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护理学》全册整套教案 下载本文

液分泌量增加,粘液稀薄、透明。若将粘液作涂片检查,干燥后可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排卵后,粘液分泌量逐渐减少,质地变粘稠而混浊,拉丝度差,易断裂。涂片检查时结晶逐步模糊,至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完全消失,而代之以排列成行的椭圆体。 3) 输卵管的周期性变化 雌、孕激素的协同作用,保证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的正常运行。

(五)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

? 可控制女性发育、正常月经和性功能,因此又称性腺轴。性腺轴的功能调节是通过神经调节和激素反馈调节实现。卵巢性激素对下丘脑-垂体分泌活动的调节作用称为反馈性调节作用。下丘脑的不同部位对性激素作用的反应性不同。使下丘脑兴奋,分泌性激素增多者称正反馈;反之,使下丘脑抑制,分泌性激素减少者称负反馈。大量雌激素抑制下丘脑分泌FSH-RH (负反馈);同时又兴奋下丘脑分泌LH-RH (正反馈)。大量孕激素对LH-RH抑制作用(负反馈)。 ? 参与机体内环境和物质代谢的调节。 ? 神经内分泌活动还受到大脑高级中枢调控。在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控制下,腺垂体分泌FSH和LH,卵巢性激素依赖于FSH和LH的作用,而子宫内膜的周期变化又受卵巢分泌的性激素调控。下丘脑的神经分泌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释放激素与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二者可通过下丘脑与脑垂体之间的门静脉系统迸人腺垂体,垂体在下丘脑所产生的激素控制下分泌FSH与LH。能刺激成熟卵泡排卵,促使排卵后的卵泡变成黄体,并产生孕激素与雌激素。

[教学互动] 1.请某同学叙述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2.请同学到黑板上画出一个月经周期中雌、孕激素的正常分泌曲线图。 [课后小结]

1.月经的概念和成分。 2.月经周期的调节。 3.月经的周期性变化。 4.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

[思考题] 一、是非题

1.排卵就是将成熟的卵泡排入腹腔的过程。 2.孕激素可促使子宫发育、肌层增厚。

3.促卵泡素与黄体生成素的作用是相互依存相互协同的。 4.月经期是指月经持续流血的天数。

5.雌孕激素对丘脑下部分泌的激素有反馈作用 二、名词解释: 1.月经 2.月经周期 3.性周期 三、问答题

1.雌、孕激素的作用?

2. 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包括哪些方面? 3. 子宫内膜如何进行周期性变化? 4. 简述性周期的调节? [参考答案]略 [预习题]

1. 妊娠(Pregnancy)的过程 2. 妊娠诊断

3. 妊娠期母体变化及护理管理。 [课后记]

试结合FSH、LH、E2、P卵泡发育及生殖器周期性变化及BBT变化图将全部内容进行总

第三章 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 一 ) 第 1-3 节

[教学目标]

掌握早、中、晚期妊娠诊断。 掌握妊娠期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

了解受精及受精卵的发育和植入,胎儿附属物的形成与功能。 了解妊娠期母体变化。

5. 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和爱心。 [教学重点]

1. 早、中、晚期期妊娠诊断

2. 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概念 [教学难点]

1.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 2. 胎儿血循环的特点 3. 胎方位

[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电教

[教学用具] 模型、布娃娃、多媒体、VCD盘 [教学程序]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2)雌、孕激素的作用? 2.讲授内容

第一节 妊娠生理

妊娠(Pregnancy)是胚胎(Embryo)和胎儿(Fetus)在母体内生长发育的过程。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是妊娠的终止。

受精与着床

1. 受精(Fertilization):精子与卵子相结合的过程。

2. 受精卵的发育:包括桑椹期、囊胚期、两胚层期、三胚层期。 3. 着床(Implantation):囊胚侵入到子宫内膜的过程,也称植入。

4. 蜕膜的形成:孕卵着床后,子宫内膜发生蜕膜样变,可分为三个部分:底蜕膜、包

蜕膜和壁(真)蜕膜。

(二)胎儿附属物的形成与功能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其他组织,包括胎盘、

胎膜、脐带和羊水。 1.胎盘(Placenta)

(1) 胎盘的形成:由底蜕膜、叶状绒毛膜和羊膜共同构成。

(2) 胎盘的功能:气体交换、供给营养、排泄废物、防御功能、合成功能。

2.胎膜(fetal membrane)胎膜是由平滑绒毛膜和羊膜组成。 3.脐带(umbilical cord)

脐带长度、足月胎儿脐带长约30~70cm,平均长50cm。

脐带结构:脐带表面有羊膜覆盖,里面有三根血管,一根脐静脉,二根脐动

脉。

4.羊水(amniotic fluid)充满于羊膜腔内的液体称羊水,足月妊娠羊水量平约1000~1500毫升。

(三)胎儿发育及生理特点

[胎儿发育]

妊娠4周末:可辨胚盘与体蒂。

妊娠8周末:B超可见早期心脏形成并有搏动。 妊娠12周末:外生殖器已发育。

妊娠16周末:胎儿在宫内活动、孕妇自觉胎动感。 妊娠20周末:临床上可听到胎心音。 妊娠24周末:皮下脂肪开始沉积。

妊娠28周末:胎儿娩出后经特殊护理能存活。具有早产儿的特点。

妊娠32周末:出生后经一般护理,可以存活。 妊娠36周末:娩出后同足月儿,可以存活。

妊娠40周末:娩出后称为足月新生儿。具有足月新生儿的特点。 [足月胎头结构]

