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下载本文

综合练习 指名汇报。 (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 提出的问题,学生积极性 高,兴趣浓。) 2、 想一想,议一议。 通过小组探究,进一步学生想一想,议一议,掌握运算顺序。 说说运算顺序。 四、做中得 1、综合练习。 (2) 指名汇报。 (1) 完成练一练的第 (1)题。 (2) 完成练一练的第做一做 (2)题。 2、全课总结。 提问:计算乘加、乘减 两步式题应先算什么,再算 什么? (先算乘除法再算加 减法)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课 题 课 时 第一课时 二备情况 课型:新授课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小熊购物 2 总课时 主备人 月 日 2 罗玉芬 上课时间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月 日 上课时间 月 日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月 日 上课时间 月 日 1.继续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减”的合理性。 2.能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减”的顺序进行正确计算。 3.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复习旧知 探究新知 .能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减”的顺序进行正确计算。 理解算式所表示的实际意义。 引导发现法 课件 教师活动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运算顺序 2、练一练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小熊壮壮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钱? (完全放手,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这个问题。本题既可以用两个算式解答,也可以合并成一个算式解答) 结合刚才的练习,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根据解决问 (1) 试着做一做。 (2) 小组议一议。 (3) 说一说。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分配

巩固练习 题的过程,发现既有减法又 有乘法的情况下,先算乘 法,再算减法。) 2、 试一试 (1) 如果用20元钱做一做 买3瓶饮料,应找回多少 钱? (2) 如果用50元钱 买7包花生,应找回多少 钱?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 固含有乘减的运算顺序。) 独立解答后交流 (3)在解决问题中掌握运 算顺序 3×4+6或20-3×4各表示什 么意思?) 引导学生用脱式计算 3×4+6= 20-3×4= 提问:以上两个算式有什么 共同点? 讨论:含有乘法和加减法 计算的分步式题,应先算什 么?再算什么? (1)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 格式 (2)引导学生讨论,并总 结 总结:在既有加减法又有乘 法的两步式计算中,应先算解答后交流、汇报 乘法后算加减法。 三、课堂延伸(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 2、说一说,下面各题要先 算什么?然后再解答。 50-4×5= 7+6×2=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7×3+4= 6×9-7 学生练习本中完成解答。 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强调书写格式。 3、第4页练习题。 四、课堂总结 1、提问:计算乘加、乘减两步式计算题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既有加法,又有减法而且还有乘法的两步式计算题,我们把它也叫做“混合运算”(板书:混合运算) 五、布置作业。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板书设计 教学 反思

课 题 课 时 第一课时 二备情况 课型:新授课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二备时间 买文具 1 总课时 主备人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3 罗玉芬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时间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1.通过“买文具”的问题情景,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数教学目标 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3.引导学生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要求,能正确地进行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计算。 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环节 复习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除加、除减两步式题的运算顺序。 引导发现 探究学习 课件 教师活动 一、复习 1.口算(开火车) 40÷8 28÷7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时间分配 36÷6 24÷8 81÷9 15÷3 抢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