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历史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下载本文

高校历史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要: 本文从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历史专业的双语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国内相关院校的历史教学经验,探讨历史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困境,旨在发现一条适合历史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及对策,以期对历史专业双语教学的开展提出更合理的改进意见。

关键词:历史专业;双语教学;现状;对策分析 近年来,为了满足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要,双语教学已经成为国内大多数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但是各专业对双语人才的需求,因学科性质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发展态势,同时由于学生自身状况与未来单位需求不同,也造成了各专业双语教学的不同现状。 一、历史专业双语教学的现状 1.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

从英语基础来看,历史专业的学生听、说、读、写能力都比较弱。当然这种现象不仅存在于历史专业,这也是我们国家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与很多双语授课教师进行了交流,教师们普遍反映尽管我国历来非常重视英语的学习,但是多数的本科生、研究生仍不能熟练地阅读外文资料,更是“听不懂”,也“讲不出”。

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分散、多样。大多数的同学由于受语言及传统文化的影响,喜欢中国史的学习与研究,所以对双语课程不太感兴趣。有的学习双语课程只是为了多修学分或者认为学习双语对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起到促进作用。“五花八门”的学习动机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地预习、复习和查阅相关资料,如此,课堂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另外,毕业生的未来需求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我们调查和走访了历史系学生毕业的对口单位,包括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宣传部门,以及学生选择的职业或目标,包括教师和未来考研等。就所了解的未来需求状况而言,在我国市县级以下的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对外语的要求不是很大,外语的利用率在这些单位也不太高,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的英语水平偏低,教学效果不明显

第一,就目前教授双语课程的教师而言,外语素质普遍偏低。从事历史专业的教师基本上都来自于大学的历史专业,没有专门学习英语的经历,基本上缺乏熟练地运用英语的能力,而另一方面毕业于英语专业的教师又很难从事历史方面的研究,致使授课内容不深刻、浮皮潦草。据了解,大部分的双语课堂,包括理工科,都采取“说”一句英语、“翻译”一句汉语的课堂形式。似乎,双语课堂是一种“作秀”。

第二,在实践中,由于教师要在课堂上进行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转换,势必影响到课堂教学信息量的不足,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蹩脚的”教师经常以单个的单词或零星的句子,加上有时错误的语法来表达历史知识,使得整个课堂教学缺乏连续性,造成学生很难跟上教师“努力搜索”的语言情境,形成了双语课堂的尴尬气氛。

第三,由于学生英语水平差异较大且大多数基础不是很好,所以,许多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一言堂”模式,或者采取学生阅读原文、翻译原文、教师再解释的模式和方法。这种课堂导致了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到无聊、枯燥、失望,最终严重挫伤了学生对双语学习的希望与憧憬。 二、突破困境的对策分析

1.加强历史专业双语教师的素质培养

历史专业双语教学的教师要求具备深厚的历史专业积淀,浓重的文化素养,熟练的英语表达和阅读能力。目前我国各高校已经采用了很多办法来弥补双语师资短缺这一问题,比如利用优厚的待遇和条件来吸引和聘请国外的专家、教授,或者从学校内部选拔优秀的专业教师到国外去留学深造,亦或者学校开展短期培训班,加强双语教师的外语技能。但是前两个方面耗费资金较多,普通高校实施的可能性较小。

我校已经为双语教师的培养提供了一些途径和方法,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