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习题集10套 下载本文

清、從、心、邪;8、仄仄仄平平; 二、名詞解釋(每題2分,)

1、叶音:為了說明《詩經》押韻和諧,認為某字該改讀某音(1分)。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1分)。 2、讀若、讀如:這兩個術語一般是用來注音的(1分),有時也可以說明假借字。 3、流水對:相對的兩句之間的關系不是對立的(1分),而是一個意思連貫下來。

4、正義(古書注語):不僅解釋正文(1分),而且還給前人的注解作注解(1分)。一般叫做疏,也叫正義。 三、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每題1分,只要能准確表達意義即可得分)

1、突過、投;2、仰視的樣子;3、通“饋”,贈給;4、送飯;5、循、沿著;6、拾取;7、通“煣”,用火熨木使彎曲;8、楚辭中特有的語氣詞;9、遺憾;10、臺階;11、主持、處理;12、繞、套上;13、流傳;14、接近;15、致力於、從事於;16、披;17、獻;18、兩杯19、觸犯;20、破木;21、栽種;22、傲慢;23、懸賞征購;24、效驗;

四、指明下列句子的修辭方式(每題1分,錯答不得分) 1、代稱;2、委婉;3、互文;4、稽古(引用);5、誇飾;

五、為下列古文加上標點(每題3分,每錯3個扣1分,扣完為止) 1、氏,姓,才,輔,二;元,孺,六,邵,叔,七;兄。

2、散。歲,者, 曰:“ 健,死,藥,祥?” 之。 歲, 發, 服,死。 六、簡答(每題3分,共15分)

1、①連接形容詞、動詞或動詞性詞組,可以是順接,也可以是逆接,如“敏於事而慎於言”;

②連接主語和謂語,是一種逆接,如“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有時表示假設的意思,如“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③連接狀語和動詞,如“太后盛氣而揖之”。 2、①引進時間、處所,如“王坐於堂上”;②引進涉及的對象,如“季氏將有事於顓臾”; ③引進比較的對象,如“季氏富於周公”;④引進行為的主動者,如“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 3、解釋詞義;串講文意;分析句讀;提示語法;說明修辭表達方式;詮釋典故成語;校勘文字;

4、古體詩句數不固定,近體詩句數固定,律詩八句,絕句四句;古體詩押韻不嚴格,近體詩押韻嚴格,一般押平聲韻,很少押仄聲韻;古體詩平仄不嚴格,近體詩的平仄嚴格;古體詩不講究對仗,近體詩講究對仗。

5、《周易》魏王弼、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等疏;《尚書》舊題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等疏; 《禮記》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疏;《春秋左傳》晉杜預注,唐孔穎達等疏。 七、下面一段《論語注疏》回答問題(共16分)

1、集解(2分);因為書中把諸家的觀點匯集到一起,有時還提出自己的見解(2分);

2、“輕”字是衍文;阮元說:“石經初刻本無‘輕’字,‘車馬衣裘’見《管子·小匡》??後人因《雍也》篇‘衣輕裘’誤加‘輕’字。” (2分)(沒有說出證據得1分)

標點可以有兩種:①子路曰:“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1分) ②子路曰:“願車馬衣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1分)

3、①指示代詞,於是(1分);②疑問代詞,安,哪裏(1分);4、委婉(2分); 5、翻譯文中畫线部分。(每個2分,共4分)

(1)我願意不誇耀自己的善行,不把勞苦的事加在別人身上;(2分) (2)我還沒有見過看到自己的過錯就在內心責備自己的人呢;(2分)

11

古代漢語練習(5)

一、指出下列漢字的形體結構。

即 本 鳥 通 見 上 耳 悲 涉 旌 既 本 魚 歌 江 下 耳 悲 陟 門 題 旦 視 疆 寸 馬 棄 丹 糞 戶 牟 鬲 采 徒 廿 禾 二、指出下列各句加點詞的意義,並指出該意義是本義還是引申義。 1、巨防.容螻,而漂邑殺人。 2、蔡潰.

,遂伐楚。 3、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 4、讒人間.之,可謂窮矣。 5、寒暑易節.

