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复习题学生版 下载本文

105.与成人下肢骨折长时间制动无关的是

A.肌肉萎缩 B.伤肢与健肢不等长 C.关节挛缩 D。全身器官功能下降 E.骨质疏松 106.骨折康复治疗的总原则是

A.确保关节功能恢复 B。尽早康复治疗 C.缓解水肿、疼痛 D.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E.复位、固定、功能锻炼 107.下肢功能康复的目标是

A.负重和行走 B.关节功能恢复 C.足的灵活性 D.缓解疼痛 E.促进耐力恢复 108.骨折愈合早期的康复训练正确的是

A.固定部位可进行等长收缩训练 B.非固定部位无需行康复训练 C.由于石膏固定无法进行康复训练 D.患肢严格制动 E.固定部位可早期行抗阻力训练

109.关于骨折愈合早期非固定关节主动及被动关节活动训练,不正确的是 A。术后第二天麻醉反应解除后进行 B.健肢活动训练 C.支具保护下的功能练习 D.肌力训练 E.每日训练3次,每次5~10分钟

110.下列关于骨折早期的康复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A.固定部位可进行等长收缩训练 B.非固定部位无需进行康复训练

C.由于石膏固定无法进行康复训练 D.固定部位可早期进行抗阻肌力训练 E.患肢严格制动

111.手的功能位是拇指对掌,掌指、指间关节微屈,腕背伸

A.100~150 B.100~200 C.200~250 D.300~350 E。因人而异 112.关于骨折病人的饮食护理正确的是

A.以流质饮食为主,避免便秘 B.食欲下降病人应给予鼻饲C.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 D.水果中的果酸影响钙质吸收,应少食 E.清淡饮食

113.骨折病人早期康复的重点是

A.消肿止痛 B.关节活动度训练 C.促进肌力发展 D.增加骨骼应力 E.预防呼吸道、泌尿道感染

114.上肢骨折病人早期可进行的康复活动是

A.等速运动 B.等张运动 C.等长运动 D.旋转运动 E。离心运动 115.关于颈椎病的描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11

A.表现为反复发作的颈部疼痛 B.颈部活动范围缩小 C.常有劳累、受凉、姿势不当等诱因 D.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 E.以脊髓型最为常见 116。颈椎病病人的睡枕应

A.以硬枕为宜 B.以高枕为宜 C。低头试验阳性 D.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E.仰头试验阳性 117.腰椎间盘突出最易发生在

A.L1~L2 B.L2~L3 C.L3~L4 D。L4~L5 E.Sl~S2 118。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高发年龄为

A.10~20岁 B.20~30岁 C.20~50岁 D.40~60岁 E。50~70岁

119.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受限最明显的腰部运动是

A.前屈 B.后伸 C.侧屈 D.旋转 E.直立 120.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睡床最好为

A.软床 B.硬床 C.水床 D.暖床 E.吊床

A2型选择题

l。小李,上体育课时扭伤右侧踝关节,校医建议其冷敷,此时的治疗方法属于 A.物理治疗 B.作业治疗 C.传统康复治疗 D.心理治疗 E.康复工程

2. 王婆婆,诊断为抑郁症,在治疗期间,医生建议她进行剪纸、插画等活动,这种治疗方法属于

A.物理治疗 B.作业治疗 C.传统康复治疗 D.心理治疗 E.物理因子疗法

3.在楼宇建造时设计无障碍通道、无障碍电梯,在人行道上铺设盲道,属于全面康复中的

A.医疗康复 B.教育康复 C.康复工程 D.职业康复 E.社会康复

4.亮亮,6岁,先天性失明,今年开始亮亮进入盲聋哑学校上学,亮亮接受的康复属于 A.医疗康复 B.教育康复 C.康复工程 D.职业康复 E.社会康复

5.李婆婆,63岁,走路时不慎被撞倒,倒地后不能站起,髋部疼痛,最可能损伤的部位是

A.髋关节 B.膝关节 C.踝关节 D。胫骨 E.腓骨

6.刘先生,35岁,前臂尺、桡骨骨折,康复训练时进行握拳练习,这属于肌肉的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等速收缩 D.协同收缩 E。动态收缩