胎头是胎儿身体最大的部分。足月胎头颜面部小,颅顶部大,颅顶部是由七块扁骨共同组成。颅缝:矢状缝、额缝、冠状缝、人字缝。囟门:大囟门由矢状缝、额缝、冠状缝会合而成,呈菱形。小囟门是由矢状缝、人字缝会合而成,呈三角形。径线:①枕下前囟经:平均9.5cm;②枕额经:平均11.3cm;③枕颏经:平均13.3cm;④双顶经:平均9.3cm。 [胎儿的生理特点] (自学)

第二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理变化]

1. 生殖系统的变化

(1) 子宫:子宫变化最显著,子宫增大变软,子宫大小由非妊娠时7cm×5cm

×3cm增大至妊娠足月时的35cm×22cm×25cm。宫腔容积由非孕时5ml增加到足月妊娠时约5000ml,子宫重量由非妊娠时50克增加到足月妊娠1000克。子宫峡部由非妊娠时1cm长,足月妊娠时形成子宫下段长约8~10cm。子宫颈着色。

(2) 卵巢:略增大,一侧卵巢可见妊娠黄体。妊娠黄体可维持10周,孕3~4

个月开始萎缩。

(3) 输卵管:妊娠期伸长变粗。

(4) 阴道:阴道粘膜着色、增厚,组织变松软,伸展性增加。 2. 乳房乳房增大、乳头乳晕着色,乳晕上皮脂腺肥大形成蒙氏结节。 3. 循环及血液系统

(1) 心脏:心率每分钟增加约10~15次,心脏容量约增加10%,心搏出量增

加30%。

(2)血液:血容量逐渐,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约增加35%,血浆增加多于红C增加,出现生理性贫血,白细胞增加可达10×109/L以上,凝血因子增加,血沉加快。

4. 泌尿系统由于孕妇及胎儿代谢产物增多,肾脏负担加重。 5. 呼吸系统孕妇呼吸以胸式为主,每分钟不超过20次。

6. 消化系统妊娠早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早孕反应,孕12周左右自然消失。肠蠕动减

弱,易便秘。

7. 内分泌系统各种内分泌腺均有体积增大或功能增强。 8. 其他体重增加、皮肤色素沉着、矿物质缺乏。 [心理社会变化]

1. 惊讶和震惊 2. 矛盾心理 3. 接受 4. 情绪波动 5. 内省

第三节 妊娠诊断

临床上将妊娠全过程分为三个时期,妊娠在12周之前为早期妊娠;妊娠在13~27周末为中期妊娠;妊期在28周以后为晚期妊娠。

(一) 早期妊娠诊断

1. 病史

(1) 停经(Menopause):月经周期正常且有性生活史的生育年龄妇女,一旦

月经过期10天以上,应首先考虑妊娠。

(2) 早孕反应(Morning sickness):半数左右妇女,在停经6周左右出现恶

心、呕吐、食欲减退和偏食,称之早孕反应,一般在12周左右自然消失。

(3) 尿频:排尿次数增加,子宫增大压迫膀胱而引起。 2. 临床表现

(1) 乳房:乳房增大、乳头乳晕着色。

(2) 子宫增大变软、子宫峡部极软,双合诊时,子宫体与子宫颈似不相连,

称黑加氏征(Hegar's sign)。

3. 辅助检查:

(1) 妊娠试验:检测孕妇尿中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2) 超声检查,妊娠5周时,B超即可诊断。

(3) 宫颈粘液检查,只见成行的椭圆体,不见羊齿状结晶。

(4) 黄体酮试验,每日肌注黄体酮20mg,连用3天,如停药后7日仍不来月

经,可考虑妊娠。

(5) 基础体温测定,停经后高温期持续在21天以上,妊娠可能性很大。

(二) 中晚期妊娠诊断

[病史] [临床表现]

1.子宫的变化子宫增大,宫底升高,测量宫底高度来判断妊娠周数:妊娠周数 手测子宫底高度 尺测耻上子宫底高度 16周末 脐耻之间 10cm 20周末 脐下1横指 18cm 24周末 脐上1横指 24cm 28周末 脐上3横指 26cm 32周末 脐与剑突之间 29cm 36周末 剑突下2横指 32cm 40周末 脐与剑突之间或略高 33cm

2.胎动胎儿在宫腔内活动,于妊娠18~20周孕妇自觉胎动,正常胎动数每小时3~5次。 3.胎心音妊娠20周后,临床上可听到胎心音,正常胎心音每分钟120~160次。 4.胎体妊娠24周后,在孕妇腹壁分别触到胎体的各个部分。 [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 (2)胎儿心电图。

(三)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1.胎产式胎儿身体纵轴与母体身体纵轴之间的关系。胎产式分别有纵产式、横产式、斜产式。

2.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胎先露分别有头先露、臀先露、肩先露。头先露分别有枕先露、前囟先露、额先露、面先露;臀先露分别有混合臀先露、单臀先露和足先露。

3.胎方位 胎先露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颏骨、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以肩胛骨为指示点。依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而有不同的胎位:见P34页表3-2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关系及种类。