,始一反焉。 6、有時朝發.白帝,暮到江陵。 7、心憂炭賤.

願天寒。 8、聽小人之言,與沛公有隙.。 9、之子于歸.

,宜其室家。 10、君能補過.,袞不廢也。 11、彼節者有間.

,而刀刃者無厚。 三、指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古義與今義,並說明古今義的差異。 1、河.渭不足,北飲大澤。 2、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3、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4、大王失職入漢中,秦民無不恨.者。 5、冬日則飲湯.

,夏日則飲水。 6、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宮.室之時,因陵丘掘穴而處焉。 7、適千里者,三月聚糧.。 8、吾有一術,名“五禽.

之戲”。 9、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 10、秦父兄怨.

此三人,痛入骨髓。 四、指出下列各句中活用的詞,並指出其用法及意義。 1、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 2、范增數目項王,舉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3、同志者,當不遠千里而至。 4、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

5、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 6、今世之嗜取者,遇貨不避,以厚其室。 7、左右欲刃相如。 8、秦時與臣遊,項伯殺人,臣活之。

12

9、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10、是故敗吳於囿,又敗之於沒,又郊敗之。 1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五、簡答。

1、舉例說明古漢語中的判斷句。

2、寫出《十三經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 3、舉例說明許慎對漢字六書的解釋。 六、標出下首律詩的平仄,並指出拗救。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韋應物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髪已斑。 .何用不歸去,淮上對秋山。 (加“·”者為入聲字) 七、閱讀下段古文並回答問題。

(魯僖公)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於陘。 ..

——《左傳·僖公四年》

1、解釋上文中加點的詞。2、本文中有幾處賓語前置的句式,請在原文中畫出。 八、標點並翻譯下段古文。

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子侄昆弟之狀邑丈人之市而醉歸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丈人歸酒醒而誚其子曰吾為汝父也豈謂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觸地曰孽矣無此事也昔也往責於東邑人可問也其父信之曰嘻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嘗聞之矣明日端(專門)復飲於市欲遇而刺殺之明日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丈人望其真子拔劍而刺之丈人智惑於似其子者而殺其真子夫惑於似士者而失於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呂氏春秋·疑似》

參考答案:

一、本題每字0.5分。

象形:鳥耳戶禾鬲魚馬戶 指事:本上廿牟寸下門丹牟 會意:即涉旦采見既陟棄糞采 形聲:通悲旌題視徒歌江疆徒 二、題每小題2分,其中指出加點詞的意義1分,指出屬於本義或引申義1分。 1、防:堤壩,本義; 2、潰:潰敗,引申義;

3、宿:經常,引申義; 4、間:離間,引申義;

5、節:節氣、季節,引申義;

13

6、發:出發,引申義。

7、賤:價格低、便宜,本義; 8、隙:隔閡,引申義; 9、歸:女子出嫁,本義; 10、過:過錯、過失,引申義; 11、節:關節,引申義。

三、本題每小題2分,其中指出加點詞的古義與今義各0.5分,指出古今義之間的差異1分 1、河:古義專指黃河、今義泛指河流,詞義範圍擴大;

2、爪牙:古義指得力的助手或勇猛的幹將、今義指壞人的幫凶,詞義感情色彩由褒義變為貶義; 3、睡:古義指打盹、今義指睡覺,詞義範圍擴大; 4、恨:古義指遺憾、今義指痛恨,詞義程度由輕變重; 5、湯:古義指熱水、今義指湯類的食品,詞義範圍轉移;

6、宮:古義指所有人的房屋、今義指帝王居住的宮殿,詞義範圍縮小; 7、糧:古專指出行所帶的干糧、今義指各種糧食,詞義範圍擴大; 8、禽:古義是鳥獸的總稱、今義專指鳥類,詞義範圍縮小; 9、兵:古義指武器、今義指士兵,詞義範圍轉移; 10、怨:古義指痛恨、今義指埋怨,詞義程度由重變輕。 四、本題每小題2分,其中指出活用的詞1分,說明用法1分。 1、生:動詞使動用法,使??產生; 2、目:名詞用作動詞,用眼睛示意; 3、遠: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遙遠; 4、道:名詞作狀語,在半道上、在路上; 5、王:名詞使動用法,使??成為君王; 6、厚: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增厚、增多; 7、刃:名詞用為動詞,用劍殺; 8、活:動詞使動用法,使??活下來; 9、鄙:名詞使動用法,把??作為邊邑; 10、郊:名詞作狀語,在郊外;