7.李婆婆,63岁,脑卒中后进行康复训练,在上下楼时,股四头肌发生的收缩属于

12

A。等长收缩 B.等速收缩 C.等张收缩 D。协同收缩 E。静态收缩

8。冯先生,体重60kg,连续3次用握力计测量右手握力,分别得到24kg、30kg和42kg,该病人右手的握力指数是

A。40 B.50 C.70 D。53 E。无法判断 注:取握力最大数X100除以体重即为握力指数

9.赵女士,体重50kg,连续3次用握力计测量右手握力分别得到24kg、26kg和23kg,该病人右手的握力

A.正常 B。不正常 C.病人不配合 D.握力计有问题 E.无法判断

10.李婆婆,63岁,小脑梗死后2周,右上肢不能平稳完成动作,伴有震颤,步行时步幅大,足着地轻重不等,伴有摇摆。针对李婆婆的协调功能障碍检查不包括 A。指鼻试验 B。指一指试验 C。轮替试验

D。跟膝胫试验 E.抽屉试验

11。张叔叔,52岁,肺癌晚期,肌肉萎缩,四肢可以抬离床面,并可以抵抗轻微的阻力,其肌力评定为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E。5级 12。孙婆婆,62岁,以“左侧肢体活动障碍2小时’’为主诉入院,入院检查:意识清醒,定向力、计算力、观察力均有不同程度障碍,为进一步评定其认知功能,以下方法中最合适的是

A.交谈法 B.观察法 C.试验测试法 D.MMSE量表法 E.Barthel指数评定法

13.张爷爷,60岁,脑卒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大小便能自我控制,自己可以完成日常的进食、洗澡、修饰、穿衣,但上厕所、转移、步行和上下楼梯需部分帮助,则李爷爷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

A。70分 B。75分 C。80分 D.85分 E。不能判断

14。张奶奶,78岁,Barthel指数评分为65分,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为

A。完全自理 B。基本自理 C.需很大帮助 D.完全依赖 E。不能判断

15.李大爷,5 l岁,患脑梗死3个月,经积极康复护理,现能拄拐杖行走,但进食、穿衣、洗漱需家人协助,现对其应最主要进行

A.语言训练 B.ADL训练 C.平衡训练 D.站立训练 E.吞咽训练

16.明明,4岁半,先运动发育落后,竖颈(一),翻身(一),角弓反张,胸廓不对称,原始反射残存,不对称性颈强直反射(+),侧弯反射(+);肌张力动摇;流涎,吞咽及咀嚼困难,发音障碍,睡眠不佳,便秘。该病人做睡眠的康复护理时,应采取的睡眠体位是: A.仰卧位,两上肢分别放两侧 B.仰卧位,头偏向一侧 C。仰卧位,头偏向一侧,两上肢分别放两侧 D。侧卧位,两上肢自然下垂

13

E.侧卧位,两上肢居中放在胸前

17.东东,4岁,出生时因缺氧致脑性瘫痪,至今不能行走,借助外力行走时双足尖外侧着地,呈“鸭步\,小腿屈曲受限,右肘屈曲不能伸直,左上肢功能尚可,语言流利,智力正常。东东的脑瘫分型为

A.痉挛型 B。不随意运动型 C.强直型 D.共济失调型 E.肌张力低下型

18.小丽,3岁,认知能力差,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吃饭都要人喂。体检发现:表情呆板,不会笑,哭时嗓音不正常,四肢肌力、肌张力尚可,伸手取物时精细动作欠佳。小丽应诊断为

A.精神发育迟滞 B.呆小症 C。脑性瘫痪 D.脑炎 E.脑膜炎

19.丁丁,2岁,7个月早产,产程顺利,目前仍不能站立行走,检查发现:营养差,瘦小,神志清楚,不能言语,记忆力、定向力、计算力差,四肢肌张力增高,肌力降低,四肢腱反射活跃,双侧踝阵挛阳性、Hoffmann征阳性、巴宾斯基征阳性,轮替、对指、跟膝胫试验无法完成。丁丁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案是

