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遗传复习习题 下载本文

微生物遗传复习习题

第一章 遗传物质的物质基础

一、填空题

1. 三个经典实验证明核酸是微生物遗传物质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单链的或双链的DNA或RNA,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 病毒分三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 除____________外,所有病毒的遗传物质可以是单链的或双链的DNA或RNA 。

5. 病毒的基因组大部分____________蛋白。

6. 细菌在一般情况下是一套基因,即 ;真核微生物通常是有两套基因又称 。

7. 大肠杆菌基因组为双链环状的 ,在细胞中以紧密缠绕成的较致密的不规则小形式存在于细胞中,该小体被称为 。

8、酵母菌基因组最显著的特点是 ,酵母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完成后,在其基因组上还发现了许多较高同源性的DNA重复序列,并称之为 。 9、质粒通常以 的超螺旋双链DNA分子存在于细胞中,但从细胞中分离的质粒大多是3种构型,即 型、 型和 型。

二、选择题

1、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的原因之一是 ( ) :

A. 它的含量很少 B. 它不能自我复制 C. 它与新陈代谢无关 D.它的种类很多 2、注射后能使小白鼠因患败血病而死亡的( ) A.R型肺炎双球菌

B.加热杀死后的R型肺炎双球菌 C.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

D.加热杀死后的S型肺炎双球菌与R型细菌混合

3、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生的噬菌体内可含有 ( ) A.32P B.35S C.32P和35S D.二者皆无

4、关于病毒的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核糖核酸 B. 脱氧核糖核酸或核糖核酸 C. 脱氧核糖核酸 D. 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

5. 肺炎双球菌中的S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够产生一些具有荚膜的细菌 B.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DNA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够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C.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DNA,能够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D.培养R型活细菌时加S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够产生具有荚膜的细菌 6.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 A、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B、DNA能自我复制

C、DNA是遗传物质 D、DNA能控制蛋白质合成

7. 用一个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若该细菌解体后释放出32个大小、形状一样的噬菌体,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有( ) A.0个 B.2个 C.30个 D.32个 8.最小的遗传单位是( )。

A 染色体 B基因 C密码子 D 核苷酸

9.基因组通常是指全部一套基因。由于现在发现许多调控序列非编码序列具有重要的功能,因此,目前基因组的含义实际上包括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以及目前功能还尚不清楚的( )。

(1)RNA序列 (2)DNA序列 (3)调控序列 (4)操纵子序列

第二章、 基因突变

一、 名词解释

1. 正向突变:改变野生型性状的突变

2. 回复突变:突变体所失去的野生型性状可以通过第二次突变得到回复,这种二次突变就是回复突变。

3. 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由于突变而丧失 了 某种营养合成能力,而无法在基本培 养基上生长的变异类型。

4. 突变率:某一细胞在每一世代中发生突变的几率。

5. 突变热点 (hotspots of mutation) 从理论上讲,DNA分子上每一个碱基都可能发生突变,但实际上突变部位并非完全随机分布。 6. 抗原突变型: 7. 同义突变: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9.

10.缺失突变常用——符号表示。

11. 基因突变的特点 、 、 、 、 。 12. 突变包括 和 两大类。

13.染色体畸变包括 、 、 、 等。 14.点突变又包括 和 。

15. 、 、 三个试验证明了基因突变的自发性和不对应性。 16. 突变的类型很多, 突变的表型包括选择性突变株和非选择性突变株, 选择性突变株包括 、 、 等突变型(株), 非选择性突变型包括 、 、 等突变型(株)。

二。选择题 1.

2.

3.

4. Mu噬菌体是一种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的温和噬菌体,其基因组上除含有为噬菌体生长繁殖所必需的基因外,还有为转座所必需的基因,因此它也是最大的( )。

(1)噬菌体 (2)插入顺序 (3)转座子 (4)转座因子

5. 诱变育种是指利用各种诱变剂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的随机( ),通

过一定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要的高产优质菌株。

(1)重组频率 (2)融合频率 (3)突变频率 (4)调控频率

6. 细菌产生抗药性的三条途径分别是 、 和 。

7. 可 以 转 移 供 体 细 胞 任 何 部 分 基 因 到 受 体 细 胞 的 噬 菌 体,称 作 噬菌体。

8. 1944 年 等 人 证 明 了 转 化 因 子 为 DNA。

9.基因自发突变具有的特性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 三、问答题

1. 描述波动实验的原理,这个实验证实了什么?

答:证实细菌自身发生突变,而外界条件仅起选择作用。取对噬菌体敏感的大肠杆菌悬液(103/毫升)分别装入甲、乙两只试管内,每管10毫升。甲管中的菌液再分装50支小试管中,每管0.2毫升,保温24~36小时,及时把各小管的菌液分别倒在涂有噬菌体的平板上,经培养后,对各平板上出现的抗噬菌体的菌落计数;乙管中的菌液不分装,先保温24~36小时后才分成50份,加到同样涂有噬菌体的平板上,培养后分别对各平板上出现的抗性菌落计数。结果发现,来自甲管的50个平板中,各平板间菌落数相差甚大;乙管的菌落数则基本相同。这表明大肠杆菌对噬菌体的抗性来自基因突变,这种突变发生在大肠杆菌接触相应的噬菌体之前,由细胞在分裂过程中自发地、随机地产生。来自甲管的许多平板上不出现抗性菌落,是由于在接触噬菌体前没有发生过突变;在有的平板上可能出现几百个菌落,那是由于突变发生得较早,同时也说明某一性状的突变与环境因素不相对应。此试验亦用于证明抗药性突变的出现与接触药物无关。

2. 基因突变的特征有那几点?

3. 接种培养液中的3.00×105个细菌中没有发现一个抗噬菌体的突变型,培养5h后在3.07×108个细菌中发现307个抗性细菌。计突变率。(突变率=(M2-M1)/(N2-N1);G= (N2-N1)/ln2= (N2-N1)/0.693)

4.你如何应用影印接种法选择单倍体酵母要求精氨酸的突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