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第二十高级中学高三文综12月月考试题 下载本文

分析图示区域公路西半段初春多发泥流灾害的原因。

【环境保护】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2013年1、2月,全国中东部地区多次陷入严重的雾霾天气,尤其是京津冀地区更为严重,大气中含有大量含氮有机颗粒物。下图表示在不考虑政策措施对能源需求和社会效益产生重大影响的情况下,我国的能源需求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产生量的预测情况。 材料二: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调动3.4万亿人民币资金投放到生态环保的领域,2013年2月6日国务院要求加快技术更新加快油品质量升级以减轻大气污染。 (百万吨标准煤) (万吨) 35002020年 6000 300050002500 2010年 二氧化硫 40002000 氮氧化物 300015002000年 20001000 1000500 图13 002000年2010年2020年煤炭石油天然气合计 (1) 据材料一分析我国能源消费带来的问题有。(2分) (2) (2)2013年1、2月我国东部地区大范围雾霾形成的人为原因是。(2分) (3)材料二体现的环境管理手段有 、 。(2分) (4)为缓解我国资源和环境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能源开采和利用领域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4分)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请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打“∨”。

- 11 -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里米亚(克里木)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同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材料二 1861年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这次改革是按照农奴主利益进行的,因此,农奴制度废除的很不彻底。改革后,沙皇政权基本原封不动,大部分的土地还是掌握在贵族地主手里,保存了贵族地主大土地占有制……俄国引起革命的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且继续在发展。

——张兴仪《浅谈一八六一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材料一中“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是指哪些(民族)国家?如何理解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是“绝望的搏斗。”(5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1861年改革“延缓了革命但并不能消除革命”。(10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独立宣言》发表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爱尔兰和印度的被压迫地区受到欢迎……在法国,《独立宣言》被广为印刷,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独立宣言》的文字被一再借用,表明这种对欧洲传统惯例的激烈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挑战得到了认可。

——摘编自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 材料二 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要这本“圣经”就足够了。时任驻法公使杰斐逊说:“法兰西被我们的革命唤醒了,他们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在同一时间,美国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为1789年10月美国报刊上刊登的法国《人权宣言》而激动不已。很明显,两个国家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

——摘编自苏珊·邓恩《姊妹革命: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宣言》在印度和法国受欢迎的不同原因。(5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怎样对“神圣权利”进行“绝妙阐述”。分析这一“神圣权利”在美、法两国革命时期的相互影响。(10分)

47、(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自20世纪50年代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必要的机密情报。

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

- 12 -

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10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摘编自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

材料三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6分)

(2)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9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 13 -

(2)20世纪70年代一90年代初,“长三角”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3分);随着技术力量的提高,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21世纪,“长三角”以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3分)。 (3)利:减少空气污染,美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国际竞争力,为上海产业升级创造条件(3分)。弊:因生产环节迁出,增加上海就业压力。(3分) 37.(24分)

(1)自然带类型:草原带和荒漠带(答其中之一也可)。成因:四周高大山脉阻挡了湿润水汽的进入,因此甲地形区干旱少雨。(6分)

(2)海拔较高的高原山脉;气温较低(或气候凉爽),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较大;半干旱地区(或年降水量较少);日照充足。(10分)

(3)海岸线较平直,缺少优良港湾;平原狭小,不利于港口建设;大部分地区为干旱气候,人口少,缺少大城市;经济腹地小。(8分)

42.(1)贵州旅游资源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旅游资源品质高(3分)旅游资源密度较大、类型丰富、搭配协调,旅游资源集群和地域组合状况好。(3)

(2)贵阳作为贵州的省会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旅游市场较大;(2分)基础设施较完善,交通便捷、地区接待能力强。(2分) 43、(公路北侧)山高(坡度大,高差数百米到千米以上)坡长,(2分)且土层深厚、含水量大(降水量大、雨日多、有植被保护);(2分)冬季气温低于0℃,土层冻结,有积雪;(3分)初春升温快,冻土层和积雪快速融化。(3分)

44.(1)化石燃料使用量增加,资源供应压力大;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增加,环境压力大。(2分)

(2)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等排放大量的含氮有机颗粒物等污染物质。(2分) (3) 行政手段;技术手段;经济手段(2分)

(4)开采:科学开采,防止采富弃贫;开采过程中环保措施同步进行;开采后土地复垦;(2分)利用:提高矿物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洁净能源技术;调整矿物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比重。(2分)

- 14 -

政治答案:

12、D 13、B 14、C 15、B 16、D 17、C 18、C 19、D 20、D 21、C 22、B 23、A 38、(1)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高端消费较以前量、价均出现明显下滑。由于居民收入的增加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和生活水平提高(3分)使总体消费及中低档大众消费快速增长(3分);消费理念和观念的变化也使我们的消费结构更趋合理。

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促使企业调整经营战略,适应市场变化,减少高端消费品的生产,增加中低档商品的生产和经营(4分)促进企业加强创新和管理,推出价廉物美的产品、特色产品和绿色产品。(4分)

(2)公民要提高自身素质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在社会生活中弘扬正气、抵制各种不良风气,营造使官员“不想腐”的社会风气和文化;(4分)公民要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和义务,为科学决策完善监督和管理制度积极建言献策,促进使官员“不能腐”的制度建设;(4分)勇于行使监督权利,使官员对民众有敬畏之心,为官员“不敢腐”创造社会条件。(4分)(从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角度作答,可酌情给分。)

历史答案

24-28 CDDBA 29-35AACDA BC 40、【答案】

(1)共同之处:注重精神满足(或答忽视物质追求);重视道德修养。(2分)特点:家族的观念突出,主张个人幸福服从家族发展(2分)。

原因:小农经济;宗法观念;儒家思想(答对两点得2分) 积极影响:培养人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本小题得分不得超出8分)

(2)中国: 政治: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和个人都陷入生存的危机(或民族危机严重2分) 经济:封闭的小农经济逐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分) 思想:西方民主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更多人要求个性解放。(2分) 西方:政治: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2分) 经济:工业革命带来经济的巨大发展;(2分)

思想: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解放人们的思想;享乐思想流行。(2分)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