A.手术治疗 B.药物治疗 C.康复治疗 D.免疫疗法 E.针灸治疗

20.小慧,6岁,6个月早产,出生体重1.25 kg,8个月时诊断为脑瘫,经过断续的按摩、电疗、针灸等治疗,效果不明显,检查显示:膝关节屈曲挛缩,不能行走,智力正常,言语无障碍,小慧康复治疗的重点应放在

A.运动功能训练 B.ADL训练 C.言语障碍矫正 D.情感关怀 E.心理疏导

21.芳芳,3岁,出生体重1.6kg,2岁开始说话,只能发出爸爸妈妈等比较简单音,四肢运动障碍,坐位时向前倾斜,不能独自站立和行走,芳芳的康复治疗方案不包括 A.运动治疗 B.ADL训练 C.言语训练 D.作业治疗 E.矫形器使用

22。小华,2岁,母亲怀孕时挑食,营养不良。小华出生后睡眠多,醒后哭闹,吐奶严重,体检时发现:言语不清,听力正常,双下肢肌力4级,肌张力2级,双足轻度内旋,不能独立行走,小便失禁。小华的诊断应为

A.脑性瘫痪 B.足内翻畸形 C.佝偻病 D.脑发育不全 E.脑软化症

23.小张,26岁,从高坡上跌落,四肢不能活动,检查手骨间肌、蚓状肌无力,肱三头肌肌腱反射消失;双下肢瘫痪,各种反射消失,初步诊断是 A.上颈髓损伤 B.中颈髓损伤 C.下颈髓损伤 D.胸髓损伤 E。腰髓损伤 24.李叔叔,40岁,“高处坠落伤后双下肢无力3个月\入院,脊髓不完全性损伤。针对李叔叔的康复评定,不需要进行的评定项目是

A.ASIA评定 B.Barthel指数评定 C.肌力评定 D.肌张力评定 E.认知能力评定

25.孙伯伯,50岁,因“重物砸伤致颈部疼痛,四肢感觉、运动障碍1天”入院,查体:

14

意识清,C6、C7棘突压痛(+),双侧乳头以下平面感觉消失,双侧肱二头肌肌力4级,伸肘、伸腕、屈蹿、屈指肌力均0级,双侧腹壁反射均消失,双下肢自主运动、肌力、反射均消失。该病人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不包括

A.压疮 B。意识障碍 C。肺部感染 D.下肢深静脉血栓 E。性功能障碍

26。常叔叔,40岁,从3楼跌落l0天入院。查体:神清,MMT检查髂腰肌肌力右侧5级,左侧4级,股四头肌肌力右侧4级,左侧3级,胫骨前肌肌力右侧2级。左侧1级,趾长伸肌肌力0级,肛门括约肌无张力,感觉检查全部正常。对该病人功能恢复预测正确的是

A。可进行治疗性步行 B.轮椅基本独立 C。不能步行 D.可进行家庭性步行 E。可进行社区性步行

27.张叔叔,55岁,右手外伤后右示指末节指骨开放性骨折,行清创、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6周,复查发现远端指间关节伸直受限,考虑为瘢痕挛缩,为减少骨折后期瘢痕挛缩的物理因子治疗应除外

A.超声波治疗 B.低频磁疗 C.蜡疗

D.红外线治疗 E。音频电疗

28.李女士,21岁,右尺桡骨骨折闭合复位石膏固定l周余,前臂不能 A.屈 B.伸 C.外展 D.内收 E。旋转

29.李叔叔,45岁,左侧股骨颈骨折,行切开复位螺纹钉内固定术后,开始进行患肢负重训练的时间应选择在

A.麻醉过后 B.术后第2天 C.术后2~3天 D.术后1周 E.切口拆线后

30.小孙,1 8岁,股骨干骨折,行切开内固定术,可进行下床活动的时间应选择在 A.术后第1天 B.术后第2天 C.术后2~3天

D.术后5~6天 E.切口拆线后

31.张叔叔,39岁,机关干部,长期从事文案工作,颈部活动受限,颈、肩部疼痛,向前臂放散,伴有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耳鸣等,检查见上肢牵拉试验阳性,肱二头肌反射消失,最可能的诊断是

