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创伤复习题 下载本文

运动创伤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劳损:因超负荷使用而引起的肌肉或韧带的慢性、机械性损伤。

2.网球肘:又叫(肱骨外上髁炎)指前臂伸肌群在肱骨外上髁附着部分,局部滑囊或关节囊的损伤性炎症。

2.闭合性损伤:局部皮肤或黏膜完整,无裂口与外界相通,损伤时的出血聚集在组织内。

3.裂伤:钝性物体打击面引起皮肤和皮下组织的撕裂或断裂。

4.炎症:机体对致炎因子引起的损害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局部组织反应。

5.挫伤:钝性暴力直接作用于人体某处引起的局部或深层软组织的急性闭合损伤。

6.康复锻炼:手术后伤者进行有利于恢复和改善功能的身体活动。

7.急救:对运动出现的意外或突发伤病进行急救的临时性的处理。

9.脑震荡: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脑的神经组织被震荡而引起的大脑暂时性的意识和机 能障碍。

10.肌肉拉伤:肌肉主动猛烈的收缩或被动过度的拉长所造成的肌肉组织的损伤。

11.急性损伤:直接或间接力量一次作用而致伤,伤后症状迅速出现,病程一般较短。

12.髌骨劳损:髌骨软骨病和髌骨周缘腱止装置慢性损伤的统称。

13.肩袖损伤:肩袖肌腱或合并肩峰下滑囊的损伤性炎症。

二.问答题:

1.对脊柱损伤的伤员应如何搬运?

必须使用硬(平)板担架搬运,禁止使用软担架、软垫、禁止使用抱头抬足式搬运或背 负、行行等。

2.预防运动损伤的原则 ?积极开展宣传教育

②加强全面身体训练,掌握正确技术动作 ③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④加强保护与帮助 ⑤加强医务监督工作

1

3.运动损伤有哪些危害?如何才能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一)危害:运动损伤的产生对运动、生活、工作方面带来了影响。影响了正常的训练、 阻碍水平提高,减少运动寿命。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轻者影响学习、训练; 重者导致伤残和死亡。 (二)原则:?积极开展宣传教育

②加强全面身体训练,掌握正确技术动作 ③合理安排教学,训练和比赛 ④加强保护与帮助 ⑤加强医务监督工作

4.影响组织再生的因素。

损伤程度、有无感染及异物、局部血供。

5.教练员在运动损伤防治中有哪些职责? ①控制现场顺序,保护伤员不受进一步损伤 ②检查伤员意识,通知急救人员 ③检查损伤情况 ④组织急救处理

⑤记录损伤发生情况或向急救人员叙述受伤经过 ⑥帮助急救人员将伤者转送医院。

6.动脉出血的特征及常用止血点。

(一)特征:血液颜色呈鲜红、急速涌出或喷射出。

(二)止血点:①颞浅动脉止血点(头) ②颌外动脉止血点(面)

③锁骨下动脉止血(肩、上臂) ④肱动脉止血点(前臂) ⑤股动脉止血点(下肢) ⑥胫前、胫后动脉止血点。(足)

7.踝关节扭伤易损伤哪一侧韧带,为什么?应如何检查和进行现场急救? (一)韧带:踝关节外侧韧带

原因:外踝比内踝位置低,内侧三角韧带比外侧三角韧带强,内翻肌群比外翻肌群 力量大,易产生跖曲。

(二)检查:踝关节强迫内翻或外翻试验和抽屉试验

急救:轻度:立即冷敷、加压包扎。24h后可选用外敷中药、理疗、按摩、针灸、 药物痛点注射,3-4天后在保持原固定下练习行走。重度:冷敷、加压包扎 后,用托板固定3周,2-3天后拆除加压包扎,配合中药外敷、按摩、针灸 等,继续固定3周。

2

8.哪些原因可以导致肌肉拉伤?应如何预防?伤后运动应如何安排?

(一)原因:①准备活动不当 ②训练水平不够 ③疲劳或过度负荷 ④动作错误,动作过 猛 ⑤气温过低,场地湿滑不平

(二)预防:①在剧烈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②平时要结合运动项目的特点。加强易伤部位的肌肉力量和柔韧性练习。 ③锻炼中要注意观察肌肉反应,若出现肌肉僵硬或疲劳时,可进行按摩或减 少运动强度。

④改正技术动作的缺点,正确掌握跑、跳、投的技术要领。 ⑤注意锻炼环境的温度、湿度和运动场地情况

9.绷带包扎的作用及方法。

(一)作用:保护创面、固定敷料、支持伤肢、防止感染和止血、止痛的作用,有利于伤 口早期愈合。

(二)方法:①环形包扎法 ②螺旋形包扎法 ③转折型包扎法 ④“8”字形包扎法

10.试述骨折的诊断与临时固定要求。

(一)诊断:有无碎骨声、畸形、假关节活动、骨擦音(感)。

(二)要求:①不随意移动伤肢 ②夹板长宽适宜 ③保护皮肤 ④固定松紧适度 ⑤外露 指(趾)端 ⑥防止伤口感染

11.肩、肘关节脱位的特征,临时固定方法。

(一)肩:特征:①伤臂略外展,内旋 ②“方肩”畸 ③关节功能丧失 ④杜格氏征(﹢) 固定方法:取三角巾两条,分别折成宽带,一条悬挂前臂,另一条绕过伤肢上 臂,在健侧腋下打结。

(二)肘:特征:①伤肘半屈固定 ②出现畸形,肘前饱满,肘后凹陷,肘关节前后径变 宽,前臂变短 ③肘后三角关系失去正常联系

固定方法:用铁丝夹板弯成合适角度,至于肘后,用绷带缠稳,再用小悬臂带 挂起前臂。如无铁丝夹板,可直接用大悬臂带包扎固定。

12.呼吸、心跳停止的判断,心肺复苏方法。

(一)判断:呼吸:一看:患者胸部有无起伏,二听:有无呼吸声,三感觉:用脸颊接近 患者口鼻,感觉有无呼吸气流。(一看,二听,三感觉) 心跳:摸大动脉,听心音。

(二)方法:1.判断意识2.高声呼救3.放置体位4.开通渠道5.判断呼吸6.吹气两口7. 触摸颈动脉8.心脏挤压30次 30: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