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以自由编辑!!
精 品 文 档 下 载
【本页是封面,下载后可以删除!】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本、专科) 一、填空题
1.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 唯一没有间断的优秀文化。
2.“文化”是___中国_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至迟可追溯到_西汉。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_纹理__。“文”与“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于__《_易._贲卦._象传》。
3.所谓“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_物质文明_____与__精神文明__的总和。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 儒家文化 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5.远古至夏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起源 阶段, _______夏商西周时期_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 春秋战国时期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成型 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多元化发展与融合 期,隋唐五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繁荣 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继续发展时期,明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沉暮总结期。
6. 黄河流域 和 长江流域 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 7.以 黄河中下游两大文化区 为主干的中华新石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8.中国传统文化雏形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其一,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字 ,
其二, 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 ,其三, 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 ,其四,在意识形态领域, 天命神权思想 和阴阳五行学说产生 。
9.儒家发展了 “周礼” 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提出以“ 仁 ”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 仁 ”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己复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提出 五伦说 说以及“仁义礼智” 四德 说。
10.董仲舒提出“新儒学”,以 阴阳五行学说 为基本框架,以“ 君权神授 ”为基本理论,将阴阳五行学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理思想的父权、神权和君权三位一体化,从而建立起“ 三纲 ”、“ 五常 ”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和“ 天人感应 ”的神学目的论,以及“ 天不变,道也不变 ”的宇宙观,以论证“王道之三纲”的永恒性。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 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 精神、 精神、“ 人本主义 ”精神、“ 人为 ”“ 天人合一 ”与“ 天人和谐 ”精神。
12.中国气候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 季风气候明显 ,二是 大陆性气候强 ,三是 气候类型丰富多样。
13. 农耕文化 和 游牧文化 的交流和碰撞,是我国文化史的一大主题。 不仅是农耕与游牧长期对垒的界标,也是二者之间通过战争、迁徙、和亲、互市等中介形式,实行经济互补和民族融合的 纽带 。
14.中国自然经济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农耕经济的 多元结构 ,这一特点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 包容性 。
15.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 宗法制度 完备而系统, 专制主义 严密是其典型的特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形成了“ 家国同构 ”的社会政治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
16.中国传统哲学萌芽于 夏商周 时期,形成于 春秋战国 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17.现在一般把中国传统哲学划分为七个阶段,即先秦 子学 、两汉 经学 、魏晋玄学、隋唐 佛学 、宋明 理学 、明清 实学 、乾嘉朴学。
18.早期法家分为重法、重术和重势三派,分别以 商鞅 、 申不害 、 慎到 为代表。战国末年的 韩非 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兼取诸家,主张法、术、势三者相辅而相成。
19.理学实际是一种新形式的儒学,它以 儒家学说 为中心,兼容 佛道 两家的哲学理论,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理学以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为主流。
20.理学发萌于唐代中后期的 韩愈 、 李翱 ,中经北宋的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至南宋 朱熹 而集大成,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21.先秦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源头,主要是围绕 天人 、古今、知行等问题展开的。 三、名词解释(从下列参考题中选作8题)
1.“广义文化”: 它是指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涵十分广泛,其层次结构则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分说,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层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六大子系统说等。
