我去偷东西,不也是寻思着给弟弟妹妹们买点儿好吃的吗?

④“就是饿死,也不能白拿别人东西,何况是偷!”母亲终于爆发,气得脸色惨白如月,“人要清清白白,你就在这月亮地里好好反省反省吧。”

⑥那晚的月光白油漆一样泼在哥哥身上,像母亲的目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

⑥几天后的一个夜晚,要去医院给父亲送吃的,很远的路,我和母亲走走停停。 ⑦歇脚的当口儿,我看见母亲对着夜空轻叹了一口气,仿佛是对上苍许着愿望,又仿佛是在向无边的黑夜倾诉着憋闷和委屈,眼角似乎有亮晶晶的东西在闪。母亲毕竟是女人,太多的事让她有些难以承受,可是她坚忍着不让泪水落下。

⑧乌云一层一层压过来,有些让人室息。母亲也一直沉默着,让人不免担心一个闪电会不会将我们引爆。我想牵个话头出来,可是张开的嘴却被一阵风塞住。

⑨忽然间,天上的乌云裂开一个缝隙,月亮像获得自由的鸟儿,“嗖”一下窜出来!一缕一缕的月光像一把把利剑,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母亲终于露出一丝笑容。“‘黑蘑菇’总有散开的时候。”并催促我说,“快,咱就一直跟着月亮走。”

⑩人生是由各种烦恼的碎片组合而成的,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断拼接的过程。人生中那些艰难之事,于我早已不再新鲜。每每历经苦之风暴来袭,我都不会选择躲闪,而是勇敢地扎进去。我记住了母亲的那句话,也相信乌云总有散开的时候,月亮出现,一切就都有了转机和希望。 ?跟着月亮走吧。

?这些年,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母亲总是喜欢在月亮地里对我们进行说教。母亲的“月光疗法”对我们健康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殊不知,母亲才是最温暖、最贴心的那缕月光,我们一生都栖息在她的光华里。

?母亲用强大的母爱叮嘱我,一切烦忧都不必过于介怀。跟着月亮走吧,自会走到柳暗花明处,自会走到鸟语花香间。

(1)文章围绕母亲的“月光疗法”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2)请赏析第①段划线词语的妙处。

母亲像一个太极高手,四两拨千斤,硬生生用她的柔弱之躯扛起了这一切。 (3)请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④段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4)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你有怎样的启示?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 (1)①母亲在月光下教育哥哥;②我和母亲在月光下给父亲送饭。 (2)“硬生生”“扛”表现了母亲面对家庭困境时的坚强,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心疼。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利剑,把黑夜比作袍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穿透乌云的力量,烘托出母亲乐观的心态。 (4)启示:面对挫折、困难,要乐观坚强。

【解析】【分析】(1)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首先要锁定答题区域,从答题区域里找出事件的几个要素,然后围绕“月光疗法”,按照人物+事件的模式概括。本文第③——⑥段写哥哥因偷铁被母亲罚跪,母亲让各个跪在月光下, 月光一遍遍地洗刷着哥哥身上的污浊之气。 第⑦段——第⑨段写我和母亲去医院给父亲送饭,母亲的憋闷和委屈随着月亮的出现而化解。据此整理出答案即可。

(2)首先要理解“硬生生”和“扛”的本义,“硬生生”,形容态度生硬,不服输。“扛”, 用肩膀承担,结合语境分析,当时家里发生了一系列的事件,先是祖父去世;然后父亲在工作中受伤,中指被车床绞断;随后是哥哥闯了祸,和几个小混混一起偷铁被派出所抓去,坐了班房还要罚款;紧接着是姐姐被一个男人欺骗了感情,整日里神情恍惚。所用的这一切,都压在母亲一个人柔弱的肩膀上,但目前却不认输,用她的柔弱之躯承担了这一切。从而表现了母亲面对家庭困境时的坚强,也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心疼。

(3)这句话把月光比作利剑,把黑夜比作袍子, 月光霎时间割开夜妖的黑色袍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月光的有力。结合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和语境意思分析,可知这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穿透乌云的力量,烘托出母亲乐观的心态。

