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211 下载本文

B: 庸俗进化论 C: 改良主义 D: 激变论 E: 冒险主义 正确答案:

(判断题)31: 假象不反映本质。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

(判断题)32: 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同样又是不至上的。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

(判断题)33: 揭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否定之否定规律。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

(判断题)34: 同一内容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同一形式也可以表现不同的内容。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

(判断题)35: 矛盾是人们思维陷入混乱的产物。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

(判断题)36: 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个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

(判断题)37: 所有的决定论都主张世界上既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之因。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

(判断题)38: 事物的发展既是连续的又是非连续的。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

(判断题)39: 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基本形式和状态。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

(判断题)40: “肯定中包含着否定,否定中包含着肯定”,这是辩证法的观点。 A: 对 B: 错

正确答案:

(单选题)1: 辩证法所要求回答的是( )。 A: 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B: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C: 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 D: 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正确答案:

(单选题)2: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A: 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B: 事物在联系中运动变化 C: 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D: 事物的客观实在性 正确答案:

(单选题)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 A: 对立统一规律 B: 质量互变规律 C: 否定之否定规律 D: 普遍联系的规律 正确答案:

(单选题)4: 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 )。 A: 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B: 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C: 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 D: 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正确答案:

(单选题)5: 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A: 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物 B: 它是正确区分事物的基础 C: 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

。 D: 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 正确答案:

(单选题)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或然率就是对( )。 A: 可能性在质上的科学说明 B: 可能性在量上的科学说明

C: 可能性在质量结合上的科学说明 D: 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科学说明 正确答案:

(单选题)7: 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称之为( )。 A: 偶然性 B: 必然性 C: 现实性 D: 可能性 正确答案:

(单选题)8: 现象和本质是揭示( )。

A: 事物的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B: 事物的内在要素和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 C: 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的一对范畴 D: 事物的先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范畴 正确答案:

(单选题)9: 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 A: 不可能性 B: 现实的可能性 C: 抽象的可能性 D: 微小的可能性 正确答案:

(单选题)10: 一切现象都是必然的,客观世界不存在偶然性,这种观点是( )。 A: 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B: 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C: 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 D: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正确答案:

(单选题)11: 假象是指( )。 A: 正面地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B: 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 C: 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 D: 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正确答案:

(单选题)12: “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这是( )。 A: 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诡辩论的观点 D: 折衷主义的观点 正确答案:

(单选题)13: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是一种( )。A: 相对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 C: 形而上学的观点 D: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正确答案:

(单选题)14: 中国战国时期的庄子曾说过:“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这句话是一种( )A: 唯物主义的观点 B: 唯心主义的观点 C: 相对主义的观点 D: 形而上学的观点 正确答案:

(单选题)15: 否认相对静止是( )。 A: 绝对主义 B: 相对主义 C: 唯心主义 D: 二元论 正确答案:

(单选题)16: 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 普遍性和特殊性 B: 绝对性和相对性 C: 变动性和稳定性 D: 斗争性和同一性 正确答案:

(单选题)17: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问题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问题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问题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问题 正确答案:

。 (单选题)18: 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 )。 A: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联系 B: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联系 C: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联系 D: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 正确答案:

(单选题)19: 事物的“质”和“量”的区别在于( )。 A: 事物的质是单一的,事物的量是多方面的 B: 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外在表现

C: 质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量与事物的存在不是直接同一的 D: 事物的质是不变的,事物的量是不断变化的 正确答案:

(单选题)20: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这是一种( )。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激变论的观点

D: 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正确答案:

(多选题)21: 辩证法的总特征要求人们( )。 A: 用整体性的观点观察事物

B: 在观察事物时不要把部分从整体中分离出来加以研究 C: 一切以条件、时间、地点为转移 D: 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事物 E: 用具体的、历史的观点观察事物 正确答案:

(多选题)22: 联系的多样性表现为( )。 A: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 B: 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 C: 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 D: 幻想联系和真实联系 E: 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 正确答案:

(多选题)23: 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 )。 A: 现象是外在的,本质是内在的

B: 现象是可感知的,本质是借思维才能把握的 C: 现象是易变的,本质是较稳定的 D: 现象是相对的,本质是绝对的 E: 现象是共性,本质是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