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高考复习方案 2020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课件+测评手册+作业手册) (90) 下载本文

课时作业 十八 第1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时间 / 20分钟

一、选择题

1.周恩来提出:“我们决不能依靠旧外交部的一套人马搞外交,必须创建新型的外交队伍。这支队伍,应当像人民解放军那样,是一支立场坚定、纪律严明、有战斗力的队伍,是一支‘文装的解放军’。”这个政策有利于 ( )

A.确立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 B.改变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执行 D.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孤立

2.1950—1956年,中国出口总额由5.5亿美元上升到16.5亿美元,进口总额由5.8亿美元上升到15.6亿美元。促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 A.新中国成立,实现民族独立 B.改善了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C.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3.[2018·河北衡水模拟] 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团结了更多的国家,让新中国摆脱了被孤立的状态,改变了周边国家对新中国政权的敌对立场。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

A.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 B.使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社会制度趋同 C.淡化了与周边国家的意识形态分歧 D.使周边国家不再对中国敌视和封锁

4.[2018·安徽合肥质检] 印尼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次会议 ( ) A.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广泛兴起 B.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圆满解决 C.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 D.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

5.1963年,毛泽东提出发展“两个中间地带”,即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外交策略的提出所产生的影响是 ( ) A.亚非会议的顺利召开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推进了新型区域合作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初步提出

6.1972—1973年,中美以“公报和公告”的形式向世界宣布: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同意共同抵抗任何国家在全球建立霸权的企图。这反映了当时 ( ) A.中美面临共同的外部威胁 B.美国暂时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C.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D.中美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二、非选择题

7.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1840—1919年)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针对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作出的主动反应,而是基于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作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观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转型没有能够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的,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外交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中国形成、发展和运用。

——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

材料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