2.“狭义文化”:则派出人类社会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即意识形态和观念形态的文化,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思维模式、精神风貌、心理状态、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等。
:3.中国文化 4.中国传统文化 5.宗法制度
6.分封制 7. 宗庙祭祀制 8.“家国同构” 9. 君主专制制度 10.先秦子学 11.玄学
12.隋唐佛学 13.宋明理学14.明清实学 15.乾嘉朴学 16.五行说 17.天道观 18.人道观 19.古今观 20.名实观 21.“天人合一”22. 知行合一
鉴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本、专科)作 业2 一、填空题
1.伦理道德是对社会生活秩序 和 个体生命秩序 的深层规范。
2.中国伦理道德思想大致经历了先秦 、 汉唐 、 宋至清代中叶 三大发展阶段。 3.《周易》建构了中国伦理精神的原初的哲学模式,即 天人合一 的宇宙论体系;“ 自强不息 ”、“ 厚德载物 ”的精神; 善恶报应 的信念; 阴阳二分 的思维方式。
4.西周时期,周公对夏商及周初的原始伦理思想加以归纳整理,建立了一个以 为道德榜样,以 礼 为核心,以 孝悌恭敬
和 惠爱 为道德规范的学说——“周礼”
5.“ 周礼 ”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思想的初步形成。
6.中国伦理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获得了全面发展,其中以 孔孟 为代表的 儒家 的伦理设计较准确地体现了中国社会传统的特点,因而它逐步兼容各家而最终成为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思想。
7.孔子通过对春秋以前中国文化成果的总结,继承周公的思想,创造了以“ 仁 ”、“ 礼 ”为核心的一整套伦理思想体系。 8.孟子的道德修养论,是通过 反省 、 内求 、 存心 、 养气 等修养方法,把有的人失去的善性再找回来。 9.荀子学说的核心是 性恶说 ,他不像孟子那样通过内省来考察人性,而通过时代所体现的 社会情势 去外在地把握人性。 10.道家宣扬“ 清静无为 ”的“ 出世 ”思想和悲观厌世的人生观,主张无知、无欲、无为,崇尚自然、柔弱、知足。 11.从汉到唐,中国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 两汉儒学 伦理、 魏晋玄学 伦理和 隋唐佛学 伦理三个阶段。
12.董仲舒继承和发展了先秦儒学,提出以 “ 三纲五常 ”为核心的伦理学说,论证了封建尊卑等级制度的合理性。 13.宋明理学形成于 北宋 ,完成于 南宋 ,元、明、清三朝上升为官方意识形态(包括伦理道德)。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占统治地位的哲学伦理道德思想,其最重要的学派是 程朱理学 和 陆王心学 。
14. 中国传统道德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始终是以 孔孟 为代表的 儒家 思想,这是其最基本和最显著的特点。
15.中国伦理思想体系主要由三个方面内容构成: 人伦关系 原理, 道德主体品格 要求,__人性 的认同,概括地说,就是人伦、人道、人性。
16.在“致良知”的方法上,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说,强调道德认识对道德实践的重要性。 17.原始宗教的产生与 万物有灵 和 灵魂不灭 观念有密切的关系。
18.我国原始宗教主要有四方面: 自然崇拜、 动植物崇拜 、 图腾崇拜 、鬼魂崇拜和祖先崇拜。
19.道教从古代的 鬼魂崇拜 发展而来,并融摄了战国以来的 神仙方术 和秦汉时期的 黄老道 而成,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20.东汉时期,早期道教派别 五斗米道 和 太平道 相继出现,标志着道教的正式诞生。 21.佛教的经典包含三个方面,有 经 (修行教义)、 律 (信徒守则)、 论 (解释和研究教理的著述)。 22.目前,保存最全、最权威的佛经版本是《 中华大藏经 》。佛教经典中的基本思想主要包括: 四谛说 、 八正道 、 缘起论 、 因果报应论 、 六道轮回论 、业力说和三法印说。
23.唐代已形成佛教的三派八宗:三派即大乘佛教、 小乘佛教 、 藏传佛教 。其中,汉地佛教又有八宗,即 天台宗 、三论宗、 华严宗 、净土宗 、 禅宗、律宗、密宗、唯识宗诸家。
24.佛教道德行为的根本准则是诸恶莫做、 诸善奉行 。
25.在立法指导思想上,西周统治者提出了“德”的观念,提倡以德治国,“ 明德慎罚 ”。 26.公元前 536 年,郑国的子产“铸刑书于鼎”,将法律公布于众,开创了公布成文法的先例。 27.战国末期以 邹衍 为代表的 阴阳 家创立的“五德终始”论对后世的影响也十分深远。
28.汉武帝时期形成了封建正统法律思想,而为它奠基的理论就是 董仲舒 创立的 新儒学 。
29.魏律对汉律作了一系列实质性的改革,如改 具律 为刑名,列于律首;规定 五刑 ,使刑罚进一步规范化;规定“ 八议 ”(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制度。
30.中华传统法文化是一套以“ 天道 ”观念和 阴阳 学说为理论基础、以 儒学 为核心、以__家庭家族_为纽带、以维护“ 三纲五常 ”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为目的的完整而成熟的传统法文化。
31.传统法文化于博大之中还蕴含着一种中庸和平之道,其表现就是法 、 理 、 情 三者的统一,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过程中,均将这三者综合考量。
32.中华民族的气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本、专科)作 业3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夏、商两代,最早的教育机构——庠、 序 、学等形成。 自周王朝 开始,中国的传统教育制度形成并发展起来。 2.西周在继承夏商教育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 学在官府 ”的教育体制已经形成,其主要特点是: 政教合一 、 官师不分 。
3. 孔门私学 可谓当时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组织最为完备、影响最为深远的私学。 4.齐国的 稷下学宫 是战国各家私学的汇集地。 5.秦代,基于法家思想,“ 依法为教 ”、“ 以吏为师 ”的政策成为秦代教育制度的基本出发点,其结果出现了取缔私学,乃至焚书坑儒的阴暗面。
6.汉初以道家思想为主导,主张 清静无为 , 与民休息,恢复了社会经济和生活秩序。
7.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使儒家经典成为封建王朝的官方学术和教育的主体内容。
8. 太学 是汉代最高学府,其以 《五经博士 》为教师,进行专经教学,其教学形式以 自学 为主,辅之以个别指导,学习生活比较自由。
9.魏晋南北朝时期教育机构除太学外, 国子学 、 四门学 以及培养专门人才的专科学校的兴起,形成了多渠道办学和多学科并举的格局。
10.隋朝 国子监 教育制度的建立,使教育从千年来传统礼制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政治系统。隋朝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中央教育体系,确立了 实科 教育制度和 职业 教育制度。
11. 庆历 兴学、 熙宁 兴学和 祟宁 兴学是宋代官学逐步改造、完善、定型的时期。
12.以 国学 和 地方儒学 为核心的儒学教育系统、以 社学 为中心的小学教育系列、以 乡约 、旌表等构成的社会教育网络构成了明代基本的教育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