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下载本文

地质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教研室主任:

系 主 任:

教学副院长:

院 长:

一、专业代码:070901 二、专业名称:地质学 三、标准修业年限:4年 四、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基本的数学、物理、化学及地球物理知识,系统掌握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毕业后能够运用地质学方法和技术从事基础地质、地震地质、区域地质调查与研究等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六、基本要求:

(一)具备大学生的基本素养

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文学、历史、公共关系、哲学、经济学、法律学等方面进行必要的学习,具有基本的人文社科理论知识和素养、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有道德,有思想,对社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二)具备理科大学生的理论知识结构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大学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基础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应用领域和前景。

(三)具备地球科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通过学习地球科学的相关的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现代地球科学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并通过一年级认识实习,使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基本工作方法有感性认识,建立地球科学思维观。

(四)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及工作方法

通过系统学习矿物学、岩石学、地层古生物学、构造地质学、新构造运动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遥感地质学、大地构造学和中国地质学等专业课的基础知识和理论,通过二年级专业实习和三年级生产实习的系统训练,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地质学基础和理论知识,掌握地质数据的采集、处理、综合研究和成果解释的技术和方法,具备从事地质科学各领域内基础地质调查、科学研究、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方面的能力。

(五)掌握地质学与地震地质学的基础理论体系

系统学习地震学、灾害学概论和地震地质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

与地质灾害相关地质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及地震区划研究的能力。

(六)具备综合防灾减灾的意识及能力

通过灾害学概论、地震学等课程的学习,了解全球自然灾害现状及防灾减灾体系研究发展趋势,掌握地震地质学基本理论知识,增强综合防灾减灾意识,具备开展地震活动断层调查的基本技术能。

七、主干学科:地质学 八、主要课程简介

(一)普通地质学:本课程为地质学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以地球各圈层相互作用为主线来阐述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形成和演化规律。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起整体的科学地球观,并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课程主要介绍地球各圈层及其环境,包括矿物岩石、地貌、土壤、气候、水文、环境和地球发展历史等。要求学生了解地球不同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球科学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解决人类面临的资源、环境、灾害等重大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二)地层古生物学:本课程为地质学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讲授生命的起源、生物界的形成及演化,各主要古生物门类化石的特征、生态与地层意义,地层划分对比的基本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古生物化石的形成条件、保存类型,各主要古生物门类的结构构造特征及地层、生态意义。要求学生掌握层状岩石的形成顺序和年代关系,掌握岩层的形成、分布、岩性及其所含化石、化石形成环境、形成方式并对其进行地质历史解释。了解地质历史中古大陆的生物进化史、沉积发展史和全球性有机界和无机界的重大事件概况。

(三)岩石学:本课程为地质学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旨在通过讲授和实习,掌握岩石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用肉眼和偏光显微镜鉴定岩石的基本技能。内容主要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部分,介绍三大岩类的基本特征和分类命名原则、形成环境、形成过程以及主要岩石类型的特点与成因等知识。通过地球圈层构造与岩石分布、板块构造与岩石组合及火山碎屑岩、埋藏变质岩、混合岩等过渡类型岩石的介绍,建立三大类岩石相互关系、地球物质循环和学科相互渗透的概念。

(四)构造地质学:本课程为地质学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以构造分析作为研究地壳或岩石圈构造的方法论,主要研究中、小型尺度的基本构造特征、分类和观测方法,介绍褶皱、断层、节理、叶理和线理构造成因机制的基本理论及现代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和思路。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用极射赤平投影的方法测定面、线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