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 下载本文

“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高年级 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新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所以,为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保证学生自主性、探索性的学习落到实处,我们教师就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生本课堂提倡“先学后教”,即鼓励学生自主地针对学习内容先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借助自身的力量解决,不能解决的待回到课堂后与同学交流、倾听同学回答或向老师请教完成。正如明代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解决问题走出课堂,这样的学习方式应更加有效。因此,我们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将以往的预习改变为前置性作业(即课前准备)围绕课文中的主干问题设计相关内容由学生自主完成;根据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整合教学内容开展小课题研究;鼓励学生由课文内容延伸、拓展,培养搜集资料的能力等,如在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进中国古典名著”这个主题单元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前置性作业:1、“本单元你了解了哪些中国古典名著?你喜欢其中的哪一部?说明

理由;2、我们在阅读本组课文的过程中结识了不少人物,说说你最喜欢谁或不喜欢谁,并说出理由。也可以就共同感兴趣的人物,和同学展开讨论;3、从课文中选取两三个人物加以比较,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整合了单元学习目标,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有针对性、有选择性,也体现了差异性。

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作为教师应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鼓励学生就文本中的内容自主质疑,能力稍弱的学生可以提出浅层次的问题,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针对深层次问题引发思考,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发展也是一种对学生的尊重,更是一种对人性的尊重,只有学生自己在会思、会问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其次,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生本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

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现在列举几种例子:

例一:自主质疑,交流解疑。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因为在课前已布置学生通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使学生对圆明园有了一个初步的、大致的了解,教师也紧扣语言文字适当补充了一些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圆明园,因此在课文讲解时,我并没有出示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而是通过一组今日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残垣断壁来引发学生质疑:“风景如画的圆明园现在为什么杂草丛生、破败不堪?”,“是谁毁了美轮美奂的圆明园?”,“他们为什么要烧毁它?”——这是学生从内心油然而生的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