(4)这篇文章塑造了母亲的形象,母亲的家庭遭遇变故之后非常的勇敢乐观坚强。生活中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打击,当挫折真正降临到我们身上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有的人会一蹶不振,但有的人会勇敢、坚强地承担这一切,默默地努力,重头再来。就像文中的母亲一样。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①母亲在月光下教育哥哥;②我和母亲在月光下给父亲送饭。 ⑵ “硬生生”“扛”表现了母亲面对家庭困境时的坚强,体现了我对母亲的心疼。

⑶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利剑,把黑夜比作袍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穿透乌云的力量,烘托出母亲乐观的心态。 ⑷ 启示:面对挫折、困难,要乐观坚强。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事件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到事件的几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然后按照人物+事件的模式进行概括即可。

⑵此题考查赏析语言的能力。赏析语言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表达方式、手法、内容、情感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

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写作手法、句式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的能力。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对偶、对比等,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掌握常见修辞的定义及其标志,做题时注意仔细区分。答题的一般形式是:修辞判断+如何使用该修辞+怎样表现主题。 ⑷此题考查围绕文章主旨结合实际谈感悟的能力。解答时首先要理解文章的主旨,围绕主旨,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

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迟子建

在我这样的外地人眼中,上海是中国城市历史中最具沧桑美感的一册旧书,蕴藏着万千风云和无限心事。这里的每一处老弄堂注脚层叠,于我来讲是陌生的。但有一处地方,在记忆中却仿佛是熟知的,就是四川北路。鲁迅曾在致萧军萧红的信中,提到这条路:“知道已经搬了房子,好极好极,但搬来搬去,不出拉都路,正如我总在北四川路兜圈子一样”。 2017年岁尾的一个上午得空,便独自奔向四川北路。

我先去拜谒原虹口公园的鲁迅先生墓,这座墓从当年的万国公墓迁葬于此,已经一个甲子了。天气晴好,又逢周末,园里晨练的人极多,红男绿女穿梭其间,不为膜拜文豪,而是踏着热烈的节拍,跳整齐划一的舞。他们运动许久了吧,身上热了,大多将外套脱掉,只穿绒衣。广场边一棵粗大的悬铃木被拦腰系了一圈白带子,穿着吊钩,紫白红黄的外套挂在其上。文豪们的铜雕均是全身像,或坐或站。可怜的托尔斯泰,他右手所持的手杖,挂着一个健身者的挎包,一副苍凉出走的模样。与他一样不幸的,是手握鹅毛笔的莎士比亚和狄更斯,鹅毛笔成了天然挂钩,挂着色彩艳丽的超轻羽绒衣。最幸运当属巴尔扎克,他袖着手,深藏不露,难以附着,这尊雕像也就成了一首流畅的诗作。

出了世界文豪广场,再向前是个卖早点的食肆,想着多年前萧红在这一带买早点,发现包油条的纸居然是鲁迅先生一篇译作的原稿。萧红愕然告知鲁迅,先生却淡然,复信调侃道:“我是满足的,居然还可以包油条,可见还有一些用处。”也不知这里的早点铺,如今用什么包油条?还能包裹出这拨云见日般的绮丽文事么?

绕过食肆向前,更是人潮汹涌。我望见了推着童车散步的中年妇女,玩滑板的疾驰而过的少年,立于树间吊嗓子的小生,以及手持毛刷蘸着水写下“江山如此多娇”的男人,当然更多的是占据着每一处空地跳广场舞的人。各路音乐汇聚起来无比喧嚣,将自然的鸟语湮灭了。只见鸟儿一波一波飞过,却听不到它们的叫声。

这幅世俗生活的长轴画卷渐次打开,我也领略了植物风光。槭树正在最美时节,吊着一树树红红黄黄的彩叶,看上去激情饱满。耐寒的杜鹃绽放红的粉的花朵,在我这个刚经历了哈尔滨飞雪的北方人眼里,无疑是日历牌上被漏撕的春日。

鲁迅墓很好寻,无论哪条甬道,都有通往那里的指示牌。赏过如火的槭树,直行约三百米左转,绕过一群咿呀唱戏的人,再右转北上,在公园的西北角,就是鲁迅先生的墓地了。

墓前广场比较开阔,长方形草坪上矗立着鲁迅塑像,他坐在藤椅上,左手握书,右手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