11、美: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美麗、漂亮。 五、本題每小題6-7分。 1、舉例說明古漢語中的判斷句。 答:古漢語中的判斷句有以下幾種:

1、“主語+謂語”,如:A劉備,天下梟雄。B荀卿,趙人。(1分)

2、“主語+者+謂語”,如:A兵者,不祥之器。B陳軫者,遊說之士。(1分) 3、“主語+謂語+也”,如:A張騫,漢中人也。B曹公,豺虎也。(1分) 4、“主語+者+謂語+也”,如:A陳勝者,陽城人也。B南冥者,天池也。(1分)

5、“主語(者)+副詞+謂語(也)”,①表示肯定判斷,如:A(此)乃夫“長鋏歸來”者也。B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1分)②表示否定判斷,如:A非報也,永以為好

14

也。B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1分)

6、“主語+判斷詞+賓語”,如:A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B余是所嫁婦人之父也。 2、寫出《十三經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

答:《十三經注疏》所包含的典籍及注疏者是:(每錯一處扣0.5分,) 《詩經》,唐孔穎達疏;《易經(周易)》,唐孔穎達疏; 《尚書》,唐孔穎達疏;《禮記》,唐孔穎達疏; 《儀禮》,唐賈公彥疏;《周禮》,唐賈公彥疏;

《春秋左氏傳》,唐孔穎達疏;《春秋公羊傳》,唐徐彥疏; 《春秋穀梁傳》,楊士勳疏;《孝經》,宋邢昺疏;

《論語》,宋邢昺疏;《爾雅》,宋邢昺疏;《孟子》,宋孫奭疏。 3、舉例說明許慎對漢字六書的解釋。

答: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畫成事物的樣子,隨着事物身體的變化而變化)。如:日月牛羊;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義(初一看可以知道所描述的事物,仔細觀察可以看出其內在含義)。如:上下本末;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將幾個字合並一個新義,以便表示出其具體的意義)。如:莫盥兼涉;形聲者,以事爲名,取譬相成(用一個字表示意義範圍,再用一個同音字表示讀音)。如:盛貨煮減。轉注者,建類一首,同義相受;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

六、本題共10分,其中標出平仄8分,指出拗救各1分;評分時每句1分,每錯一處扣0.5分,扣完本句1分為止。(符號說明:-平、︱仄、○︱可平可仄、△拗、*救。) 淮上喜會梁川故人 韋應物

江漢曾為客,相逢每醉還。。-︱--︱,--︱︱-。 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 .歡笑情如舊,蕭疏發已斑。-︱--︱,--︱︱-。 .何用不歸去,淮上對秋山。--︱-△,-︱︱--。 第七句 “歸”字拗,“不”字救 七、閱讀下段古文並回答問題。

(魯僖公)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師進次於陘 ...1、解釋上文中加點的詞。

以:率領;遂:接著,於是;處:居住(在);虞:意料;涉:進入;履:征討的範圍; 共:同“供”,供給;復:回來;諸:指示代詞“之”和介詞“乎(於)”的合音兼義詞; 次:臨時駐扎。

2、本文賓語前置的句式:①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征。②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 3、本文中虛詞“之”的用法及意義如下: A代詞,他們。如:①五侯九伯,女實征之。

B助詞,用在定中式的名詞性詞組中,意思相當於“的”。如:①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②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C助詞,用在主謂結構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把句子變成名詞性的短語,在句子中作主語或賓語。①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作賓語)②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作主語)③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作主語)

八、本題分值中標點占1/3,翻譯占2/3。評分時,每錯三處標點扣1分,扣完標點分為止; 標點見教材————《呂氏春秋·疑似》 翻譯: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