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doc 下载本文

开题报告

上市公司高管薪酬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

一、立论依据

1.研究意义、预期目标

研究意义:对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结构的研究,有利于完善薪酬决定理论,推动报酬机制的优化。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经营者的目标和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目标并不总是一致的,而通过设计有效的经营者报酬可以将经营者行为诱导到与股东利益一致的方向上来。因此,建立有效的企业高管人员薪酬激励机制成为了现代企业理论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从文献来看,现有的研究多是基于对职工的激励,而对人数相对较少却关系重大的高管薪酬激励机制研究却并不多,特别是结合实际的研究十分匮乏。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预期目标:本文以制造业纺织、服装、皮毛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高管人员薪酬结构和财务数据,来分析高管薪酬和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完善薪酬激励机制来提高公司绩效,为相关企业决策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国情不同,各国对与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研究方向与侧重点也存在着不小差异。但是各国的研究方法与研究结论仍然不失相互借鉴的意义。

国内研究现状:

从薪酬水平角度展开的研究有:胡婉丽(2004)研究的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水平与企业绩效显著正相关,高管团队内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而高管持股则与企业绩效负相关。宋德舜(2004) 经过研究表明对总经理金钱激励能显著改善公司业绩。毕艳杰(2008)经过实证研究得出家族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从年度薪酬或薪酬总额角度展开的研究有:王培欣等(2006)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年度薪酬与公司经营绩效指标及公司规模之间正相关。李良智、夏靓(2006)以31家电子行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电子行业上市公司高管的年度报酬与企业业绩指标不相关,而公司规模却与高管报酬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贺燕雄(2008)以2006年上市公司数据为主要分析对象,研究发现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级管理者年度薪金报酬与公司经营绩效正相关。吉亦超(2007)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年度报酬与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进行验证。回归结果显示:高管人员的年薪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存

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从持股比例角度展开的研究有:高雷(2007)利用上市公司2000~2004年五年的面板数据,证明高管人员持股规模与企业绩效每股收益、资产收益率是显著正相关的。叶建芳、陈潇(2008)得出高管持股比例对企业价值“股权价值”有正方向影响的结论。胡铁军(2008)选取股改后实施高管激励机制的51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经过研究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完善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高管激励机制产生积极效应,提高了公司的绩效。胡阳(2006)经过实证研究发现如果持股数量能对经营者的个人利益有充分影响,经营者持股激励制度会以较低的成本达到较好的效果。吴高(2009)、夏裕(2010)分别经过实证研究得出国有上市公司高管的持股比例与企业绩效正相关。

从薪酬差距角度展开的研究有:鲁海帆(2007)通过研究发现:薪酬差距对于公司当年业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虽然薪酬主要由董事会与CEO设定,但薪酬差距对企业业绩的激励作用不仅仅取决于董事会与CEO设定薪酬意愿,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非CEO高管人员在接受薪酬后的反应。张正堂(2007)利用2001年到2004年我国264家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我国高管团队薪酬差距对于公司绩效的影响是负向的,而技术复杂性、企业规模和薪酬差距的交互项

国外研究现状:

Katsuyuki Kubo(2005)经过对日本大公司薪酬结构的研究认为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相关性弱,公司利润与高管薪酬无积极联系,即高管薪酬结构与公司绩效无关。

霍尔和利伯曼(Hall&liebman,1998)利用美国上百家公众持股的最大商业公司1980-199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经营者报酬与企业绩效具有正相关性。

加仑(Garen,1994)得出经理的报酬结构是激励与风险权衡的结果这委托代理理论相一致。然而相对绩效报酬问题似乎未引起大部分公司的注意。

卡普兰(Kaplan,1994)得出日本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与公司的收入变化、股权变化和销售量变化正相关。他的分析显示,日、美两国公司高理人员薪酬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基本相似。

总结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国外的研究要早于国内,但国内的研究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学者的相关研究表现出了较强的专业性,研究的手段与方法更加先进,研究结论更加有实践指导意义。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情的不断变化,相关研究需要与时俱进,这为当代的学者提供了很大的研究空间。

1

3.参考文献

[1]胡婉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和企业业绩关系研究[J].运筹与管理,2004(6). [2]宋德舜.国有控股、最高决策者激励与公司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04(3). [3]毕艳杰. 家族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8(8).

[4]王培欣.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薪酬问题实证分析[J].管理科学,2006(3).

[5]李良智,夏靓.上市公司管理层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J].当代财经,2006(2). [6]贺燕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高级管理者薪酬激励与公司绩效研究[J].现代商业,2008(14).

[7]吉亦超.高管人员薪酬激励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相关性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

[8]高雷.高管报酬激励与企业绩效[J].财经科学,2007 (4).

[9]叶建芳,陈潇.我国高管持股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8(3). [10]胡铁军.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高管激励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8(1).

[11]胡阳.设计有效的经营者持股激励机制—基于中国上市公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6(5).

[12]吴高.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层管理者薪酬结构与激励机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13]夏裕.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0.

[14]鲁海帆.高管团队内部货币薪酬差距与公司业绩关系研究[J].南方经济,2007(4). [15]张正堂.高层管理团队协作需要、薪酬差距和企业绩效:竞赛理论的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07(2).

[16]Katsuyuki Kubo.Executive Compensation Policy and Company Performance in Japan[J].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5(4).

[17]Hall,B.Jeffrey,L.Are.CEOs really paid like bureaucrats The Quarterly[J].Journal of Economics,1998(9).

[18]GarenJ.E.Executive Compensation and Principal Agent Theory[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4 (6).

[19]Kaplan S.TOP Executive Reward and Firm Performance,A Comparison of Japan and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4(3).

二、研究方案

1.主要研究内容(或预期章节安排)

1 引言

1.1问题的提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