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方城”城邑、缯关地望考 - 图文 下载本文

响力,但此说在推出结论是并无提供可信依据。

第一、明嘉靖《南阳府志》成书较晚,论证春秋古道乏力。 《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所载?裕州:总铺在州大门外西。沙淤铺、招抚冈铺、扳倒井铺、龙泉铺、新店铺、砚山铺俱在州东北,通舞、叶二县;东廓封铺、西廓封铺、赵河店铺、罗渠铺俱在州西南,通南阳府。?(【1】第二册六八)成书于明代嘉靖年间,仅以此论证春秋时期古道缺乏信服力。

第二、?裕州龙泉说?之?龙泉?创建时间较晚,与春秋无涉。 《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镇店》:?招抚冈店、扳倒井店、龙泉店、砚山铺店俱在州北。?(【1】第二册六十三至六十四)《明嘉靖裕州志校注铺舍》?东北路急递铺六,通舞、叶县。沙淤铺,一十里。招抚岗铺,二十里。扳倒井铺,三十里。龙泉铺,四十里。新店铺,五十里。砚山铺,六十里?, (【4】P49=50)可知其中明代龙泉店(龙泉铺)地望即今方城县独树镇治所,此地地名?龙泉?,必因?龙泉?,而《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与《明嘉靖裕州志校注》均载有?龙泉寺?,《明嘉靖裕州志校注》云:?龙泉寺。三。一在龙泉店北,一在城南五十里,俱元至正初建,有记。一在柳林川,宋熙宁时建?,(【4】P142=143)可证?龙泉店?的创建时间当在元至正初期(1341)左右,而?龙泉?店创建时间必晚于此寺。

第三、《南阳百科辞典》所云?夏路?遗迹与春秋无涉 《南阳百科辞典》所云 ?方城道?之?夏路?,即自今方城县梅林铺入境,经博望、灵龟铺、罗渠铺、赵河、廓封、西十里铺、县治

5

故城、东十里铺、招抚岗、扳倒井、独树、唐店、砚山铺北出进入叶县保安、魏岗铺直达叶县旧县镇之古驿道。笔者在2002年对此古道进行考察过程中,发现其遗迹与《明嘉靖南阳府志》记载完全一致,沿线至今仍有颇具规模的明显古道遗迹存在,?五里一堡、十里一铺、四十里一店、六十里一驿?,驿站和烽火台等设施相关规整,可知历史上确为一条中原与西南地区南北交通的重要陆路交通干道。但据《辞源》?驿:①传递官文、书的马、车。《汉书昭帝纪元凤元年诏》:‘左将军安阳侯(上官)桀……与燕王(旦)臵驿往来相约结。’②驿站。汉制三十里臵驿。唐制凡三十里有驿,驿有长,四方所连,共有驿一千六百三十九。地方险阻无水草镇戍之处,於要隙臵官马。宋陆游《渭南文集四九卜算子咏梅》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参阅《后汉书舆服志》、《新唐书百官志一兵部》。?【5】联系《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中张嘉谋所注云:?案,金泰和中臵提控急递铺官,自南京达於邓州。元世祖立急递铺,每十里或十五里、二十里设一铺,臵铺兵五人。见《金史〃图克坦传》《元史〃兵志》?(【1】P64),可知此古道所设急递铺堡店驿,当在元代以后,即使我国最早的驿路就出现在方城境内,也早不过汉代,时间上显然与春秋时代不合。另外,此说对方城境内其他?阳丘?、?阳城?、?方城?等故地名的认定,并无提供可信依据,倘若仅仅只依据明清时期遗存的驿站、店铺以及烽火台之类等后世遗物,来证明春秋史实,显然令人难以臵信,如果只用一句?时代相因?来解释,结论自然难以成立。

第四、?龙泉店?地望特征与《水经注》所载?方城?不合。

6

今独树镇治古名?龙泉店?,其地在黄城山(今名黄石山、小顶山)正南,贾河之西岸,依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干江河即潕水,据《水经》出潕阴县西北扶予山,《山海经》曰:朝歌之山,潕水出焉,东流于荥。?(【1】第一册八四至八五)今考方城县境内东北干江河,在合口处上游主流来水,其源头主要有三:一为桂河,源发于小史店南之峡口,名为桂河,先东北向至小史店后折北,与舞钢东南五峰山发源后西向之王店河会合后折而西向,至治平后北向入荥水;二为黄泥河,即《水经注》之?荥水?,上承堵水,源发于今方城杨集乡之羊头山,先南向至今二郎庙乡水磨河折而东流,至治平西北与过河汇合后折东曲北载西向至合口处入贾河;三为贾河,源发于今独树镇之牛心山南侧;发源后东南流至今独树北侧南向,至独树东南侧再东南向至贾河马折东,至杨楼东北合口处与黄泥河、桂河会合。古今地理形势变异不大,细审《水经注》?朝歌之山,潕水出焉,东南流注于荥?,方城境内东北诸河流与潕水此特征完全符合者,唯有今独树镇境内发源的贾河。而此说所谓之?方城?今独树镇治在潕水之右,显然与《水经〃潕水注》所载?潕水之左及黄城山也?方位不合,更与?方城西有黄城山?方位不合,故而可知,今独树镇治与春秋时期?方城?故址无涉。

第五、?方城道?所经标志性城邑、铺舍地望与史载春秋?方城?时代、方位不合。

今?宛?之地望,依据唐李泰《括地志》?故申城在南阳县北三十里?, 并非春秋时期的申国都邑,春秋之申当距战国时期宛北有三

7

十里之遥;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所云?自宛道途?之?宛?当为战国之?宛?, 而春秋时期的?夏路?古道当经春秋之?申?即今南阳市北三十里处。

今?博望?地望,依据《汉书〃大宛列传》为西汉武帝时张骞封邑,始封时间为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23),此前?博望?并无史载,可知博望故城早在春秋时期并不存在。

汉代?堵阳?地望,最早为战国时期楚国所封?阳城?,其地当与《汉书〃地理志》?堵阳,莽曰阳城?近同,依据《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堵阳城在州东六里,汉县,属南阳郡,晋因之。后废,徙今治?(【1】第三册上四二)。《明嘉靖裕州志校注》则云?堵阳城在州东南五里,堵水之阳。西汉时建,为堵阳县。梁于此臵为堵阳郡。今有遗址。方城即今之城处,东西尚有遗址。据史,方城建自西魏,历随、唐、宋、金、元或因之。然西魏之襄邑郡,东魏之建城郡及建城县,唐之北澧州及鲁州,宋、金、元及我朝之裕州,改革虽不同,所以为城皆此地也。?(【4】P133)近代史家多云汉代堵阳城邑故址在明裕州城邑东六里,所据皆为明清地志类史籍,其依据均来源于《明嘉靖南阳府志》,而《明嘉靖南阳府志》又是以明嘉靖《裕州志》为依据编撰而成,两者所载?堵阳城?除方向、里数互有差异外,其故址均不在明裕州州治(一云州东六里,一云州东南五里)。《明嘉靖裕州志》乃明嘉靖时期南阳府通判知裕州事杨应奎所撰,与府志比较,州志对堵阳城记载更为翔实,且明言?今有遗迹?,其可信度要大得多。因此,笔者认为《裕州志》所载的 ?州东南五里?可以采信。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