A.交感型颈椎病 B.椎动脉型颈椎病 C.神经根型颈椎病 D.脊髓型颈椎病 E.混合型颈椎病

32.孙阿姨,45岁,自觉眩晕、伴有恶心、呕吐、耳鸣,最可能的诊断是 A.交感型颈椎病 B.椎动脉型颈椎病 C.神经根型颈椎病 D.脊髓型颈椎病 E.混合型颈椎病

33.赵伯伯,52岁,诊断为颈椎病(神经根型),医生建议他进行颈部牵引治疗,以下不是牵引治疗作用的是

A.解除颈肌痉挛,使颈部肌肉放松 B.恢复颈椎间关节的正常序列 C.缩小椎间隙,使椎间盘内的压力增大 D.伸张被扭曲的椎动脉 E.使椎间孔增大,解除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

34.孙伯伯,48岁,搬重物后出现腰痛伴右下肢疼痛3天,咳嗽、喷嚏时加重,卧床休

息后缓解。体检:L3~L5棘突及其右侧压痛,右腿直腿抬高40(+),右小腿外侧感觉减退,

15

双膝腱反射和跟腱反射正常、对称,弯腰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示椎间隙略窄,孙伯伯的诊断是

A.腰肌劳损 B.急性腰扭伤 C.腰椎间盘突出症 D.类风湿关节炎 E.强直性脊柱炎

35.冯阿姨,43岁,提重物时突然出现腰痛,向臀部、大腿后方、小腿内侧直到足部放射,查体:L4~L5棘突及其右侧压痛,右侧直腿抬高试验(+),确诊为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目前最基本的治疗方法是

A.推拿按摩 B.止痛药 C.理疗 D.完全卧床休息 E.腰背肌锻炼

36.秦大爷,54岁,搬重物后出现腰痛伴小腿外侧和足内侧感觉障碍,体检:腰椎L2-L5棘突及其右侧压痛,右侧直腿抬高试验(+),弯腰活动明显受限,拟进行腰椎牵引,其重量是体重的

A.40% B.50% C.60% D.70% E。80%

参考答案 A1型选择题

1。E. 2.C 3.A 4. E。5 B. 6。 E.7. D. 8.A.9 A.10、B. 11. D12.A.13。A.14。B.15.D16。D17。D。18.E.19。E 20。E. 21。D 22。C.23。E.24。E。25.B。26。A27。B。28.B 29。A 30、D. 31。D32。E。33.E.34。B.35。B 36。D。37. C。38。B。 39。D40。C.

41.E. 42。A.43.D.44. C.45.A 46.E.47。D.48。A.49。 C50. C. 51. C 52.C。 53.D54.B55.A.56.A.57.A.58。E.59.C.60. A. 61.D.62 E.63.D.64.E.65.A.66. A.67.B.68.E.69 C

70。B.71。B72.B.73.E.74。E.75.B.76.A.77. B.78.A.79 D. 80.D. 81. C82. C 83.A84.C.85.B.86.A。87.E。88.D.89.D90. D. 91.A92 B 93.B.94.C。95.C.96。D.97。A98。D.99。D.100。C 101。A102 E.103.B104.D.105.B.106.E107.A.108.A.109. C. 110A 111.C112.C.113.A.114.C.115.E.116。A.117.D。 118。C.119. B.120. B.

A2型选择题

l。A.2. B.3. E.4. B 5. A.6.A.7.C.8。C.9.A.10. E. 11。D.12。D.13 C。14。B。15.B.16.E.17.A.18 C。19.C20. A. 21.E.22。A.23 C 24.E.25。 B。26。D.27. B.28.E。29 C.30. D. 31.C.32.B.33.C.34.C.35.D. 36. D.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